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正月十五闹花灯,徐沟铁棍喜煞人 [打印本页]

作者: repinecoigne    时间: 2009-9-19 00:18
标题: 正月十五闹花灯,徐沟铁棍喜煞人
山西徐沟背棍,铁棍历史悠久BR徐沟铁棍,造型精美,它本身就是一个活动的小舞台。这个舞台,纵横不过四尺,高不过三尺,舞台两侧有两条近两丈长的横杆,前后由十六名男青年抬起,可以抬着颤动,穿街过巷,站在这个被抬起的舞台上的人,可表演各种姿势的节目。BRBR“铁棍”的表演,是在长杆后面有高七、八寸,宽五寸的横条小高台,两端竖起两支直径为三公分的铁棍,前面平台上也竖起同样的一支铁棍,棍之间,为演员们打制了一对脚踩的铁耳,上端在齐腰的地方,打制了一个铁腰卡,演出前,用白布将演员从足到腰和支撑他(她)的铁棍紧紧捆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当在这三支铁棍上绑好三个男女孩子之后(一般是女孩子),导演就根据自己的构思,让演员在铁棍上扮演出许多剧目来。自然,演员中也包含了抬起横杆的十六个男青年的走步与动作。BRBR有的演员,单脚踩一只花瓶,随着铁棍的悠扬起伏,加上木杠弹性的惯力,很快就会使三个女孩子悠悠扬扬地摇摆起来。内行的民间艺人,抬起社子,两三步就要使女孩子们飘动摇摆,让观众满目生情。BRBR和抬的铁棍齐名的姊妹艺术就是“背棍”。即一人背后竖一根“铁棍”,举一个演员,随着背铁棍演员的步伐起伏,铁棍上的化装演员就会飘舞起来,沿街表演,招摇过市,形成一年一度的“红火”场面。BR
作者: hi49556729    时间: 2009-9-19 03:34
说到徐沟的背棍、铁棍史载它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徐沟自古属历史重镇,1162年金大定二年,当时佛教盛行,每逢大旱,人们求雨后把神像请上供桌,并把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扮作童男童女抬出游行,被称作“抬阁”,这是徐沟抬棍的初始叫法,明嘉靖年间,徐沟大旱,徐沟民间社团帮助民众求雨后谢神,人们开始对抬阁进行改造,改由一个大人将童男童女扛在肩上赤脚行走,人们称之为“走阁”,这是徐沟背棍的雏形,之后人们又把一些戏剧故事引入抬阁、走阁,改称铁棍、背棍,从此单纯的求神、求雨被赋予了人性化的成份,成为了人们节日庆典必不可少的民俗项目,然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一传统民俗文化在徐沟人的记忆里逐渐淡漠了。
作者: haggaibigly    时间: 2009-9-19 06:49
近年来,清徐县背铁棍艺术不断挖掘、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使其知名度越来越高、辐射面越来越大,由明代徐沟独此一家发展到了清源、东于、柳杜等本县十多个乡镇,特别是背铁棍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十分重视这一遗产的保护,制定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扶持这一本地特色艺术。  近年来,背棍这一民间艺术经过精心组织策划被搬上了舞台,真正被打造成为了一种集声、光、电为一体的雅俗共赏的现代舞台艺术。一些企业和商家也充分借助这一文化活动,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因而以农民为主的民间职业演出团体迅速发展,不仅活跃了城乡演出市场,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而且已经成为了农闲时节村民致富的重要途径。/P
作者: boilrondel    时间: 2009-9-19 10:05
徐沟的背棍、铁棍,不说不唱,只以锣鼓音乐舞蹈动作传情达意,被人们称为“无言的戏剧”、“空中舞蹈”,
作者: premed5913    时间: 2009-9-19 13:20
铁棍,造型精美,它本身就是一个活动的小舞台。这个舞台,纵横不过四尺,高不过三尺,舞台两侧有两条近两丈长的横杆,前后由十六名男青年抬起,可以抬着颤动,穿街过巷,站在这个被抬起的舞台上的人,可表演各种姿势的节目。
作者: hightest    时间: 2009-9-19 16:35
徐沟背铁棍是一种风格独特的群体舞,就内容而言,它主要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传统戏剧和现实生活,然而在数百年间的传承过程中,很多有趣的民间故事传说被遗失,挖掘拯救这一传统文化成为了庞春柱亟待办的一件大事
作者: doglelinger    时间: 2009-9-19 19:51
在我们这里叫扛桩,不错欣赏!
作者: wiz8548522    时间: 2009-9-19 23:06
这在广东叫“飘色”,吴川最拿手,它的[八仙过海]最有名,上面站着8个不同造型古人,属非物质遗产,吴川现为国家颁布的飘色之乡。
作者: hygeiasundog    时间: 2009-9-20 02:22
欣赏!学习!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bbs.56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