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唃厮啰及其族属考述 [打印本页]

作者: terry66133    时间: 2009-9-21 01:09
标题: 唃厮啰及其族属考述
  唃厮啰是公元11世纪一位著名历史人物。在宋一代,唃厮啰雄据西北一隅,采取联宋抚夏政策,不仅成功地抵御了西夏对河湟吐蕃的侵犯,保护了河湟地区吐蕃各部,而且牵掣了西夏对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对北宋的政治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唃厮啰的历史引起了不少学者的重视。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就唃厮啰及其族属作一探讨。<STRONG>一</STRONG>  众所周知,唃厮啰在汉文史书中既是人名,又是部族名称,也指割据政权。这里首先谈谈唃厮啰的族源问题。关于这一点,汉文史籍多有记载。  《宋史·吐蕃传》云:“唃厮啰者,绪出赞普之后,本名欺南陵温籛逋。籛逋犹赞普也,羌语讹为籛逋。生高昌磨榆国,既十二岁,河州羌何郎业贤客高昌,见厮啰貌奇伟,挈以归,置(本字无法显示:“空 贡 刂”)心城,而大姓耸昌厮均又以厮啰居移公城,欲于河州立文法。河州人谓佛‘唃’,谓儿子‘厮啰’,自此名唃厮啰。”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云:“嘉勒斯赉①者。绪出吐蕃嘉木布,本名齐囊凌衮沁布,沁布犹嘉木布也,羌语讹为沁布。生高昌磨榆国,既十二岁,河州羌哈喇额森客高昌,见斯赉貌奇伟,挈以归,至多僧城,而火姓松察克斯戬又以斯赉居叶公城,欲于河州立文法。河州人谓佛‘嘉勒’,谓儿子‘斯赉’。”   此外,曾巩《隆平集》、张方平《乐全集》、王偁《东都事略》、沈括《梦溪笔谈》、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魏泰《东轩笔录》等均有记载。  在上述记载中,除唃厮啰的具体生地及最初的迎立者有歧异外,对唃厮啰是吐蕃赞普苗裔及出生于西域是一致的。关于这一点藏文史籍亦可佐证。《红册》及《吐蕃王统世系明鉴》认为唃厮啰是亚陇觉阿王系扎嘉则巴赤得的后人。扎嘉则巴有三子:巴得、沃得、吉得。而沃得有四子,即帕沃得斯、赤得、赤琼、聂得。赤得住多康统治多麦地区(今青海湖西南、黄河上游一带)。若将进入河湟一带的达磨赞普后裔划一单线世系则是:达磨——欧松——扎喜则巴——沃得——赤得——宗喀王。据扎西则巴西逃拉兑的时间即公元923年来推算,距唃厮啰出生(公元996年)时间早73年,可知这时的宗喀王当指唃厮啰。另外,唃厮啰原名欺南陵温籛逋,其意是“欧松子孙之赞普”②,亦可补证唃厮啰出自吐蕃赞普之后。唃厮啰也只有是吐蕃赞普苗裔,才能够引起河湟吐蕃部落集团首领的兴趣,并争相拥立,欲以唃厮啰这个在吐蕃人心目中带有神圣灵光的赞普苗裔,发展自己的势力,夺取统一河湟蕃部的桂冠。  唃厮啰出生于西域,但史载之“磨榆国”、“武三咩”今为何地,有待考证。但我们可以断定它们在今藏北之阿里或新疆高昌一带,其中新疆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与唐朝争夺陇右河西的同时,曾派兵进入西域,攻击高昌以及于阗等河西四镇。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无力西顾,吐蕃乘机攻占了高昌及于阗等地,后来吐蕃军队撤出该地,但一部分人可能留居当地了,因为吐蕃统治的影响直到10世纪初中叶时依然存在于这一地区。据钢和泰卷子记载,公元925年,于阗王李圣天派使团前往沙州,带队的就是两个吐蕃人,使团向沙州方面递交的呈请书就是用藏文书写的。另据敦煌文书记载,这一时期的许多官方文书也是用藏文写成的。此外,由于席卷卫藏本土的广大奴隶的反抗起义,使吐蕃奴隶制王朝迅速崩溃,吐蕃王族成员纷纷逃亡,有很多人逃至上部阿里地区。这些王族成员以后再北逃至已有吐蕃人居住的西域是极有可能的。《宋史·吐蕃传》载:“阿里骨本于阗人,少从其母绘事董毡,故养为子。”则知阿里骨母子是留居于阗的吐蕃人后裔,也可补证唃厮啰生于西域一事。  关于是谁从西域迎请唃厮啰进入河湟地区一事,前述汉文记载有歧异。《宋史》、《长编》云为何郎业贤;《隆平集》、《乐全集》、《东都事略》云为耸昌厮均;《梦溪笔谈》、《太平治迹统类》云为李立遵。我们认为在当时作为一族之酋的耸昌厮均不会弃其部落,作长途跋涉远赴西域迎请当时还作为孩童的唃厮啰,合乎情理的过程应是:河州商客何郎业贤并不是将唃厮啰轻易地“挈以归””河州,而是他去西域经商后,充当了一个向导的角色,把流落于西域的唃厮啰及其亲族引至其吐蕃部族集中的家乡河州多僧城(亦称剖(本字无法显示:“空 贡 刂”)城,今临夏境)。据《长编》载:“初,嘉勒斯赉兄扎实庸咙为河南诸部所立,与嘉勒斯赉分地而治,不相能也”另据《长编》:“秦州部郡尚扬丹者,嘉勒斯赉之舅”分析,唃厮啰绝非出身孤弱,作为一吐蕃遗孤独自流落于西域,进入河湟的亦非其一人,而是一个家族。只因当时唃厮啰“言是佛种”,又易被别人驾驭,于是当地大酋耸昌厮均则立即把唃厮啰从多僧城移至叶公城,欲于河州立文法,以统其众。不久,唃厮啰声誉瞿起,被较之耸昌厮均势力更强的宗哥(今青海平安县)大酋李立遵,邈川(今青海乐都)蕃酋温逋奇联合用武力将唃厮啰劫回廓州(今青海化隆县境),再立文法。景德三年(1006年),李立遵又把唃厮啰引回其大本营宗哥城,借助其影响来统一河湟诸蕃部,自任“伦逋”(即大相),控制着实际权力。由于唃厮啰以后影响大,事迹多之故,在宋代汉文文献中,开始皆唃厮啰一人代表其亲族。即使是唃氏兄扎实庸咙,在《长编》中最后才记上一条。其实,扎实庸咙和唃厮啰是同时于真宗咸平年间进入河湟一带的。  有同志以沈括《梦溪笔谈》与《宋史·吐蕃传》关于唃厮啰记载的所谓差异为前提,对唃厮啰源于吐蕃提出异议,指出唃氏源于拓跋(秃发)鲜卑。笔者认为,以上二书对唃厮啰族源的记载其实是一致的。  第一,《梦溪笔谈》:“青唐羌,本吐蕃别族”,意为青唐羌(亦称青唐族,宗哥族)是吐蕃一支系,即青唐族是吐蕃这个民族共同体内的一个部族,而《唐文》却释为“青唐族和逻些族并非同族,而为别族”,显然《唐文》曲解了文意,将青唐吐蕃与整个吐蕃民族共同体隔裂开来,无疑,这种理解是不确切的。  第二,《宋史·吐蕃传》云:“唃厮啰绪出赞普之后;”《梦溪笔谈》亦云唃厮啰为“籛逋之子”,显然,二书在唃厮啰是赞普后裔的记载上是一致的。《新唐书·吐蕃传》云:吐蕃“其俗谓雄强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赞普即“强雄丈夫”之意。据我们所知,藏文史料中,明确记载有“赞普”这一专用名词的唯有吐蕃族,而未曾见到鲜卑系统的任何民族有这一称呼,鲜卑系统的民族称君长为“可汗”。  第三,《梦溪笔谈》中,李立遵挟唃厮“东据宗哥邈川城”的记载恰恰证明了唃厮啰来自西域,与《宋史·吐蕃传》“生高昌磨榆国”的记载相吻合。再者,唃厮啰入居河州后,先居多僧城,后被耸昌厮均移置叶公城。据《宋史·地理志》和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载,叶公城当在河州西南135里的今夏河县境内。另据当时河湟吐蕃部族和西夏党项人的分布状况和背景分析,唃厮啰从河州进入宗哥的路线应为:多僧城→叶公城→黄河左渡口(今青海民和县官亭境)→廓州→宗哥邈川城。可以看出,这条路线是由西南经东北,因此,沈括云李立遵挟唃厮啰“东据宗哥邈川城”未尝不可。换言之,无论如何,唃氏是不可能从河州往西直奔宗哥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宋史·吐蕃传》与《梦溪笔谈》二书在唃厮啰来源问题上的记载并非矛盾,而是吻合的。  《唐文》还据宋人李石《方舟集·赵郡王墓志铭》(下称《墓志》)的记载进行了论证。诚然,《墓志》是研究唃厮啰史,特别是唃厮啰晚期历史的一篇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它主要记叙了唃厮啰家族尼马丹增的事迹;资料大多来源于尼马丹增之子、威州兵马都监赵宁国的自叙,李石再加以编纂。尽管《墓志》中不少记载与《宋史》等记载相符,但其中唃厮啰家族族源的记载值得怀疑。  我们先将《唐文》中引用《墓志》时的几处脱讹作一校正。  其一,“考日锡巴兖,元祐六年亦以果庄功为胜州刺史,赐名姓法温……。”锡巴兖应为锡巴衮,赐                                      ·名姓法温应作赐姓名法温。       ··  其二,“君精骑射,马上盘两弓”“两弓”间脱一“石”字,即为“马上盘两石弓。”              ··                   ···    其三,“有不愿于君者曰:‘是羌儿种结客欲何为?’”应为“是羌儿种结客将何为?”。                     ·              ·   以上几种错讹恐系唐嘉弘同志疏忽所致。(不详)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bbs.56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