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517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布依族研究硕士论文《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初探》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bingkuai 发表于 2009-10-6 17: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神牌上的“君亲”,是儒家伦理“忠孝”的具体表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注重人及人与人的关系”③;君不君,则臣可以不臣,父不父,则子可以不子,这是儒家伦理的原本价值诉求,并不是宋儒及其后来者阐发的“愚忠愚孝”。“君”是国家权力、政治秩序的象征,“一个社会要生存必须要有秩序,如果没有秩序的话,你连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都没有”,只有“合法的君主带来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秩序,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生活,人才会得到福利”④。苏秉琦也认为,对“君”的崇拜,“反映着对社会秩序化即国泰民安的追求”⑤。事实上,“君”是一个符号化的象征,“国不可一日无君”,即使是一个三岁的小孩为君,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稳定人心,调节秩序的作用。“君”即是“国”,“国”亦是“君”,是民间对国家权力认同的陈述和政治秩序稳定的渴求,是每位臣民效忠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亲”是生我养我的父母及祖宗,他们赐予和教育个体生命的恩情,使子孙后代感激不尽,恭奉父母宗亲,“表达了中国人的祖先崇拜和宗族血缘纽带的坚韧性”⑥。为了亲属群体能够延绵百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借一个共同祖先的存在而整合所有的子孙,这也就是祖宗崇拜出现的根源”⑦。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伦理诉求。 “师”是文化的象征,是文化生命的呈现。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具有“文化”,文化知识的传承创造源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圣贤先师,供敬先师,表现了人们对知识、文化的尊重与推崇。 汉民族立神牌,具有儒家“感恩戴德”,“慎终追远”传统思想的内涵。天地①《诗经·小雅》,《十三经注疏》,武英殿本,同治十年广东书局重刊。②《吕氏春秋·去私》,第8页。③贺麟:《五伦观念的新检讨》,《文化与人生》,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52页。④引自张新民与蒋庆的对话录音。⑤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80页。⑥汪澍白:《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54页。⑦李亦园:《人类的视野》,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76页。生万物,君国赐福利,祖先给予自然生命,先师导以历史文化,这一切都有恩于后辈,让人产生崇拜敬重之心,我们不敬重,不回报,心里就不踏实,不安宁,因此立牌位借以报恩,也是稳定秩序,维护伦理的综合性安顿①。总之,对天、地、君、亲、师的崇拜与敬重,“是中国传统信仰的最高、最集中的体现”②。
二、布依族对“家神”的理解及其文化含义

两种文化的接触,能否交融取决于能否找到共同点③。布依族同汉族一样,自古有祖先崇拜的习俗,由于这一共通的文化特点,布依族就容易接受汉族神牌对祖先崇拜的表述。布依族对祖先的崇拜,深深地印在每位成员的意识形态里,但他们没有让祖先神灵长期而随时都在子孙后代身边的一种敬拜方式,或停尸于家中,或祭祖于村外。经过长期与汉族交融互动,转借汉族的神牌变换成自己的“家神”,布依族家神从表象形式到文字内容,都深深地打上汉族正统儒家文化和民间传统信仰的文化烙印。布依族自称家神作“抱达”④,书写的文字表象与附近汉族民间的神牌仅有微小的变化(甚至完全相同),对于一般人来说,微小的变化不易察觉,二者陈述的文化含义差异,没有经过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缺少两种文化深层背景的了解,就更容易望文生义,曲解误读。“其实,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在接受其他民族或外国文化的时候,亦莫不从本民族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出发,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同时加以改造发挥,只是有程度大小之不同和自觉不自觉之分而已。”⑤布依族借用汉族“天地君亲师”神牌,既是创造性的转化,又表述了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家神的文字表象,与汉族最大的区别在于把“君(国)”字改为“宗”字。虽仅一字之差,但是在深层的文化含义上,却反映了布依族社会重宗族轻国家的社会组织结构。布依族“有头目而无君长”⑥的社会政治制度早在明朝已进入文人士大夫的文化视野,他们聚族而居,单姓为寨,注释:①参考张新民与蒋庆的对话录音。②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第180页。③龚佩华:《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及整体中华文化的形成》,引自《龚佩华人类学民族学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97页。④“抱达”:布依音译。布依族称男性成人为“抱’,,“达’,是祖先,祖宗的意思。⑤何成轩:《儒学南传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⑥「明〕郭子章:《黔记》卷五十九,“诸夷”条。在相对“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①,形成了族长、寨老掌权的血缘政治形态。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结构,排行论辈,长幼有序,自然成为社会秩序的格局。凡家事族事,公事私事,由寨老们协商论定;兄弟相争,女由W不和,均“不讼斗争”②,由寨老出面调解。不像有“国”有“君”的社会政治格局,国</personname>君凌驾于万民之上,视天下国家为一己之私。正因为布依族“重宗轻国”的观念,因此家神立位就从汉族的“天地君(国)亲师”变换为“天地宗亲师”,在文字表述和意识形态上特别强调“宗”、“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