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1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茶人茶洞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pawned1384 发表于 2009-10-7 12:3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茶人茶洞
湘、黔、渝三省市交界的古茶洞,自沈从文先生的篇说《边城》问世后,才被人改称边城。从而显示出这部反映茶人风情说的魅力,誉满全球。
而八排古寨在唐宋时期却是个名寨。随着茶人的销声匿迹,也就逐渐少为人知了。八排古寨坐落在边城后山半山腰上,山下只有一条路通到寨上,寨里也只有一条路可通上山顶,有个隘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从寨上往下望,只隔一条八排溪、一条八排岗,边城就在眼底,九龙山、凤鸣山、濮山、香炉山、熊家湾、黎家寨、夔傣寨、夔塘、红安、渡口就像在门前,鸡飞狗走,一眼望得一清二楚。虽然看来很近,也喊得应,走去上下还要一早晨。怪不得唐朝时在这里设寨驻军,作为控制边城茶洞的了望哨。星移斗转,现在八排古寨却成了边城最落后的角落。茶洞这个地名在唐以前就有了,并且是历代封建王朝承认的汉语地名,不是苗语地名,也不是苗语意译名。“洞”不是山洞的洞,也不是“窝坨地”的意思,而是国南蛮地区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区划,有一套与原不同的的称呼:溪、军、寨、洞、坪、村、团、部几级,而茶洞就是茶人的聚居区,势力很,割据了当时湘(湖南观察使地)、黔(黔州观察使地)、川(黔州观察使地)鄂(荆南节度使地)边区,震慑了唐王朝,称乌茶蛮,或五茶蛮、乌蛮。唐王朝在开元、历年间,就派遣了辰州团练使,带了八个排的徭丁,驻在现在的八排寨,会同黔州的守捉使,一起剿灭茶人。经过唐、宋两个王朝的不断征剿,顽强不屈的部分茶人,沿乌江往西迁徒,投靠当时西部强的土蕃,最后有的竟逃到印度的乌茶地,建立乌茶部,亦叫乌茶国,后来成了印度国的居民。被征服的茶人,仍居在茶洞附近的上隘茶、下隘茶、茶园坪、高茶、洞茶、茶山、板茶等地。随着唐王朝的衰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八个排的徭丁也就经不住茶人的袭击,就往别的安全地方迁徒。他们虽离开了古八排寨,迁徒后仍聚居在一起,组成徭八洞,进入土司管辖的地区,成了土司的部属,到明朝还设了个徭八洞长官司。原来八排徭丁所驻防的地方就成了八排寨,不过这时的八排寨已不是驻军的八排寨,而是一个普通落后贫穷的茶人寨,而茶洞又成辰州、黔州、澧州三不管的地方,又成了茶人聚居的心。到了元朝,茶人又被师壁洞安抚司,永顺安抚司、喇司等土司征服了,为了管理茶洞的茶人,四川在茶洞的河码头专设一个平茶长官司,长官驻茶洞,司治的城垣基脚石现在还在。城内城外共占地约50余亩。现在当地的黎人(仡鬻的后裔)称衙门城。 
 茶人是古代苗民的后裔,始祖称仡熊仡鬻,往后称百濮,再后称百蛮,再下来称百戎、百越等。茶人是百蛮的望支族,长期割据酉溪、黔江、乌江地域,所以又称黔首,因之这些地域古称黔阳。现在平茶司遗址的西边有个熊家湾,南边有个黎家(仡鬻的后裔,即九黎)寨,《边城》里的翠翠就是这个寨子的黎姓人家,名叫黎老素作原型。司城东北边还有个濮山,山下驻僚人、僰人等。到了明朝,原来的古茶洞地域,被分割成四川、贵州、湖南三省的土司管辖地区。到清嘉庆八年,移原来的永绥协到茶洞,称茶洞协,茶洞才成一脚踏三省的地方,四川管的叫红安,属绥宁协,贵州管的叫夔塘,湖南管的叫茶洞,河间沙丘仍是三不管地。GCD建国后,河沙丘划归四川管,结束最后约亩地左右的三不管点。
(原题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