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重阳 网友酝酿“复兴”
[打印本页]
作者:
rooksguddle
时间:
2009-9-20 22:12
标题:
重阳 网友酝酿“复兴”
“重阳节”复兴方案》的帖子在天涯论坛上出现后,立刻引来不少人跟帖讨论。无独有偶,成都一拨网友也正在网上积极组织重阳穿登高的。似乎老去的重阳节又渐渐回到了年轻人的视线中。究竟古人是怎样过重阳节的?重阳节能否恢复昔日热闹的景象?昨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流沙河、魏明伦等名人,他们都看好重阳节复兴的一天,但同时也坦言过程将困难重重。 <strong>网友呼吁复兴重阳节</strong> 昨日,在天涯论坛上出现的一篇《传统“重阳节”复兴方案》的帖子中,网友“蒹葭从风”用洋洋洒洒近万字阐述重阳节的文化内涵,还配以菊花、糕点等美图,吸引了众网友的目光。有网友叹息:“多美的节日,可惜今人不过了。”有网友遗憾:“在现今许多人的眼里,很多好东西仅仅因为它们是老的就被贴上‘老土’的标签,比过期的食品还可怜……其实这些东西很厚重也很精致。”更有人高度肯定复兴重阳节的意义:“连带挽救的,还有我们的文化,还有我们沉淀在骨血里的民族魂民族情。”由于“蒹葭从风”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复兴方案,网友们纷纷对此进行补充,有人表示除了宣扬重阳节的厚重文化外,将重阳节定为法定假日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 <strong>成都人组织穿汉服登高</strong> 就在外地网友积极讨论复兴重阳节的方案时,本地网友也没有闲着。昨日,记者发现一拨成都人正在网上发文组织本周六着汉服登高的活动,以宣传推广重阳节。记者辗转联系上活动策划人黎冷,一打探,原来他们这群传统文化的发烧友已于今年成立了一个“四川传统文化交流会”,每个月都要组织一些活动,比如民间雅剧系列、古镇采风、读经活动等。谈到举行汉服登高活动的初衷,黎冷表示:“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只知道过情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却渐渐遗忘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为了提醒人们重新重视传统文化,我们特意举办这个活动。”黎冷称,他们不想搞那么严肃,想尽量轻松、娱乐一点,周六,参与者将齐聚石林附近的一座小山,大家穿上汉服登高、喝菊花酒,体味古人过节的心情。<strong> 复兴重阳的三大尴尬</strong> 年轻人热情高昂地宣扬要复兴重阳节,但这条复兴之路又存在哪些不可回避的困难呢?昨日,记者通过与流沙河、魏明伦等本地名人的交谈,发现要想复兴重阳节至少存在三个尴尬问题。 尴尬一:茱萸几乎绝迹 古人过重阳节有插茱萸的习惯,因为茱萸被传有避邪的作用。不过宋朝以后,插茱萸的风俗逐渐淡薄,茱萸已不再被视为神物,仅仅作为药材使用了。现在这一风俗更少见了。流沙河表示:“以前老百姓喜欢种茱萸,主要因为可以从中提取辣的味道。但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后,种植茱萸的人就少了,现在成都已经找不到茱萸了。” 尴尬二:重阳不放假 流沙河称,最难忘18岁那年,和几个小伙伴去家乡罐子山过重阳节的经历。“大家一路笑一路唱,田野乡间都被我们感染得快乐起来。到了目的地,大家拿出碎猪肉、面条,找附近的农民借柴火下面。整个过程就是一次郊游,让人怀念。”不过流沙河表示,工作后就没过过重阳节了。“现在重阳节不是法定假日,节日当天都在工作,大家自然对这个节日不感兴趣。再加上重阳节是阴历节日,现在大家都看阳历,也不容易搞清楚究竟哪天是重阳。” 尴尬三:重阳难以吸引大众 对传统文化深有研究的魏明伦称:“古时的重阳节不如春节、中秋、端午等节日闹热,因为它比较高雅,属于文人的节日。现在好多唐诗宋词都和重九有关,这个节日处于晚秋,特殊的时节总能激发文人骚客的许多灵感。现在重阳节被定义为老人节,我认为这个定位很好,值得提倡。不过,由于老人不是社会处于主流地位的人,再加上现在不孝敬父母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很多青壮年对这个节日不关心。” <strong> 老成都人的重阳故事</strong> 昨日,听流沙河老先生用舒缓的语速、陶醉的语气讲述老成都人过重阳节的过程,无疑是一种享受,记者仿佛一下被拉回到那一段段热闹朴实的景象中,似乎闻到醉人的醪糟香,看到热气腾腾的糕点,以及文人站在高处舞文弄墨的身影。“古时川西平原的人过重阳节,一般老百姓和文人过节的方式不一样。一般老百姓喜欢蒸醪糟,把酒米淘干净开始蒸,蒸个半熟,倒在竹簸箕上,冷了装进土陶罐子里,再加点酒曲,密封起,过一个星期后,就酿成醪糟了。老百姓还喜欢给自己的小娃娃吃糕,这时大人都要给小娃娃说‘重阳节来了,你又长高了,要好生读书哦’。而文化人喜欢登高,郊外有狮子山、凤凰山,比较远,走过去要费些功夫,他们往往雇个脚夫,挑起担子,担子里装些酒、下酒菜以及碗筷、杯子,文人就自己走起去。走到山上,大家也累了。就把酒菜拿出来摆起,再摘三寸长茱萸的嫩叶子,插在身上避邪。然后开始作诗,一般都是闭起眼睛抽一个字出来作为韵。中间,大家还要饮菊花酒,据说这样可以长寿。” <strong> 关于重阳节</strong> 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代人们将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所以称做重阳。相传东汉时候,有一个叫桓景的人,跟随方士费长房学习道术。一天,费长房对他说,九月初九这一天将有大灾大难降临在你们家,你现在马上回家,只有让全家人都在胳膊上系一个绛紫色的袋子,袋子里装上茱萸,然后全家外出登高,喝菊花酒,才能躲开这一场大的灾难。桓景听从了师傅的话,在九月初九这一天,全家外出登高饮酒。晚上回家的时候,发现家中的鸡、狗、牛、羊全都死了。费长房说是这些动物代桓景全家受祸了。从此,重阳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便流传下来。重阳节的习俗包括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阳糕。 首席记者 罗曲
作者:
meirindue2
时间:
2009-9-21 00:48
据说成都晚报会专门做一期专访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bbs.56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