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评论]繁简辩争:与王立群先生商榷2
[打印本页]
作者:
gurneyengird
时间:
2009-9-20 20:04
标题:
[评论]繁简辩争:与王立群先生商榷2
繁简辩争:与王立群先生商榷2 谈其《简化字不能轻率废除——二论繁简字之争》 刘丰杰 王立群先生《百家讲坛》讲史,每讲必洗耳恭聆,衷当学生,并对其人品心存恭敬。独其对繁简辩争的意见,实实难以苟同。故妄而对王先生《从秦始皇统一文字看汉字的简化》、《简化字不能轻率废除——二论繁简字之争》、《汉字要稳定,不要折腾》三篇大文,分别以三篇拙文冒犯商榷,乞王先生晒谅教正。此为其二。 《简化字不能轻率废除——二论繁简字之争》文中说:“文字的从简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不是哪一个人能够阻挡得了的。” 如果从甲骨文就“不可逆转”地简下去,中国文字早就消亡了。实际上,中国文字正是从许多“逆转”状态发展到楷书并最后定型的(如从草书到楷书就是“逆转”)。如果没有这些“逆转”的功业,所谓“文字的从简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这句话朝谁去说呢?至于今后会不会向繁体字“逆转”,这是谁也不敢断言的。连政府都只说“目前还不考虑全面恢复繁体字”,咱普通人说话就更得留点馀地了。如果真有一天会在印刷领域全面恢复繁体字,到时怕也“不是哪一个人能够阻挡得了的”。 《简》文中还反对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说简化字“太粗糙”、“违背汉字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简化字均非无源之水,而是简约有据。是众多汉语研究专家充分吸收中国古代广泛流传的简化字成果的体现,这绝对不能说成是“粗糙”!能够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工作的专家都是学有所专,在文字研究方面公认的顶级学者,不了解这段历史,轻率地将当年这项严肃的工作斥之为“粗糙”是不合适的。我们有权质问,是当年这些学者“粗糙”,还是今天写提案的代表“粗糙”?” 试问,如果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之类的辞书,何必一改再改或新增某些简化字。曾见报刊有大量文章谈到简化字存在的“粗糙”问题。拙文《恢复繁体字利弊辩议》第五、六、七、九题(详见“刘丰杰文艺博客”)也用一两万字在谈这种“太粗糙”和“违背汉字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大量例证(如其中说到,“偏旁部首的简化,会使许多与其相关的字,在快速书写时混淆难辨。如将原“言”字旁参用行草简作“讠”,就很容易与“水”字旁部的许多字产生混淆,此可例如:(计汁)、(许汻)、(订汀)、(讦汗)、(讧江)、(讪汕)、(讴讴)、(讻汹)、(䜣沂)、(设没)、(诂沽)、(诃河)、(词泀)、(译泽)、(详洋)、(诨浑)(诔涞)、(诖洼)、(诘洁)、(话活)、(诞涎)、(诮消)、(诰浩)、(诲海)、(诵涌)、(谆淳)、(谈淡)、(请清)、(诸渚)、(读渎)、(诼涿)、(谁淮)、(谌湛)、(谓渭)、(谤滂)、(谥溢)、(谟漠)、(谕渝)、(谪滴)、(谩漫)、(谭潭)……等多达几十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字。在脱离了一定浯言环境的情况下,这些字就有可能很难辨认。由于其字数较多,出现差错的概率也就比较大。”“还有一种情況,一个“又”字,竟然取代了原来的十多个偏旁。如“漢”简作“汉”、“轟”简作“轰”、“聶”简作“聂”、“雙”简作“双”、“對”简作“对”、“聖”简作“圣”、“鳳”简作“凤”、“戲”简作“戏”、“僅”简作“仅”、“鄧”简作“邓”、“疊”简作“叠”“鷄”简作“鸡”、“觀”简作“观”等,大致能想到的,就有十三种之多(或当还有)。从汉字原有的形意、形声关系来说,大概当属草率的、有失严肃性的。”在此不必再更多重赘。这些算不算“太粗糙”、“违背汉字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呢? 《简》文中又说:“即使是用电脑输入,手写也是不能废弃的;我们不可能想象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会用电脑输入,也不能想象在法律文书、银行交易等多种正式场合下可以不用手写体而改为电脑输入。无论在中国,或是在外国,所有签名都必须是手写。” 真要是只从签名来说,简化字真就该彻底废弃了。因为,光签名多写几笔少写几笔实在无关紧要,不少人还特意签繁体。关键还是文字永远离不开日常书写,而书写希望简便也是永远的真理。简化字具有书写快捷的优点,我们把它仍保留在日常书写中就是了(包括手机写字及电脑手写板等,仍用重新整理规范过的简体或繁简随意——若印刷可从电脑转成繁体),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在印刷品上全面恢复繁体字以使中国文字符号系统重新实现古今贯一的障碍。 《简》文中还说:“‘爱’字有‘心’与无‘心’并不影响我们对国民进行爱心教育。真正天天用有‘心’之‘爱’字的人天天干着分裂中国,鼓吹‘去中国化’的还少吗?台独分子个个知道‘愛’字有‘心’,但是,他们何尝有‘爱’中国之心?何尝有‘爱’中华民族之心?所以,‘爱’字的形体有‘心’无‘心’,并不能直接与有无爱心相提并论,二者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不少人写文章指责“爱”字无“心”等简化字的不合理之处,其主要是谈文字涵义问题,扯到政治问题则大可不必,当然也没有必要用当前社会上人所共知的大量缺乏爱心的事实去佐证“爱”字无“心”的问题。 虽以三文冒犯王先生,但并不妨碍我心中谨存的钦敬。我认为,在学术上吵红了脸仍是朋友才是文德,故衷望王先生不吝赐教,正我昏瞽。也以请教诸位朋友。 <center></center>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bbs.56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