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追忆蕨粑 [打印本页]

作者: lyzg_2007    时间: 2009-10-6 18:54
标题: 追忆蕨粑
故乡在杉木河畔。那里的植被很好,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翡翠。而生长得最旺盛的当数叫着“蕨”的植被,它不论高山平地都不择地方的在长。俗话说:“有蕨菜的地方就有人住。”仿佛是说人与蕨相处得最和谐。蕨,苗族人叫它“窝和”,苗语有歌谣叫做:“蕨吃云雾,人吃蕨菜长。”其意是人必须靠住在生长有蕨菜的地方才能生存下去。那么人生靠吃蕨菜才能生存吗?其实不然。当饥荒到来时,人们才能把人与蕨联系起来。因为苗族在历次的迁徙都不是往平原走,而是往山里逃,是为生存,有了蕨菜就能生存。在这个建设康的和谐社会里,蕨菜是道好菜,蕨粑则是一道佳肴。你不看见在城里的农贸市场,五六块钱才能买到一个蕨粑,比起米来要贵好几倍。蕨,《辞海》是这样描述的:蕨类植物,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木,高一米左右,根状茎蔓生之,皮棕色细毛。叶,多回羽状复叶。幼叶可食,俗称“蕨菜”,根状茎含淀粉,俗称“蕨粉”“山粉”可供食用或酿造。在我们农村,常有人将它称为救命药。五八、九年饿饭,有很多人靠挖蕨粑充饥躲过了灾难。那时我还没生,据父亲讲,那一年父辈一家15口人,其有6口人死于饥饿,而后他们只好逃到长蕨菜的地方,也就是杉木河畔的有个山村定居下来。我真正得吃蕨粑的在干旱之年的七十年代初。那年由于干旱,田坝颗粒无收,虽说有国家救济粮供应站,但部分是从美国运来的饲料玉米和粗粉灰面,再加上本地产的洋芋,常常揭不开锅。就在那年我才10岁,就扛着锄头上山挖蕨根了,也是那年第一次尝到蕨粑。父亲从杉木河岸砍来杉木,制成了可盛水的水缸3个,摆放在有水的田边,然后将上山挖来的蕨根用水洗净,用木捶捶烂,掳走粗根,再反复捶,直至细为止。再放入水缸反复淘,去粗余精,让根粉全部溶解,盛满水。第二天缸底沉淀一层指拇厚的带红色的粉末,把水倒走,用盒装上就是蕨粉了。母亲拿回去后,用锅子来回翻炒,揉成一团团的粑。要吃时就用刀切成薄片,再炒一次就可以食用了。那是由于困难,很少有油炒。只见母亲在筷子的上端捆上一块布条,在装油的坛子里捞了半天,布条才润了点油,再用布抹到锈迹斑斑的热锅,只见青烟一冒就把蕨片倒进锅猛炒。火要糊锅,火怕不熟,所以掌握火候更重要。也许是常年的主粮苞谷洋芋的缘故,那一餐吃得很香。父亲不夹上一块供在神龛上,后来看锅子没有了在神龛上那一块也被我给偷吃了。但是没几天肚子闹意见——发胀了。父亲只好找来草药温水吃,发胀之事再也没有。那一年之后,蕨粑作为主食的事好像忘了。二十多年过去了,有一年我被分配到佛项山一个村去抓“心工作”,住了一位村长家,村长是个老年人,他说今晚要用蕨粑待我,问我吃过没有,我说吃过,但没好吃。想起吃那东西眼睛都凸出来,更不要讲食欲了。但看到几盘被油煎炸得黄黄的蕨粑上桌,嘴又馋了,总是怀疑他的“地道性”。当用筷子夹上一夹放在口,细细品味,哟!软绵软绵,味道极正,香味更浓。再呷上一口米酒,其味更是无穷。村长说,今年他制作的蕨粑被城里饭店全包销,经常缺货。虽说同样一道食谱吃的方式不同,品和吃在这里泾渭分明了。回到城里以后,我常常到农贸市场寻找它的踪迹,只要有就买来吃。不过有时也吃到假冒的。药典上载,说蕨粉有“去暴热,利水道”等效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有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吃出健康来”是家共同心愿。发展蕨类食品一定潜力很。可偏偏写这篇文章时,看到报载说北方某省有人利用田种蕨,用以开发保健品。我想家种一定没有野生有药效,家乡的野生蕨菜能否开发出来走向世界呢?施秉县文联

作者: balboa9625    时间: 2009-10-6 20:51
在偶家只采嫩蕨,腌咸菜来用
作者: wived65112    时间: 2009-10-6 22:49
现在制成食品的蕨粑。
作者: 向佐胜    时间: 2009-10-7 00:46
我还没有吃过!
作者: leaverethics    时间: 2009-10-7 02:43
听父亲说当年“粮食关”很多人就是吃这东西才活过来的,不知道家知不知道“粮食关”?
作者: 水寿    时间: 2009-10-7 04:40
图片一点儿嘛,好让家看看蕨粑是什么样。
作者: begotgaiety    时间: 2009-10-7 06:38
远的,《苗族古歌》有说;近的,我们时挖过。
作者: glomma1941    时间: 2009-10-7 08:35
知道吃过讨过卖过
作者: jiameifang    时间: 2009-10-7 10:32
这个好,应该说现在好,因为现在少有吃,所以家都喜欢吃
作者: glomma1941    时间: 2009-10-7 12:29
很喜欢的一道菜。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bbs.56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