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特的清宫萨满祭祀地点萨满祭祀的地点,在远古时代并不是固定的。这是有根据的。首先,满族民间萨满祭祀可以随时随地举行。来自清兴起前的明代女真,那时社会经济生活主要是游猎,打猎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祭天祭神,其地点当然是不固定的。后来由于农业发展,满族人开始定居,满洲人等久居屯庄,有欲祭神者,于卧室内以绳贯于新衣饰如神幔,照平日祭神之礼以酒、糕与猪祭之,也反映了以前祭神地点的不固定。至于祭天满洲人等于所至之地,皆可举行。但寻洁净之木以为神杆,或置祭斗,或缚草把,购猪洒米以祭。其次,清皇室祭神祭天,除了紫禁城内的坤宁宫、神武门内西旁祭马神房、紫禁城外东南的堂子之外,还有其他地点,说明了原来有的不固定性。从皇帝看,圣祖仁皇帝幸畅春园、热河,驻跸日久,即在畅春园、热河张挂神幔,设佛亭神位以祭。今圣主(按:指乾隆皇帝)法祖懿行于乾隆八年驻跸盛京时,亦曾悬挂神幔,设佛亭神位以祭;从皇子看,分府的皇子有亲王、郡王等爵位在居宅祭神祭天,即未分府在紫禁城内居住之皇子,每月各于所居之处祭神祭大。皇帝妃嫔多,其未成年的皇子均在紫禁城中居住,其居处正寝均设有神龛、院中均设神杆进行萨满祭祀。这样在紫禁城中就有了不少不固定的萨满祭神祭天地点,主要在南熏殿、咸安宫等处。因其未出紫禁城,可算清宫萨满祭祀的附属部分。从另一方面看,满族官民和清官萨满祭祀已有固定地点。满族萨满祭祀从地点不固定到固定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留待后叙。以下对清宫萨满祭祀的固定地点加以评介,以明其奇特之处。其祭祀地点的神位、神案、供器及质地尺寸一并叙及,使得窥全豹而对深入探讨有所补益。一、堂子清定都北京后,清宫萨满祭祀的重要地点--堂子,就建在紫禁城东南方的长安左门外,即在街南玉河桥东地方。奇特的是,堂子在紫禁城外。而更为奇特的是堂子的建筑。它的街门朝北,而内门向西。门内正中的祭神殿,又叫飨殿,却是朝南的五间殿廊式建筑,前有丹陛。它的南面为甬道,直达拜天圆殿,又叫亭式殿,周环八柱,八面棂扉,门却是朝北的。亭式殿南面正中设有皇帝的神杆石座,是祭祀时树立神杆的位置。稍后两翼是皇子、王公随祭的神杆石座,每翼各六行,每行各六座,共有石座七十二,第一重为诸皇子致祭立杆石座,次亲王、郡王、贝勒、公,依次序列。合计皇帝、皇子、王公神杆石座总共七十三座,均向北。其南还有祭祀前暂侧停神杆的红色神杆架七个,中间木架为皇帝神树初到未立暂安用,左右木架为皇子以次神杆暂安使用。在堂子的东南角,有一处更为神秘的地方叫上神殿,又叫尚锡神亭。它自有一个小院,周围有二层院墙,呈方形。院中为上神殿,规制如同亭式殿,略小,门一,向南。内墙东北角有一门,向东。外墙东北角有一门,向北。其殿瓦均为黄琉璃。上神殿东边有一间储存楮、帛的房子,门向南,这个地方从进门顺甬道一直向东即可到达。因为东西甬道与南北甬道相连接,所以这个储楮帛室向北可达祭神殿,向南可达拜天圆殿。在南北甬道中间,有漆红色的木架二,是用来承绷索座的,皇帝拜天的拜位也在这甬道上。在圆殿东南有井一口。堂子内门外西南有祭神房三间,门窗向北。西南角有一门,门内有一间圈房,向西。街门内西有房三间,向北,为守堂子之人居停之处,其房东侧有井一口⑥。乾隆年间北京紫禁城东南的堂子,原是入关之初建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庚子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前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在那儿大建使馆,并单方面使用治外法权派兵保护其使馆区。因此,清朝皇帝至堂子祭祀已诸多不便,即将堂子移建东长安门外之南。这样,清季所建堂子位紫禁城东南方的方向未变,但已从今长安大街南移至街北。现北京堂子已不存在。亭式殿供位北向,神杆群在殿外之南。殿正中陈设供桌,为一张长二尺六寸、宽一尺六寸五分、高三尺八寸的楠木高案。案上南边正中供一长九寸、宽七寸,高九寸五分的上呈方形大耳下呈圆形的四足铜香炉,案中一字形分供三尊口径三寸、高二寸的供酒银盏,案上北边列口径一尺一寸三分、高二寸的供糕银盘一、酒盏一。高案下正中东西横木柱上面北固定着一个高二尺九寸、围径三寸五分的挂纸钱杉木柱。高案前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