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萨满文学的保存与传承 [打印本页]

作者: 见山非山    时间: 2009-9-21 00:53
标题: 萨满文学的保存与传承
作为宗教形态的萨满教,它的保存与传承方式,与人为宗教有很大差异。它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保存和传承方式。 一、萨满文学的保存。 萨满文学的保存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大阶段: 第一是无文字有语言时代,它是靠着萨满的心记保存。在原始社会时,在氏族之内,充当萨满的非一人,有许多。反映满族野蛮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的《东海窝集传》中,仅东海氏族之内就有十八位女萨满,同时,氏族长、部落长都擅长萨满神术。而且《东海窝集传》中还有一个“萨满部落”,专门向其他氏族之内,培养并输送萨满神职人员。由此看来,古代氏族之中萨满众多是可信的,是一个集体。所以,那时的萨满文学的保存,靠得是萨满集体力量的心记法。 第二种是有文字以后的保存方式。有三种渠道。 (1)仍靠着萨满集体力量的心记法保存。 (2)有文字的民族,有的用本民族文字,将萨满文学内容记录成册,称萨满神本,萨满文本,萨满手册并由萨满保存,如满族等。 (3)在前两种保存方式中,无论哪一民族采用哪一种方式,都会有即兴的方式存在,称即兴手法。 二、神歌、神谕、神本 中国的萨满文学中,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内容,已出现了用文字记录它的内容。满族称为神本,手抄文本。它所记录的内容是神歌,神谕等。那么什么是神歌?神谕?神本?产生年代如何?满族的萨满文本,多为汉字转写的神本,当然满文神本也有,那么为什么转写以及转写年代又如何? (一)含义 1、首先什么是神?神是人类共同所创造,它是超越人力,社会和自然力的,不受自然法规限制的超自然存在,是人类通过无限的共同想象力,幻想的结果。 神的本性就是人性。神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凡是人力所不能及的,神灵全能实现。 神是人就为了战胜自然、社会、人力所不能及的超自然、超人力的神化力量的人类共同心力共同幻化物的的存在。 神灵就是人类共同将超自然,超人力的神化物。民族神就是某民族共同神化的神化物。 2、何为神歌?在中国的典著中仅有两处见解: 《满族大辞典》第568页中论述:“满族萨满祭祀中所唱之歌。萨满在三弦、琵琶、柏板、架鼓、手鼓、腰铃等伴奏下唱出的请神歌,有一定的曲调和节奏”。 另一家是孟慧英先生:“萨满歌是用于萨满祭祀中的吟诵和咏唱,它的语言和韵脚是以唱诵的内容和表达习惯构成(《中国北方萨满教》第295页) 以上两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道出了萨满神歌的性质和内容,有独到之处。 神歌应是萨满举行跳神仪式时,萨满及助手为表述神灵特征、领扬其神通广大以及表现祭祀者的虔诚态度和请送神灵等为内容并伴有萨满乐器和曲调所诵唱的歌词,因为是唱给神灵所听,所以叫神歌。 3、何为神谕:凡是萨满所讲述,唱述和神本中所记述的一切内容,如家族史,祭祀仪规、神话、迁徒经过等等都是神谕。是借萨满谕示,传达神们的意志和行为的一切语言文字叫神谕。 4、何为神本:萨满神本是记录神歌和神谕为内容的,在萨满中世代传承并保存的手抄本,又叫萨满手册,或萨满文本。它是萨满和助手跳神,请送神灵,准备祭祀,传授族史和文化等内容的备忘录。 任何一种宗教行为,都需要用语言为工具,表达信仰者的虔诚之心和祈祷的目的、要求,以语言与神灵沟通,并取乐于神灵,以求太平吉祥,无病无灾等等。这种语言,或是记录成册的萨满文本内容和前面所叙是“神歌”和“神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二)产生年代 1、神歌产生的年代? 神歌的产生是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的,首先是人类产生了语言,并且会表达自己思想的情况下,在宗教活动中,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愿,并与祈祷的对象相沟通,以祈求祈祷对象的佑护的祈祷词,就是最初的神歌内容。最初祈求词不会太多,很可能是叨咕几句,就是神歌,也可能大声喊叫或直呼崇拜祭祀对象的名称,如满族直呼长白山等。吉林省有一关姓神本中,就是如此,如宴请多霍洛瞒尼、请芒都拉瞒尼等,就是神歌了。就是有描写神灵功能和神性,也很简单。神歌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不断增加和淘汰着内容。逐渐使内容越来越丰富,全面完整。这种以语言为主要工具的降神仪式,人们便称为神歌了。它最早产生的年代应与宗教产生同期,即人类社会的旧石器的中期或晚期所产生。 2、神本产生的年代:信仰萨满教的世界各民族,并非所有的民族都有萨满文本,即是有萨满文本的民族,文本产生的年代,也是随民族的不同而异。此处,我们仅探讨一下满族萨满文本的产生年代。 这一问题的论述:笔者在拙作《译注》中说:“满族萨满神本中的满语词汇是以新满文为基础,其中含有老满文的个别音节。所以神本产生的年代,应是新满文推行之中,老满文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即在皇太极时代,公元一六三二年前后,十五世纪中期,萨满文本便产生了。”此观点的论述请参看该书的第29-30页。 汉字转写的满文萨满神歌是何时转写呢? 我们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即1980年前后,满学者在满族聚居地区发现一批萨满神本,有的也叫萨满文本,大部分是汉字转写的文本,满文文本较少。目前我们出版并研究的萨满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八十年代前后所搜集到的文本。那么汉字转写的萨满文本是何时转写的呢?大概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即1930年左右。 这一内容请参看拙作《满族萨满神歌译注》中“前言”第30、31页的论述。 3、满族萨满文本汉字转写成文本的原因如何? (1)是宗教信仰和情感所决定:自远古时代就信仰萨满教的满族,他所以信仰、祭祀的神灵都是与他们的生活、经济领域中息息相关,有的则伴随着满族历史的发展变化延续至今,如白山主神和佛多妈妈(柳枝祖母)。在满族先人的观念意识中,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是他们的“根基”,至少目前的满族部分老人中,还有这种残留观念。直到我国解放前夕萨满祭祀活动还很受重视,也很普通。是他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所以希望这种文化生活保持延续并发扬下去。 (2)在满族先人的观念意识中,满族所信仰崇拜、祭祀的神灵都只能听懂自己的民族语,只能用满语与神们沟通。也只能用满语请下来并送走等。所以,萨满祭祀时的一切诵唱,即神歌只能用满语演唱。为此,有的满族家祭中,宁可“嗑哑巴头”,也不能用汉语演唱神歌,就是如此。 (3)满语的渐失。原称为“国语”的满语,由于满族贵族的兴起,入关并统一中国,又统治近三百年的历史,此时满族大量吸收中华民族的文化及一切制度,使得满族不仅在思想意识、文化生活一切政治经济领域里等全面发生了变化,使他们学习汉语,说汉语,满语自然随历史发展而渐失,被大部分满族遗忘了。为了保存“根基”文化,必须将萨满神歌进行改造,又能保持满语的存在。就只能用汉字转写的萨满文本(请参看《满族萨满神歌泽注》中“前言”第30页)才能实现保存萨满文化的目的。 转写时间大概是20世纪30年代左右,1930年左右实现的。 三、萨满文学的传承: 它的传承主要是指萨满文学的内容而言,传承方式有三种渠道; 第一种是原始的传统式的,以师父带徒弟,面授口传,口耳相传的方式。这种方式,从古到今,有萨满文学的存在,或残存的地方,就仍然施行着。 第二种是萨满文本传承,是由萨满传抄并保存的萨满文体世代相传,如满族就是如此。 第三种是祭祀仪式的传承。不管是口耳相传,还是萨满文本相传,它们有时是相互交替使用。但最后必须经过一定的仪式的承认,才能完整的完成传承程序。如,满族是经过学习乌云后烧官香,鄂温克族,达尔族的奥米那椤等。我们所称它为“仪式的传承”,或是“程式”的传承。 因为萨满文学的传承,主要是靠萨满来完成。所以,它的传承与萨满传承关系密切。  3、萨满文本研究价值如何? 1、萨满文本所记录的是满族原始信仰,即萨满教的全部完整的内容。如,神灵,祭祀仪规,法器的使用,供品制做等等。都是文本的主要内容,所以,它是萨满跳神中,所诵唱祷词等主要依据,是萨满祭祀活动的备忘灵。 2、萨满文本不仅记录了原始宗教信仰内容,而且,还有氏族迁徒、原始住地、氏族部落的形成以及习俗、审美,原始经济、宇宙观念等等是多种学科研究的可靠活化石。 3、由于萨满文本的记录内容,是以文本,仅在萨满手中传承,这样就使祭祀仪式,内容以及神灵,自然形成了规范化,虽有即兴和变化,必竟是少量内容。所以,萨满文本起了规范萨满教的作用并使其内容相对稳定的作用。 4、萨满文本的形式,已是使萨满教文化内容,由原来纯口碑文学,走向书面文学了,是有文可据的典籍史料了。也是研究民族文学和宗教关系的史料。所以,它是起到走向书面文学和典籍史料的开端作用。 萨满文本的价值,逐渐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孟慧英研究员论述:“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满族出现了一批主要由萨满和栽立书写、保存的满语萨满文本,这在国际学术领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孟慧英著《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年)。 它的价值将随国内外研究萨满教的深入,会使其更放光彩。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bbs.56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