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充分利用瑶族教育资源优化高中音乐鉴赏课
[打印本页]
作者:
riotedzested
时间:
2009-10-11 18:33
标题:
充分利用瑶族教育资源优化高中音乐鉴赏课
充分利用我县瑶族教育资源 优化高中音乐鉴赏课
内容摘要 :我县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用传统的方法仅靠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音乐艺术欣赏,音乐教育显得苍白无力,教学活动疲劳乏味。如何采取多种辅助措施,积极开展课外、校外音乐活动,使高中音乐鉴赏课标新立异,吸引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和新课标发展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本地瑶族教育资源,为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接受特色的音乐教育。
关 键 词 :利用 瑶族音乐 优化 音乐鉴赏
高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功能;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1]。针对以上要求,我进行了两年的探索和研究。 根据我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一些优越的条件,充分利用本地瑶族的一些课程资源,结合学校教材教学、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开发本地瑶族族民歌资源,发挥山区教育优势。
我县人口20多万,瑶族主要分布在必背、东坪、游溪3个乡镇。人口较少,住地分散。但历史文化悠久、教育资源丰富。为了发挥优势,开发本地少数民族民歌资源,我专门到县民宗局了解本县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状况。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探究本县少数民族民歌的产生、现状;民歌的内容、演唱的形式和风格等,我通过音乐采风的实践活动来进行。2005年12月12日至15日、2006年4月26日至27日,我分别进行了两次采风实践活动。第一次在游溪镇方洞管理区(县城骑车去要3个多小时)。第二次在必背镇公坑管理区的一个很偏的寨里(从必背镇走路要4个多小时)。经过两次极其艰苦的采风实践活动,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民歌资源,并用乐谱记录下旋律,用汉语同音书写瑶语,并且学习了一些简单但有特色的民族舞蹈,学会了拜盘王,也学会一些简单的民族语言,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了解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地瑶族孩子接受教育的状况,还了解了当地的水力资源、矿产资源、生态与环境保护等情况。
二、充分利用山区资源,音乐鉴赏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1.归纳、总结本地瑶族族民歌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采风实践活动,经过收集、整理、比较,并在教学中对山歌的理解加以升华,总结出瑶族山歌的主要风格:音调高亢,旋律流畅,抒情性较浓,有的热烈奔放、节奏明快。 形成的原因:居住的环境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不同,语言不同,民族的性格不同等。 几大特点:一是数量多但篇幅短小;二是内容多,涉及到人民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三是风格多样,但演唱形式简单,只有独唱。四是具有不确定性和自由性。前三点和汉族民歌相同,尤以第四点不同。例如,劳动对歌,在山上劳作时男女对唱的,很具有不确定性。演唱者可根据当时的心情即兴创新编唱。一是旋律改编,二是旋律不变但歌词创编,尤其是歌词创编最为普遍突出。演唱者可为抒发此地、此时的感情而尽兴创编,不受局限。这种不确定性和自由性恰恰是少数民族民歌中最闪光的地方。充分体现出他们的智慧之光,它给个人或后人继承和传唱民歌留下了宽松的创作、发展和抒发情感的空间,这是十分宝贵的。
我在利用本地瑶族山歌资源结合教材教学的同时,也向学生详细介绍了山歌的产生、继承和发展状况。由于本地的瑶族民歌无文字和乐谱记载,现存的均是用口传心授的形式继承下来,好些已经失传。这些山歌资源是十分宝贵的,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文化的积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挖掘整理本县少数民族民歌资源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从而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和音乐艺术。我们通过这种采风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再加以辅助课堂教学的探究,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虽然本地瑶民族山歌只是音乐文化海洋中的一滴水,但正是这无数的一滴水历经千百年的时空汇集而成,才使得中华民族民歌浩如烟海,多如繁星,五光十色,绚丽多姿,它伴随着中华民族行进的步伐,在历史的长河中闪射出人类智慧的光芒。
2.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成为音乐鉴赏课的主人
我们把收集整理的音乐素材制成声、像、图组合的电脑课件和教材来有机结合地进行教学。当我们在学习第四单元(湘版)“一唱雄鸡天下白”欣赏《瑶族舞曲》的同时,还欣赏了一首《彝族舞曲》,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瑶族舞曲的特点,了解其节奏的形式和风格,我们适时借助多媒体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出我们收集本地瑶族舞蹈的实况录像,同时把收集整理的瑶族舞蹈的形式和节奏风格打印成单发放到每个学生手里,并安排参加了采风实践的学生为大家展示采风时所学的瑶族山歌和舞蹈。那种用瑶语演唱、风格独特、带有浓浓少数民族气息的曲调一下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习气氛浓郁、兴趣高涨、富有感染力的场面让学生激动起来。在教师把握“火候”的鼓励下,男女同学均有人主动站起来争取到前台即兴舞蹈,虽然舞蹈动作不是很到位,但从他(她)们边舞边唱的神态里却表现出了少数民族那种豪放的性格和韵昧,其他学生在座位上也是手舞足蹈,放声高唱。这种新颖的内容、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像是给音乐欣赏课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全体学生均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她)们品尝到了音乐带给人的欢心和愉悦。这种情感的体验,又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音乐美的真正内涵。
3.充分利用收集的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我们把采风实践活动收集的素材进行了认真的整理,把一些过程摄录下来,并制成 VCD光盘。把收集的两首当地瑶族山歌做成可以演唱的歌谱。这些宝贵的资源,让每一届学生均能享受。我们收集了一首瑶族山歌《啊讴》,篇幅短小,整首歌只有两个字。但反复咏唱,就感觉它的风格很特别,它的歌词无实在意义,汉语翻译过来全是 “啊”和“讴”这样的两个字,但这首山歌曲是过山瑶在山上劳作时候,为了驱赶一个人在山上的孤独和寂寞才咏唱。学生通过反复咀嚼旋律和进行热烈的讨论,感受到这首山歌的内涵,也懂得过山瑶艰苦的刀耕火种。学生们也为我们县有这样的优秀民歌感到由衷的赞叹。并知道这种独特的山歌形式在其他地方的少数民族的民歌是没有的。
总之,这些挖掘整理出来的本县少数民族的民歌,由于是家乡 “特产”,对学生来说具有一种亲近感,有一种亲和力,自然从心里喜欢它、接受它。因此在利用瑶族音乐相结合进行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时,极易取得满意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还会有意外的收获,这样的课将会给每一届的每一个高中生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并将伴随着他(她)们的成长而让其终身受益。开展音乐研究性学习,特别是通过音乐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还使其社交、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都得以较大的提高。如收集、整理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学会摄影、摄像,学会和别人交往。总之通过这种研究性学习,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都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的同时,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理论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尤其是教学成果很显著。更为可贵的是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教育中对优化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育、教学开了一个好头,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王国安 吴斌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年3月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bbs.56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