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维吾尔族的日常生活
[打印本页]
作者:
gfghfgh
时间:
2009-10-8 12:42
标题:
维吾尔族的日常生活
维吾尔民居维吾尔居室内景维吾尔民间歌手 维吾尔族同历史上信仰摩尼教的回鹘,信仰佛教的高昌回鹘、畏兀儿先祖有很大差别,伊斯兰教已成为全民信仰。早期的伊斯兰传教者多属苏菲派,现在正统的逊尼派已占统治地位,重苦行、持念珠的依禅派也有部分信徒。 维吾尔族人一般只在穆斯林民族中通婚,尤其排斥妇女外嫁非穆斯林诸族。近亲通婚和早婚现象比较普遍。传统婚礼是由父母包办,现在虽然自由恋爱已成为主要形式,但仍然认为男方不送彩礼,就意味着有贬女方身价;彩礼或女方陪嫁品中不可或缺的是祷告用的小地毯;婚礼时必须有阿訇证婚;一对新人要同吃浸在盐水中的馕,亲朋歌舞助兴。现在结婚庆典已由原来的三天简化为一天。按维吾尔旧俗,妻丧夫,其夫之兄弟不能续娶其嫂,寡妇可以回娘家或改嫁,但夫丧妻,可以续娶妻的姊妹。维吾尔族对于离婚和再婚比较宽容,离婚时夫妻平分财产,但妻子无权提出离婚,目前这种状况已有所变化。 维吾尔族的家庭以夫妻关系为核心,子女成家后,就要另立门户,但幼子要留在父母家,负责养老送终,并有独子不分家的习俗。维吾尔祖俗以40天为产褥期,以摇床为主要育儿工具。新生儿要行命名礼,男孩子还要行割礼,一般在5岁或7岁,须在春、秋二季的单月进行。在财产继承权上,子、女、妻都有继承权,但女儿只能得到儿子份额的1/2。不过,这些习俗在今天已有所变化。维吾尔族非常重视亲属关系,分为直系亲属、近亲、远亲三种。非直系亲属一般也以父、母、兄、姊、弟、妹相称,亲属之间相互扶助。维吾尔族的名字一般都以本名加父名构成,本名在前,父名在后,没有姓,只追记祖名。维吾尔族敬老、重礼,路见长者,多避席让路,相互见面时,多以右手抚胸为礼。 维吾尔族行土葬,人死后面向西方停放,停留不能超过三天,由阿訇主持净身祈祷仪式,包白布下葬,一般男三层,女五层,在清真寺里行最后的施舍,而后赴墓地。墓穴为长方形,穴壁开洞,死者面西入洞,阿訇诵经完毕挖土封穴,坟体亦呈长方形。非穆斯林一般不准进入维吾尔公共墓地。 现代维吾尔族在日常生活中虽以公元纪年,但节庆仍用伊斯兰历推算。以古尔邦节为大年,以肉孜节为小年。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封斋结束那天为肉孜节,又名“开斋节”,可以尽情享受美食。70天后为古尔邦节,又作“献牲节”,家家宰羊欢庆,相互拜年。此外,传统上每年阴历22日春分前后还有努吾若孜节,即立春节,这不是伊斯兰教的节日,现在过的人已经不多。 维吾尔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喀什的阿帕克霍加墓、艾提尕尔清真寺、吐鲁番的额敏塔(苏公塔)等都体现了维吾尔族传统建筑特色。传统的维吾尔族民居大多是土木结构,院墙和房子用土坯夯打而成,大多没有柱子,而是以土墙直接支撑檩子;和田地区以红柳等木料夹土夯打为墙,其上加檩,建筑为屋。房子多为平顶,便于在房顶上晾晒干菜或干果,兼作阳台;院内有住房、葡萄架和小型果园,即使没有葡萄架也有用以遮阳的天棚架;居室有门无窗,开天窗透光,并在土墙上开有大小不等的壁龛,放置杂物,砌有实心土炕,上铺席、毡或地毯,墙上有围布或挂毯,以土火墙取暖,大门忌向西开。现代楼居的维吾尔人早已放弃炕居习俗,但仍在屋内挂挂毯,地面铺地毯。 维吾尔族的菜肴有自成体系,以烤、煮、焖为主要烹调方法,有自己的特色调料安息茴香,维吾尔语称为“孜然”,其主食是一种发酵面粉加洋葱、精油制成的烤饼“馕”,喝茯茶砖煮泡的奶茶。著名的风味美食有抓饭、烤全羊、灌肠、烤包子、薄皮包子、炸馓子等,其中尤以加上安息茴香(孜然)、盐和辣椒面的烤羊肉串最为香美,它已随着维吾尔族人的足迹传遍全国。 维吾尔不论男女,都喜欢戴帽,其中尤以维吾尔四楞花帽最具特色,上绣巴旦杏及各种精美图案。宽袖、无领、无扣、中扎一布带的长袍“袷袢”,是维吾尔族的传统服装。近年来,生活在城市的维吾尔族着装已与现代服装趋同。维吾尔妇女善用天然植物美容,她们画眉所用的一种化妆品“奥斯曼”已通过商家的开发和精制,向全国、全世界推广。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bbs.56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