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328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文学的发展与成就[中国达斡尔族论坛]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王雪琪 发表于 2009-10-7 23: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具有实质意义的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的民族文学,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才起步和迅猛发展起来的。建国以后直至“文化革命”之前,内蒙产生了几位“三少”民族的作家且有一定成就,如达斡尔族老作家孟和博彦等。但就作家的涌现及其创作实践整体而言,反映本民族真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对本民族文化认知、承继和开掘及建设的自觉度,皆有较大的不足,当然,这是受到历史条件制约的。历史在新时期为“三少”民族文学的兴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呼伦贝尔盟文联是一九七九年末恢复工作的。一九八一年春,内蒙文联和呼盟文联的几位老同志就明确意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应该把培养“三少”民族作家的历史任务主动、自觉地承担起来。于是,以孟和博彦、张志彤、邓青、冯国仁为代表的几位作家、编辑人员就在三个自治旗内寻找文学新人,并在鄂温克族自治旗举办了一次带有讲座性质的学习班。参加者甚众且不局限于“三少”民族,既有蒙古族,还有包括汉族在内的其他民族作者。在讲课和学员进行创作的基础上,又把创作了有一定价值作品的“三少”作者集中到海拉尔,进一步帮助他们把作品修改出来,通过创作实践提高他们的艺术自觉。呼伦贝尔盟文联创刊不久的文学季刊《呼伦贝尔》当年第四期首次以“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作者创作学习班作品选登”专栏集中予以发表,并配发了老作家冯国仁同志的专评《一束山花耀眼明》,“我们热烈欢迎三个少数民族的文学青年登上文坛,希望他们的作品在全区全国崭露头角。”这次学习班的成果,大大的超出了原来的期望。不仅有一批作者发表了比较成熟的作品,而且其中达斡尔族作者巴依尔的《玉石烟袋嘴》和鄂伦春族女作者阿黛秀的《星》先后被《草原》和《民族文学》转载,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这批作者除少数因工作原因而没能坚持文学创作外,大部分成为未来“三少”文学创作的骨干力量。一九八五年以短篇小说《猎人之路》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二等奖的鄂伦春族的敖长福、一九九○年以短篇小说《咳,女人》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特别奖的达斡尔族女作者阿凤,都是此时出现的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