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贵州 责编:张倩 据古籍记载,在中国的西南边陲有条有名的大河牂牁江,她孕育了由殷周战国时代便开始的牂牁江夜郎古域文化。至于牂牁江是今天的哪条水系,却众说纷纭,涉及许多条江河,但多数认为,源自西江流入镇宁、与南盘江汇合成红水河的北盘江,包括它的支流打帮河、白水河,是古牂牁江的主要部分。而这广大地区正好是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地,古籍又把布依族的先民称为“牂牁僚”;由此看来,布依族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还是贵州创造古夜郎文化的主体民族之一。 布依族的许多古俗,是古夜郎文化的奇异折光。 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布依族人,他们的民居不尽相同。当你进入西线的安顺地区,就会发现这一带的布依族村寨都是清一色的石头建筑:墙壁用石砖垒砌,门框窗棂用方条石架设,屋顶的"瓦面"是用薄石板铺成,甚至连水缸也是用石板相互咬合地围砌而成,更别说日常生活用的石磨、石臼、石灶、石台凳、石钵......在离黄果树不远有一个布依族寨子,干脆就叫做“石头寨”。 石头寨还有一“绝”,就是布依族的蜡染技艺。在布依寨,蜡染布做的衣物用品触目皆是:布依族妇女穿戴的上衣、长裙、头帕、腰围、背孩子用的背带,家居里的床单、被面、桌布、窗帘......都展示着布依族蜡染的精美图案。 寨子里的布依族妇女一有空闲就在精制蜡染衣。她们用铜片做的蜡刀蘸上熔化的蜡液,在白布上绘出花纹图案,画好后便把布放进蓝靛缸里浸染,由于有蜡的地方不着色,所以经过煮沸脱蜡、漂洗后,各种白色的花纹图案便跃然显现在蓝底子上了。如今,游人纷至沓来,除了看石头寨外,布依族妇女的美丽衣装、她们专心致志的蜡绘、染缸旁的浸染、白水河上的漂洗和村前屋后晾晒的蓝白相映的蜡染布,连成了一道美妙的“风景线”。在“蜡染之乡”,蜡染天天都可以看到,但布依族人最浪漫的一面,却要在赶场天或喜庆节日的时候才显出来。 赶场天,青年男女去赶场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趁机聚会和物色对象才是目的。这种男女聚会叫做“浪哨”。初次见面的姑娘、小伙子,往往要先派代表出面去商议见面的地点时间。更开放一点的,则用抛“粽包”的方式来约对方“浪哨”。 “粽包”是用花布做成粽子的形状。当青年男女各站一方相视顾盼时,姑娘如果看中了小伙子,就用“棕包”投击他;如果小伙子喜欢这位姑娘,就迅速冲向前去抢接。像是一种嬉戏,但却既含蓄又是直截了当地传情达意了。随后,婉转柔美的情歌对唱,便会飘绕于山野间-- 布依族青年如果不会唱歌,就难找到对象了。 不过,不要以为参加“浪哨”的都是未婚男女,其实那些姑娘小伙子有不少是结过的!原来,按照镇宁一带的布依族旧俗,儿女还在背带上时,父母已经为他(她)们谈婚论嫁了。父母们经过“相亲”和订婚仪式,等到孩子有五、六岁大,就要举行婚礼,一切都隆重其事绝不儿戏,但是“婚后”新郎新娘都各自回娘家继续过他(她)们的快乐童年。而姑娘小伙子到了“浪哨”年龄,照样可以去“浪哨”,“浪哨”对象也不受限制。这种婚姻叫做“背带亲”。“不落夫家”的生活,直到姑娘长大成人(一般在20至30岁)被“戴假谷”才结束。 “假谷”其实中一种以竹笋壳为骨架,用蜡染布包裹而成的头饰。姑娘们因为舍不得“浪哨”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多数都不愿带上“假谷”,所以在每年农历八月至四月间的“戴假谷”季节,布依村寨就不时见到“已嫁”姑娘被强行戴上“假谷”的“偷袭”行动。 “偷袭行动”多由男家的已婚妇女执行。她们择吉日带上礼品,到女家村寨埋伏,乘姑娘不备便突然把她强行抱住,其他人立即解开她的头帕和发辫,把“假谷”戴上。姑娘虽然又哭又闹,但一戴上了“假谷”,就标志着正式成为人妻,再反抗也徒劳了。不过,在未戴之前,即使姑娘愿意也不能不挣扎反抗,否则就会被人耻笑。“戴假谷”的行动有时也会因为走漏风声或反抗过烈“众不敌寡”而失败的,男家只好另择吉日“再接再厉”。按照族例,只要未戴上“假谷”,男家绝不可以强迫姑娘入夫家定居。有的男家屡战屡败,直到女家长辈觉得“女大不中留”了,就会协助男家“从内攻破”,使女儿戴上“假谷”,男家才终于娶得新娘归。 现在,“背带亲”虽已逐渐被自由婚姻所取代,但是“戴假谷”作为一种标志,则仍然保留了下来。当你见到布依女头戴类似长长簸箕的奇特头饰,便知道她已为人妇了。 布依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如牛、狗、青蛙、竹子、古树等,社神、山神、雷神、石神是他们的神灵。因此,有些节日就体现布依人的信仰。每年农历四月八,是布依族的牛王节。这一天,牛在布依族社会受到特别的尊敬,各地节俗不尽相同,但多数会用四色糯米饭喂牛,请牛喝酒,又是用枫香树叶泡水给牛洗澡;有的地方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和庆典;有的地方要挑选最壮的牯牛互相角斗,以决出“牛王”。 六月六是“祭田节”(有些地方则为“歌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这天一早,家家都带上供品到自家种的田去祭祀五谷神。有的地方由村民合请巫师在寨子的神庙祭五谷神、土地神和寨神,然后高举黄幡敲打铙绕田坝巡行,一边念咒,用来驱除旱魔、涝鬼和虫妖,祈求五谷丰登。 当然,除了崇神的节日外,更多的节日还是大家一起欢乐的节日,其中有不少节日与“歌”有特别的缘份。 前面讲过的六月六,在黔南地区的布依族来说却是歌节,又叫“六月场”。在黔西南的德臣人一带,在每年三月初三之后的第一个蛇场天(见注)要过“毛杉树歌节”,人们从方圆几百里甚至跨州越省地来赴会,连续狂饮三日。 六月廿一日的“赶查白”,是南北盘江一带布依族的又一个“歌节”。这一天,坐落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市郊20多公里的查白场,青年男女成千上万地赶来聚会,唱歌、吹木叶、弹月琴、跳舞......热闹非常。 在这些歌节里,既可以大斗歌喉,又可以尽情狂欢一场,不过归根结底都成了青年人“浪哨”的“情人节”。节日的起源传说多是关于忠贞爱情的故事:一对情人如何因为未能美满结合而殉情,后来的人为了纪念他(她)们,因而有了歌节。 对于并非藉机“浪哨”的旅游者来说,节日盛会中迸发出五彩缤纷的风情才是最重要的,在这时,布依族的歌曲、舞蹈、音乐和别具一格的布依戏、地戏都乘机大展风采,谁能不酣醉入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