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回族民间商业的招幌 [打印本页]

作者: fondedhours    时间: 2009-9-20 23:21
标题: 回族民间商业的招幌
在回族传统民间商业中,招幌兼有行业标志和信誉标志的特点。招幌是回族民间商业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回族传统商业文化的一种物质遗存。回族招幌文化的渊源  生意人常说:“大门脸儿,小铺眼儿。”其中大门脸儿指的就是招牌,也就是说,铺面无论大小都需要有一个像样的招牌。搞商业活动,最早是“卖啥吆喝啥。”其实这说的是行商或摊位小贩。行商或摊贩构建店铺后便成了“坐贾”。由于店铺不便叫卖,以前大多数老百姓又不识字,于是,实物标志的店名和幌子便应运而生了。    幌子,按《辞源》的解释,原意为帷幔,俗称酒帘,最初写作方晃,也叫“望子”,即一望即知的意思。我国古时店铺用来招引顾客的布招,也就是用布缀于竿头,悬在店门口,后来随着商业经济的日益繁荣,各种店家都在自己的铺面前悬挂一种表示自己商店特征的标志。随着多年的使用,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公认的商业标志。幌子有浓郁的民族民间色彩及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意趣,幌子的制作也有不同的规定:尺寸不能太大,幌子上不能写“天下唯一”、“海内一绝”、“古今独有”之类虚张声势的用语。幌子多是门面两侧各一个,左右对称,使整个门面庄重大方。用色方面,首先黄色禁用,因为黄色代表着皇族,是皇家的专用;其次,白色禁用,因为白色不吉利,只有死了人才在门前挂白布;  回族招幌的最早产生应在唐代。当时来中国的回回先民主要从事商业活动,遍布中国境内,其中就有经营食品的“粥饼店”、“胡饼店”。他们学习借鉴了中国传统的招幌,在经营的食店门口设立招幌,为了突出其符合民族特色,如回族餐馆招幌上多写“清真”、“回回”、“西域回回”等。回族招幌的类型  回族商号的招幌有别于其他民族的商业招幌,其中尤以回族餐饮业的商业招幌最有特色。回族餐馆的招幌主要有以下几种:罗圈幌  回族的罗圈幌借鉴了中国传统招幌行制,回民餐馆的框、穗是蓝色,吊绳包以白纸。有时还在蓝穗中间掺以黑穗子,这样蓝色变浓了,反倒不像黑色的了。画牌幌  用木板制成。板眉呈梯形,下呈正方形,顶蒙蓝布帷,下缀红布条。木板上绘制的都是与回族历史和风俗有关的图画,多绘有汤瓶、花瓶、杜阿、新月和星星等。汤瓶表示主人爱清洁,讲卫生,也表示店内食物新鲜而清洁;汤瓶之上清气缭绕,表示刚沏开的新茶水;板眉上题有“回回”、“西域”、“清真”等字表示特定的族属和地域。  回族画牌幌上除写“清真”外,大多画有汤瓶。据《旧唐书·回鹘传》载:“入夜玉成婚礼,端来盛着清水的汤瓶,令新婿新娘洗手、漱口”,可见汤瓶在唐时就已出现。由于壶身长腹大,颈长如瓶,故又称为唐瓶壶,简称唐瓶,后又称汤瓶。其状如茶壶,瓶体为圆柱体或圆台体,盛水的主体部分则呈球鼓状,一般高约30厘米,一侧有柄,便于手提;一侧有壶嘴,弯曲高翘,平放时滴水不淌,倾身时水流如注。瓶口有盖子,使用时将水从瓶嘴倾出,用过的水即流走不能再用,故沐浴时不用脸盆、浴盆,以免浑水再用。回族的汤瓶从口碑传说来看,汤瓶是从波斯传来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回族的字画幌上画有汤瓶且写有“清真”二字。文字幌  在一木牌上用书写有西域回回、清真、回回,或以杜阿表明其为清真餐饮。之所以书写清真或西域回回,原因是饮食内容和方式有别于中国传统饮食。在元代文献中,可以看到汉儿茶饭、回回食品、女真食品、西天茶饭和畏兀儿茶饭等诸多饮食名称。元代传入的回回饮食与中国传统饮食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佐料配方。明马愈《马氏日钞》中有《回回人食事之香料》一文,内云:“回回茶饭中,自用西域香料与中国不同。其拌俎醢,用马思答吉,形类地树,极香……” 回族民间商业招幌的特点  符号性 回族招幌的前提在于它是一种民族商业标识符号,而且是一种开放性的符号。“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这一点是无可争辩的。”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招幌就是人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条件下,根据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开放性的标识符号,一种民俗语言文化现象。回族民间商号的招幌,就是这样的一种现象。民族性  招幌的民族性主要表现为商品消费因不同民族而产生的差别。常见的主要以色彩、文字作为特殊标识。  回族对禁止的食物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对牛、羊肉的屠宰和加工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供回族消费的肉店、糕点店及饭店的招幌多用蓝色来作区别标志,甚至在上面还要注明“西域回回”、“清真”字样或附有特定的星月图案。旧时北京清真饭馆,除蓝色罗圈穗幌外,还有一种排式图画幌。这种画幌四周绘葫芦形花边,牌中绘有茶壶、花瓶等物,上方书有“清真古教”。据《清稗类钞·农商类·龙江之市招》谓:“同治以前,黑龙江南大街招牌皆用满文,后无之。西站回族招牌必用回字,亦可见回族毅力之足以自存也。”由此可见招牌用字中的民族意识。    清代以后,红色招幌代表满汉大餐、蓝色代表清真餐厅、黄色代表素斋素饭。久之相袭,已成定制。上世纪50年代,实行公私合营餐馆的招幌都被摘下来,许多进城的农村回族乡亲由于见不到熟悉的清真招幌,不敢进去吃饭,以至挨饿,苦不堪言。  标志性  回族餐馆上的“清真”二字已成为回族认同的一个象征符号。因此,无论回族走到哪里,他们的饮食都要以“清真”为标志。正如美国学者杜磊所描述的:回族无论身置何处,“清真”概念都紧随其后。在美国洛杉矶至少有4家中国回族人开的“清真”餐馆。最大的一家在玫瑰地,在英文中以“中国清真餐馆”著称,中文名称则是“清真马家馆”,是由一家来自台湾的回族开的。在中东地区,多数中国餐馆是由回族开办的“清真”饭馆。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19世纪中叶起义失败后来到这里的回族结成紧密的社团,他们经营的所有餐馆和食品摊都以东干文标明“清真”标志。在曼谷,也发现一家云南回族经营的小餐馆标有用泰文拼写的“清真”字样。 社会性  招幌的社会性则是其共有的规律性特征。招幌的产生与流行,是一种社会广泛认知与约定俗成的过程。它不为某一行业所专有,而是完全开放地面向全社会的消费者。换言之,如果没有广泛的社会性,招幌非但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产生的可能与存在的意义。  经营者在经营竞争中千方百计地使招幌鲜明、显著、富有个性,尽可能准确简洁而大容量地传达特定信息,显然是要强化招幌的社会功能,以此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这种趋向性行为无论对经营、消费双方,还是对全社会的整体利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同行业的市场竞争,导致许多商家创制使用具有专属商标性质的独特招徕标识——专用招幌。这种专用招幌一经消费者认同,便产生出广泛的社会效应,成为一种特定的品牌标志。时代性  回族民间商业招幌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随着行业的历史变迁而改变。小饭馆成为大型的饭店,专业招幌也会逐渐归并,为其他相应招幌所取代。旧时的罗圈幌、方木牌现已不多见,而霓虹灯招幌、灯箱招幌则随处可见,这就使回族民间商业招幌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艺术性  从回族招幌的图像、形状、色彩来看,大都给人以美的感受,都在寄托着对美的追求。之所以具有这种民族美学价值,在于其本身就是一种富有民族风格的民间工艺品。  在浏览前人或时贤的民间工艺美术著述中,人们会遗憾地发现,极少有人将回族招幌纳入其视野。然而,当需要制作各类招幌时,却不得不谨慎地将其作为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来认真对待。因为,招幌也有一定的工艺规范和审美要求。看似简单,却也是一项专门的工艺。回族店名的组成 从回族店名命名习惯和从众心理的作用方面看,在众多的招牌之中可以得出几条规律,即:店、铺、庄、行、栈、号、楼、馆、园、局、社等可以表示出营业性质、商业规模。店、铺一般属于零售;庄、局等类系批发与零售兼营;行、栈等属于中介性质;合伙经营的商号往往在招牌中嵌入同、协、聚、合等字样;在专有名称和通用名称间所加的字一般是为了表明营业范围。一个标准的回族店名一般是由专名 标识 表营业范围的字 通名4部分构成,如东来顺清真饭庄,就是由东来顺(专名) 清真(标识) 饭(表营业范围的字) 庄(通名)4部分构成的一个标准的商号名称。对回族“老字号”店名的审视  回族老字号的店名是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幸存下来的字号。它们浸润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饮誉着大众的口碑,是货真价实的行当。老字号的下限是新中国成立前,上限却没有一个严格的定格。  回族老字号店名,多数影射出一种和平、平安、持久、兴盛的心理状态,也反映出一种求稳、求和、求顺的心理走向。有人对店名用字,归纳为56个常用字:  国泰民安福永昌,  兴隆正利同齐祥。  协益长裕全美瑞,  合和元亨金顺良。  惠丰成聚斋发久,  谦德达生洪源行。  恒义万宝通大楼,  春康茂盛庆居堂。  这56个常用字,多数是不分行业的,但有些字的行业性比较强,如饭店多用“居”;笔墨字画店多用“斋”;药店多用“堂”;粮店车马店多用“行”等。同时,有些回族老字号还表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回族老字号的店名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店主的姓名或姓直接命名于字号中,如西安的“老孙家清真饭庄”,就是取创始人西安回族孙广贤的姓来命名;西安“乌德明腊牛羊肉馆”,就是以店主乌德明的姓名来命名。  从格式上来讲,回族老字号的店名,常采用三字格,如:东来顺、烤肉季、宴宾楼、月盛斋、又一顺、马祥兴、洪长兴、映江楼、京津春、白云章、老童家……当然,二字店名也不乏其例,如北京“东升”、“白魁”回族饭馆、西安“新雅”饭店、沈阳“马家”烧麦店等。甚至四字格、五字格的店名也有,如创业于清代的“刘家老铺”,制作酱牛肉,世代相传;1925年命名的南京老字号 “铭记马祥兴”菜馆;创建于清代的河北保定的“耀兰斋马家老鸡铺”便是这样。回族店名包含的文化内涵  取名谨慎,言之有故。天津著名的清真餐馆“燕春楼”(创办于1927年),取“紫燕换春”之意,“燕”与“宴”谐音,寓意宾至如春,故名; 北京著名的“鸿宾楼”清真饭庄(创立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其典故出自《礼记》:“鸿雁来宾”;太原“清和元”饭店,已有300年的历史,相传此店原名朵家回族小吃铺。明末清初,傅山(青主)先生因与店主毗邻,交往甚厚,于是亲自为小店起名“清和元”,并提写店名。“清和”二字出典《汉书·贾谊传》:“海内之气,清和咸理。”谓国家升平的气象。  店名辅联,相互辉映。回族的招牌,有不少还在店铺两旁的柱子或墙上书写出精心构思的联语,同店名招牌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甘肃临潭西道堂“天兴隆号”的联语是:  临门万里齐天寿,  潭水千秋永注财,  天马云龙开骏业,  兴邦裕国展鸿图,  隆吞燕赵齐秦富,  号召东西南北人。  此联以“临潭天兴隆号”六字冠首,相互辉映。 民国时期,北平有名的羊肉馆“同和轩”书以“同味齐称甘旨,和羹善用盐梅”。上联源于《孟子·告子》,下联取自《尚书·说命》,而联头正好是“同和”二字。  货以店名,名以货扬。有一条生意经是“诚招天下客”。诚的内容就是货真价实、精益求精。西安“老孙家羊肉泡馍”有口皆碑,不仅是陕西人的共识,甚至是全国、全世界的共识:“到陕西要看兵马俑,吃老孙家羊肉泡馍,否则,等于没来。”被誉为“天下第一碗”。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货真价实、精益求精,店名一传十,十传百,四海名扬。一个好店名可以影响人们消费心理,而要想久盛不衰,关键还在售货的质量。在这方面,老字号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回族招幌文化的功能  回族招幌文化的功能简略地谈有以下几点:  认知功能 一般回族店名之后多标明行业,有些店名之前还冠以地名,当然,行业之间的店名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以“清真饭馆”作招幌的商号,但有些商号的招幌即为专用,如“天兴隆号”专指临潭西道堂回族的商号。  文化知识功能  通过回族民间商号的招幌,可以窥视到回族的文化底蕴。一个好的招幌不但店名用字讲究,而且包含有许多典故、历史、宗教文化,再加之一些文化名人或书法家的题写,其文化方面的内涵极其丰富,起到了传播文化知识的功能。审美功能  回族民间商号的招幌文化充分体现了其审美趋向。就拿店名来说,“名”之不美,行而不远。为了有一个美好的店名,可谓刻意营求,精心润饰。把汉字的形美、音美、义美充分体现出来,取得异乎寻常的效果。如我在十几年前见到临潭有一家“犇羴鱻”的清真饭庄,现在依旧记忆犹新。此店的命名不但体现了字的形美,同时谓牛(肉)之多、羊(肉)之多、鱼(肉)之多;字的音美也为回族商号取名的趋向,有些店名巧妙地搭配声韵及平仄,读起来和谐悦耳、优美动听,如天津老字号“永元德”、保定老字号“白运章”皆取谐音之美:“永元”谐音通永远,“白运”通百运。回族商号命名上的汉字义美主要体现在4个字上:兴、顺、新、雅,其中大多蕴涵着兴盛、顺达之意。促销功能  促销功能就是经济效益。回族招幌作为一种招牌标识,不仅具有提高经营效益、方便消费的显著作用,在促进经济繁荣方面也有堪称独到的作用。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是一种综合效益。既有历史的钩沉,又是时代的风尚,还是继续发展的基础。 “货卖用家”、“货卖方便”,均属流传颇广的生意经。客观上,经营者不可能都是送货上门,而消费者盲目寻找也不是办法,在此情况下,招幌便具有很强的引导功能。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正是笔者对回族招幌的深切感受。招幌虽是一种习见事物,但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轻轻滑过,而当你对它加以剖析时,就会发现它又是那样的博大,使你无法窥其全貌。
作者: tigris7479    时间: 2009-9-21 00:01
犇羴鱻——这个名字够新奇,有创意!这个贴子好,长知识!!!
作者: hy198    时间: 2009-9-21 00:40
一直想找几张回族蓝幌子的图片,还没找到,呵呵。
作者: easersscil    时间: 2009-9-21 01:19
没读完,但是同样长了很多知识继续读...
作者: dudishlegend    时间: 2009-9-21 01:58
长了见识了 呵
作者: suingtapu2    时间: 2009-9-21 02:37
以前的时候我们家那块的回族饭馆都是挂着深蓝色的幌子,但是现在开店工商局都要统一定制招牌,也就只能凭借“清真”“回回”等和斗阿依来区分了。而且据我所知有些地方对兰州拉面馆的招牌作了统一的规定,图案和字体都是一样的。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bbs.56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