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箐苗(长角苗)的丧葬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ait1988    时间: 2009-10-7 06:37
标题: 箐苗(长角苗)的丧葬文化
下载(184.19KB)

3天前14:48




丧葬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各民族,它深受特定的宗教信仰、思想感情、历史传统、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经济活动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更直接地体现着人们的人生价值观与生死观。
在民俗学著作,一般都把丧葬礼仪列入人生礼仪之,看做是人生的最后一项“通过礼仪”,标志着人生旅程的终结。它既有社会习俗的特点,又有人类特有的处理死者的信仰性质。丧葬礼仪作为社会民俗和一种文化现象,在现实生活往往表现出复杂多样的葬式及多资多彩的特征。
梭戛箐苗作为世界独有的一个苗族支系,其丧葬仪式有其独特的一面。
梭戛苗族老人去世后,子女要为他们举行丧葬仪式,整个仪式被称为“打嘎”(“打”是指杀牛,“嘎”是指祭奠,两者合起来,即“杀牛以祭奠”之意)。
箐苗的丧葬实行土葬。老人落气后,先击鼓三下,鸣炮三响,向寨邻族人报丧。然后给老人洗脸、头发也要整理一下,再换上寿衣(麻布衣),这种寿衣也是传统的民族服装,质地为棉、麻织品,一般都是手工制作的。身上不能戴一些铜、铁、塑料之物,不论男女亡人衣(裙)都必须反穿,等待装棺入殓。棺材都是就地取材自己做的,并且用当地一种树的汁液染成黑色。
装棺入殓时辰,由鬼师决定,孝男孝女送来殓衣,跪于棺前,鬼师在正门屋檐口扯下一把房上草渣放入为死者缝制的“阴枕”套内,在枕下折垫上死者生前所用的衣服。铺上白纸,将死者遗体装入棺内,覆盖上红色盖口布,盖上被子,移至堂屋后壁前横停。然后孝家派人去外家报丧。
选定吉日后,全寨子的人都集到死者的家里,由死者家属选一个管事,管事要有一定的威信和说服力,能够安排整个“打嘎”过程的事务,负责对前来帮忙的人进行分工。整个“打嘎”过程主要工作有收煤、挑水、收饭、唱孝歌、吹芦笙、守楼、唱酒令歌、收礼、请人吃饭等,什么人干什么事均由管事定夺。一切事务安排好以后才各自回家休息。
第二天,由主管人员叫上寨子里的人,建造嘎房。所谓嘎房即灵堂。是梭戛苗族人的葬礼期间停放灵柩的临时建筑。嘎房对于死者来说,是一把可供遮阳避雨的伞,可使死者平安上路。
嘎房就是象征性的用树枝给死者建造一座新房子,好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有地方住。建筑的材料主要就是当地的杉树、桦槁树、竹子、茅草、藤条等。嘎房形式有两种:一种构筑简单,三根树木一端捆在一起,另一端分开立在地面上,用藤把树枝绑扎成的骨架,顶呈攒尖顶状,上面盖茅草、麦秸、杉叶。另一种比较复杂,除了第一种的基本构造,在周围还要再用木条来钉一圈,规模要更,看上去更豪华一些。主要是因为箐苗家族有“三限”、“五限”之分。“五限”家族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要比“三限”家族的高。据说,以前“五限”家族有一位老人去逝,子女们为他修建的嘎房有12圈,占地面积半亩,规模非常庞。
嘎房的建造过程有很多的讲究,建嘎房的人数约有20人,有老人、青年和孩,但是没有女性,很明显女性不能参与建嘎房。接近午的时候,这些人便在管事的带领下来到山上,家集到一起,由管事分配任务,然后家便各自开始自己该做的事情,年轻力壮的上山坎树,孩子们负责割一些藤条和竹子。年长的则在原地负责修理树和竹子,把一些没用的枝坎掉。材料准备就绪,选一块比较宽敞便于很多人活动的地方修建嘎房。建嘎房时,用镢头挖一个坑,这个坑就是埋杉树的地方,这也是建造嘎房的心位置。然后管事就让孩子们再到周围的山上割一些茅草,人们便开始修理一下树枝和竹子,此时便开始建造嘎房了。约两三个时嘎房就被建好了。嘎房的顶部呈现伞状,间是一根杉木做的柱子,以此为心向外搭出一个的亭子状的建筑。亭子的基本上能遮盖棺材,并且要略过棺材的长度,因为举行仪式的时候棺材面前会有不少人哭丧,一些可以方便人的出入。顶上以青杉枝叶铺盖,并有青藤沿四周的柱子垂下来。这是嘎房的主体建筑。然后,在嘎房的周围,用木条一圈一圈插在地上,木条用茅草绑起连成一体,呈现一个篱笆状,并且每一圈都要留门。因为绕嘎的时候要抬着棺材出入。杉木的最顶部还要用藤条绑上两只孔雀,孔雀是老人用茅草编成的,村里人说两只孔雀一只雄的一只雌的,代表双飞的意思,此外还带有一些引路的意味。
一般在下午四点钟左右,各个寨子的亲朋好友就陆陆续续地来了。这时管事安排两三个人在路口边收礼。客人有送牛的、送鸡的、送钱的、送粮食的,多数以送粮食为主。收礼员以寨子为单位,把礼物一一记录下来。以前都是用竹子记事,不同的东西就用不同的符号记下来。一般用两根竹子,每根竹子被分成六部分,两根一共12个部分,分别代表12个村寨。送完礼后,客人纷纷来到死者的灵柩旁,此时,棺木边唢呐声、哭声、芦笙声、酒令歌声、划拳声响成一片,鬼司口里念念有词,意为告诉死者,“你家哪个亲戚来看望你了,你就安心的去吧”。
按照事先安排,每个寨子的客人被安排到指定的地点去。由于客人较多(这支民族非常团结,12个寨子都有客人来祭拜,约有上千人),吃完晚饭已是深夜12点钟左右,这时主人家派出2人背上一壶酒,拿上一根棍子,到接待每个寨子的人家(主要是拉牛来打嘎的哪家)找到客人的管事(客方也有一个管事),先敬一杯酒,然后说:“对不起各位亲戚朋友,家先坐一下,待会儿再来请你们过去,祭拜某某老人(死者)”。客方的管事故意说:“某某老人怎么会死呢?前几天我们来还是好好的,不可能死的啊!你不要摆(吓唬、哄)我们啰,我们今天是路过这里,来坐一下,不晓得有哪个老人死了。”主人家派去的人会说:“这个老人生病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没想到熬不过这几天,我们没有照顾好老人,请你们原谅。”客人的管事说:“既然如此,你们先去,等哈(一会儿)我们来看瞧。”通过一番对话之后,主人家派去的2个人才得以脱身。但如果不去请他们,对他们说些好话,他们就不去。主人家派出的2人到接待客人的12家一一打完招呼,到晚上2点钟左右,主人家再次派2人分别去请客人,先从与主人家最亲的而且年龄最长的一家开始请,客人相继来向死者祭拜。祭拜时,端起一碗饭,提上一只鸡(鸡是煮熟的),到死者棺木前将饭倒在一个簸箕里,将鸡穿成串吊在旁边。这时鬼司说:“某某老人,你的某个亲戚看望你来了,你到阴间去要好好保佑他们无灾无难,平平安安,四季发财。”紧接着客人的妇女们扶棺而哭,一人(此人是客方找来专门吹芦笙的)拿着长芦笙在棺木边,边吹边跳,主人家请一人击鼓配合。第一帮客人祭拜结束后回到原来的地方,第二帮接着来祭拜,依次进行,到所有客人都祭拜完之后,天基本上就亮了。
按照我们的规矩,天麻麻亮之前就得把老人抬到预先建好的嘎房里去。
出丧前,妇女们要在家门口痛哭,为死者送行。然后有八个年轻力壮的伙子抬着棺材,在棺材的前面用一根很粗的绳子拴在龙杆上,前面有五六个人牵引。芦笙队、唢呐队紧跟其后。到嘎房时,不能直接进入嘎房,要抬着棺木围着嘎房正转三圈,反转三圈,才能把棺木停放在嘎房的正央。停放棺木时,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要放在预先准备好的长条凳子上。棺材摆放好以后,主人家向帮倒忙的人和在场的老人们一一瞌头,对方说一些吉利的话来安慰。
休息片刻,寨人陆续来到嘎房边,鬼司安排一人在棺材的一头摆张凳子,把装有米、鸡(蒸熟的)和酒的簸箕放上面。这时鬼司开始为死者超度灵魂,用两块竹片在棺材上敲打,边敲打边念。然后便开始“交牛”了,交牛就是用麻绳把牛牵到棺材旁边,绳的另一头放在死者的手上,鬼师念叨一番就算把牛交给他了。如此重复,有几头牛就重复几次这样的程序。值得注意的是在交牛的过程,麻绳必须从棺材旁边的树杈下面穿过,问其原因,他们也只是说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规矩。交牛完成后,便开始绕嘎了,一边吹芦笙,一边跳芦笙舞。绕完后,妇女们到一旁休息,男人们便开始杀牛了,箐苗同胞杀牛的动作是相当的熟练,不一会八九头牛就全处理好了,然后把牛分成若干块,分配到接待客人的各家,招待客人。在这个过程,嘎房外边一直不停的吹芦笙,一边吹曲子一边绕嘎房。一共有12首曲子,每个寨子都要吹,但是不一定都要吹完,因为芦笙曲比较长,有的只是吹几首,并且一般也只是随便绕几圈就可以了。吹完后,人们便开始把棺材抬出嘎房,并且推倒嘎房,然后抬棺材上山。后面跟随着亲戚上山相送。一路上也是吹芦笙、唢呐,一直到山上。一路上棺材不能落地。棺材下井的时候,要头靠山上,脚朝山下,然后埋葬棺材。坟前一般没有墓碑,主人家在坟前烧一些纸,插几柱香,整个葬礼就算完成了。这个时候已经接近午,牛肉差不多已经做好了,各家便开始招呼自己的客人们吃饭了,吃完饭后,邻近寨子的客人们便陆续回家了。
作者: hx13003    时间: 2009-10-7 07:16
收藏一份。
作者: wont128966    时间: 2009-10-7 07:55
感谢楼主让我们分享!
这个丧葬习俗和我基本一样!
作者: pajama1687    时间: 2009-10-7 08:35
留下来都基本上一样
作者: teated9452    时间: 2009-10-7 09:14
楼主你现在梭嘎吗?
作者: jarful3665    时间: 2009-10-7 09:53
我现在在浙江打工啊
没有办法
作者: oldmara639    时间: 2009-10-7 10:32
有意思。
作者: nix6818683    时间: 2009-10-7 11:11
收藏了
作者: plants2453    时间: 2009-10-7 11:50
收藏了
张荣斌发表于2009-10-522:49
作者: cokes14277    时间: 2009-10-7 12:29
非常好的介绍。感谢楼主!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bbs.56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