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336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哪位朋友需要《苗族史诗》,请在此跟帖

[复制链接]

22

主题

9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1#
2008 发表于 2009-10-7 04: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完《苗族史诗》,顺便介绍一下作者,并向这些前辈致敬。

马学良(1913—1999),字蜀原。著名语言学家、民族语言文学家、民族教育家、央民族学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奠基人、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共党员。汉族。山东省荣成县人。
  1938年毕业于北京学文系。1941年北京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毕业。曾在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央学、东方语专、北京学东语系等单位任职。1951年调至央民族学院,即今央民族学,为该校少数民族语文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担任职务】
  曾历任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所长、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全国民族院校汉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民族语言研究会副会长、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学术委员等。
  【学术贡献】
  他长期从事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与研究,尤其是对彝语的研究更具有开拓性。他的《撒尼彝语研究》(商务印书馆,1951年)是一部系统深入地研究彝语语音、词汇、语法的著作。这也是我国学者研究彝语的第一部较全面的学术著作。他最早指出彝语有松紧元音的对立。他研究彝文注意结合彝族的风俗习惯、神话传说、社会历史、生活习俗、宗教迷信等来进行,发表了《从彝族氏族名称所见的图腾制度》《茂莲社区的男女夜合》等一系列论文,并翻译了《倮文作斋经译注》(《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49年第14本)、《倮文作祭献药供牲经译注》(《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48年第20本上)等。这两部经典是研究彝文和了解彝族社会历史及宗教的重要文献。
  他注重语言的比较研究,将汉语与同语系的其他语言进行比较,著有《我国汉藏语系语言元音的长短》(合作,《国语文》1962年第5期)、《〈切韵〉纯四等韵的主要元音》(合作,《国语文》1962年第12期)等,提出了汉语的元音在历史上曾经分长短的观点。这不仅对壮傣、苗瑶语族语言的语音研究有参考价值,也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了研究线索,开创了利用有关的少数民族语言材料研究古代汉语声韵的一条新路。
  他写的《彝语“二十”“七十”的音变》(《民族语文》1980年第1期)一文,从音变现象入手,说明通过与同语族的藏缅语进行比较,认为古彝语的“二”和“七”可能也有辅音韵尾。现在彝语支语言没有辅音韵尾,是后来语音演变脱落的结果。文章引起国内外藏缅语族研究者的重视。他曾参加并指导对苗族、瑶族语言的调查工作,并帮助苗族创制拼音文字。
  此外,他还著有《贵州省东南部苗语语音的初步比较》(合作,《语言研究》1956年第1期)、《语言调查常识》(合作,华书局,1956年)、《语言学概论》(华工学院出版社,1981年)、《建立有国特色的民族语言学》(《民族语文》1991年第6期)、《汉藏语系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民族语文》1995年第4期)、《世纪之交国民族语言学的思考》(《国民族语言学通讯》1996年)、《普通语言学》(合作主编并撰写其第10章,央民族学出版社,1997年)等许多论著。
  他常年从事语言教学和学术活动,培养了一批民族语文工作者,为民族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央民族学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了《马学良民族语言研究文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