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岳飞“造假”?谁在伤害民众的历史感情?
[打印本页]
作者:
middy73293
时间:
2009-9-19 03:47
标题:
岳飞“造假”?谁在伤害民众的历史感情?
岳飞“造假”?谁在伤害民众的历史感情?岳母刺字是在民间流传已久,且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但近日有历史学者撰文称,此故事在元明时期大致未见流传,清初随着《说岳全传》等演义小说广泛传播之后才始流布民间,因之几可认定为“伪历史”。(9月15日新华网)近些时日以来,岳飞再度冲破历史的天空,被广大学者抬了出来,但此次迎接他的并非什么颂歌与赞誉,而是当代“精英”们的口水与亵渎。比如“岳母刺字”,是“伪历史”;比如“岳飞不是民族英雄”等等。于是,人们在这些“精英”们的诱导之下,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先人,疑似遭到了历史“忽悠”与愚弄!然而,笔者对于“精英”们的此等“研究”结果却并不看好。既然“岳母刺字”被赋予了众多的文化内涵而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既然岳飞以其“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被公认成为了民族的英雄、后人的楷模;那么我们又何必非要为了一个眼球的“鼎沸”而舍却这样一种大情大思大爱的博大精神主题,,偏执于在碎枝末节上寻章捉句呢?事实上,“岳母刺字”原本就是一个传奇性的故事,而这些“传奇”也从来都是以故事的身份流布传播于民间的,它对受众所产生的广泛吸引力与向心力,核心要素就在于其精神引导和激励作用,在于思想趣味的高蹈、健康和积极,而远非故事本身的严密缜细与史学意义上的可稽可考。但我们的这些“精英”们似乎并不喜欢仰首于生动幽微的大历史大文化洞察,不是地一味低头寻章弄句,就是“语不惊人誓不休”地制造什么“轰动“的历史新闻。比如: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朱维铮曾在广东省档案馆的“名人名家讲堂”上语出惊人:孔子是私生子。“这点我以前就说过,也被很多人骂,但这是司马迁说的。说孔子是私生子,并不是对孔子的侮辱,只是根据可以获知的史料讲了一个事实”。再比如:中南大学教授杨雨在新作中完全颠覆了人们心中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李清照形象。她解读《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时说,李清照描眉、点唇、上晚妆诱惑老公上床就是“不知羞耻、荒淫放肆”的“好色”。又比如:因《百家讲坛》而走红的纪连海在讲《三过家门而不入》时抛出了惊人观点。他称这其实另有隐情,大禹生命中还有另外一个女人——瑶姬,为了“蒙”妻子女娇,大禹编造了“巫山神女”瑶姬帮助他治水的故事。于是“大禹‘三过家门不入’是因为有了婚外情”便由此走红。还比如:网络上曾掀起过一股对《三国演义》重新评估的热潮。主推人、北京市海淀区新国语培训学校校长王泽钊声称,《三国演义》就是“杀人演义”,是一部“在思想上和文学上毫无价值的作品。”“应该踢出四大名著”。他不仅不鼓励学生读,甚至反对学生阅读;学者陈明远也发文声援,直指《三国演义》胡言乱语、无聊调侃的“戏说”、“大话”。学者朱大可则认为,《三国演义》属于“流氓文学”,它里面某些内容带有“流氓色彩”。而更为爆人眼球的则是:孔子是“丧家狗”,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司马相如“骗财骗色还包二奶”,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白居易“阅女人无数还换妻”……真可谓是“百花”争艳、叹为观止!对于诸如此类的现象,笔者也曾感叹:一些今人为了名声大噪就假以“学术探讨”之由,假以“考古发现”之名,假以“百家争鸣”之幌,荒诞地整出一些古代名人绯闻以显示其在学术上有所造诣的现象来严重伤害人民的历史感情,究竟是我们确实已经进入了“学术媚俗”的年代?还是我们对学者过于苛刻或者个别学者太矫情了呢?设若专家学者只是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自娱自乐倒也罢了,但为了获得一个“轰动”的效应而不惜毒害受众者的灵魂,则是大大不该的。作为社会文化的精英,应该负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传播先进文化、创新民族文化、批判媚俗文化和垃圾文化为己任。应该更具雄才大略,应有耐得住寂寞的平常心,默默地在推动社会前进和发展上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做的事情,绝不仅仅是凭借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而是出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指导思想,像康有为、梁启超、鲁迅他们一样,为一种社会理想而奋斗。可是,现在不少的专家学者靠着这一个高级职称,以“文化研究”之名义哗众取宠,纷纷加入了以谋利为目的的媚俗文化和垃圾文化的制造之中,实在是有损文化人的品格和形象。往臭豆腐里加些臭调料可以,但加屎却不行,任何事都必须有个度,必须有个底线。低俗而恶劣的炒作,并不像某些人所理解的那样,是吸引收视率的良药。越过了底线,上级不答应,观众也不答应。而这些罩着“学术新发现”、“个人见解”外衣的精神之毒,由一些所谓的“文化人”说出来,其危害性伪装得更巧妙,隐蔽得更深。——那么,它们的丧钟又会在哪一天敲响?无庸质疑,好的学术研究是需要好的好的环境来做支撑的。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让学术失身、让专家学者走上媚俗之路的,除了当前人们猎奇、浮躁的阅读心理以外,恐怕媒体是无论如何也难以脱掉干系的。不恶俗,不炒作,不噱头,就无法吸引读者眼球。出版商、媒体说读者就喜欢这,自己是被逼为娼,于是拼命地恶俗,拼命地制造噱头,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读者也埋怨,如今能提供的文化消费品种怎么就这么可怜?媒体和受众,到底是谁诱导了谁?学问不分上下,大对人类文明进程有所贡献,小对个人心灵智慧有所启迪,都是一种有意义的学问。费希特曾说:作为一个学者,他的使命主要是为社会服务。如果一个学者丧失了这种精神,而只是“以学问而学问”,或者“以利益而学问”的话,那么他还算得上是一位真正的学者吗?——真的希望我们的专家学者能研究出一点有新用的东西、而不是这种哗众取宠、贻害灵魂的东西;真的希望媒体能够将这些以谋利为目的文化和垃圾文化统统丢掉,以还“学术”一个纯净而圣灵的空间!(李吉明2009年9月17日于河南新乡邮箱:liming730210@163.com)
作者:
skiverimmesh
时间:
2009-9-19 08:20
新浪“论坛-新锐社区-文化漫谈”栏目审核通过并推荐此文。文章下方显示“博论坛”标识,欢迎点击图标到论坛互动。问好博主!
作者:
rgdiebo
时间:
2009-9-19 12:54
文化漫谈置顶!问候楼主!希望您多多关注文化漫谈!
作者:
imamwally5
时间:
2009-9-19 17:27
您是一位真正的、有良心的学者。现在敢于编排历史、职责名人以抬高自己,哗众取宠的浮华无聊之人越来越多了,这是利益的诱惑使然;真正的有价值的学术作品大都与这个社会的主流思想无关,不受欢迎,于是“精英”们就想尽办法反其道而行之,就像10多年前北京出了个无聊商人——王朔,此人就一无赖之辈,骂这骂那,就是他能,为抬高自己不惜满口跑骆驼,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就是不要脸了,现在这种事儿愈演愈烈。偶看电影就区分出了中国电影和外国电影的区别,可以说,在我国永远不会再有伟大人物的出现。对这个社会我悲观啊!!
作者:
青竹
时间:
2009-9-19 22:01
[img]http://www.sinaimg.cn/uc/myshow/data/misc/gif/E___6009ZHMGSIBT.gif" style="margin:1px;cursor:pointer;" onclick="window.open('http://bbs.service.sina.com.cn/forum/myshow.php?code=E___6009ZHMGSIB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bbs.56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