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60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京回族聚居区——“七家湾”

[复制链接]

20

主题

115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guyingbaturu 发表于 2009-9-21 01:2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起“七家湾”,南京人便会想起牛肉锅贴。然而现在很多慕名去吃正宗七家湾牛肉锅贴的市民却发现,原来那些老字号难觅踪影,连七家湾都找不到了。“七家湾”究竟到哪里去了?其实,朝天宫东南侧的一条小巷子就是有名的七家湾,这里少数民族聚居,其中又以回族人口居多。     近年来,随着周围建筑的拆除,不少老字号的清真饮食店陆续搬离了原址,有的在附近“另起炉灶”,有的则已不知踪影,渐渐的,这条回民小吃特色街从我们的眼前消失。  如今只剩半侧老宅  顺着一片拆得七零八落的小巷七拐八弯之后,记者终于在一片新建住宅小区旁找到了仅剩半边巷子的七家湾。七家湾这条小巷并不宽,约两三米,卖水果、栀子花、冷饮等小贩齐齐占据了一侧的路面。时而穿梭其中的车辆与行人,使得巷子更加狭窄。尽管小巷的一侧已经变成气派的现代住宅小区,可另一侧仍保留着旧式的平房老宅。七家湾周围的房屋大多已被拆除,到处都是碎石、瓦砾。记者从红土桥方向一路走来,直到尽头,这段仅剩的老宅也不过两三百米远。七家湾的尽头,是回民小学,附近很多居民都在这里上过学,他们都亲切地喊它的原来的名字——敦穆小学。  七家湾当年热闹又繁华  询问路人,没拆迁前的七家湾的确切位置,竟无人能答。好不容易,记者遇到了曾经住在这里的马学敏老人。马老今年62岁,祖祖辈辈都住在七家湾,2001年拆迁,全家才不得已搬往上海路,可没事时马老仍忍不住跑到七家湾来转转。马老告诉记者,现在已经看不到七家湾的原貌了。马老介绍,以前七家湾这条巷子很长,从仓巷到红土桥,以及周围安品街等巷子,都算七家湾地区。长长的窄巷热闹繁华,密密匝匝的老式民居中有回民小学、礼拜寺,此外还有不少有名的清真老店,这里的牛肉汤、牛肉锅贴、牛肉面以及扁食等清真小吃很出名,牛肉锅贴起锅时,香气连新街口都闻得到。一些迁居外地的回民,只要到南京,一定会来七家湾吃锅贴喝牛肉汤。不过,令人可惜的是,从1996年开始,七家湾地区一批又一批地相继拆迁,1999年红土桥、仓巷又拓宽,一条完整的七家湾被劈成两半,保存的不足三分之一;到最近的拆迁,整个七家湾基本算是消失了。  七家湾饮食店渐渐消失  由于拆迁,小巷内原先云集的清真小吃店不得不搬离此地,原先繁华的七家湾清真小吃街,早已不见踪影。记者转了一圈,只发现七家湾外围还有一些清真小吃店。住在七家湾49号的金奶奶告诉记者,过去,有名的清真店七家湾巷子里就有好几家,加上附近的,几十家店号都不止,一出家门便能吃到,可如今,要穿过小巷到很远的地方才能找到老字号清真小吃店。记者了解到,由于难舍七家湾,七家湾一些有名的老字号还在周边“转悠”,如李记牛羊肉铺搬到打钉巷,金记牛肉锅贴店和金同记饮食店搬到大辉复巷,七家湾扁食店则搬到评事街,陈记牛肉锅贴店搬到仓巷……但是更多的七家湾饮食店就不知道哪里去了。  七家湾如何得名?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年逾八旬的“老七家湾”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明朝永乐十一年元宵节,朱元璋微服上街观灯,见一家门头上挂着一彩灯,彩灯上画着一个蓬头污面的大脚女人,怀抱一个大西瓜,而马皇后脚大,又是安徽淮西人,朱元璋恼羞成怒顿生杀机。马皇后闻知独自前往观看,在小巷看见一妇人,怀抱一个大孩子,手搀一个小孩,问为何不抱小的搀大的,那妇人说:小的是我儿子,而大的是侄子,其父母双亡我不能亏待他。马皇后听后怜心大发,便叫那妇人晚上在门上挂一束芝麻秸,称吉星高照自有后福。那妇人按马皇后之意找来芝麻秸挂在门上,街坊邻居纷纷效仿,共有七家人在门上悬挂了芝麻秸。马皇后回宫后急传令:挂芝麻秸人家勿杀。官兵深夜奔向那条小巷洗劫,唯七户人家幸免于难,其余尽遭杀戮,以后此巷就被人称作七家湾。这些都是老百姓流传的民间说法,其实,真正历史上的记载非常复杂,为了证实,记者采访了南京民俗学者扎西刘。扎西刘告诉记者,说到七家湾如何而来,就不得不提到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人,他就是明朝南京户部主事张班。张班原名简贵信,福建漳州梅岭人。明朝永乐十一年,张班奉圣旨到宁夏镇压当地叛乱,战胜后,他将回民等贵族带回南京,安置在现在水西门一带。“七家湾”中所提到的七家是指当时七大姓:陶、马、丁、姚、哈、莫、白。扎西刘介绍,七家湾是南京回民最早聚集地,在南京历史上最大的影响还是饮食流传,锅贴、盐水鸭都是从七家湾发源的。此外,它对南京历史文化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不在于宏观上,而灌输在整个文化的血液细节中。比如,南京太平天国的壁画,有很多作者就是回民,在用彩、用墨上都带有西域风格,其中的翠绿是当时西域用彩的一大特色。他举例说,“小炮子子”这句老南京话,其实也是银川话。金陵晚报记者张燕【金陵晚报报道】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shimsspasms 发表于 2009-9-21 01:59:15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希望有更多的报道,百感中....

25

主题

109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3#
saud872416 发表于 2009-9-21 02:38:20 | 只看该作者
南京新街口叫响文化旅游牌2005-10-28 07:45:20 新华报业网<!--enpcontent-->  新华报业网讯 入选“中国十大著名商业街”、经历“拼经济”、“拼环境”的新街口,下一个发展重点是什么?“拼文化”。记者昨日从南京白下区举行的“现代都市文化发展论坛”获悉,南京将挖掘新街口商业文化内涵,营造时尚休闲的都市文化氛围,同时在周围的朝天宫、仓巷等地,兴建古玩、古旧书籍、民俗手工艺品等专业市场,做强新街口文化旅游。   白下区是南京的“城中之城”,由于有新街口,最具现代都市风貌和时尚气息。新街口核心区将从“细节”入手,进一步改善环境、“做文化”。正洪街广场上,将设置“中国著名商业街浮雕”,并建设巨幅浮雕艺术墙,归纳、点缀南京商埠的生动场面。广场上现在几个出入口地面雕刻书法得到大多数旅游观光者的认同,在此基础上,逐步将南京的传说、典故、历史、人物等雕刻在一块块人行道板上,向漫步的市民、游客讲述南京的历史和文化。街区还将有选择地使用景观灯、雕塑灯,展示南京和世界各地商业文化的风采。   为提升商圈环境,新街口外围的淮海路、中山南路沿线,将增加公共绿地,各商家屋顶新建“空中花园”,改变“仰望高楼幢幢、俯瞰‘蓬头垢面’”的形象,沿街将更换沿街树木品种,修建花坛,重新设计街边护栏、灯杆、电话亭、候车亭、垃圾箱,增加游人路椅。   新街口外围,有朝天宫、甘熙故居、金陵刻经处等10多个文化景点。白下区将在朝天宫建设南京古玩城,建立包括陶瓷、奇石、玉器、铜器、书画、票据、钱币、根雕的古玩经营市场,规模华东地区最大。在仓巷构建南京古旧书籍、古旧家具经营市场,甘熙故居依托南京民俗文化博物馆,设立民俗手工艺品交易市场。<STRONG>由于朝天宫———甘熙故居一带是历史上回民活动和定居主要场所,在朝天宫周围以清真安乐园为中心,建设伊斯兰饮食文化市场。</STRONG>   为串连新街口和周围文化专业市场,南京将在淮海路的苏宁东地块和东铁管巷兴建两个大型社会停车场,专供旅游大巴停放。这样游客在新街口购物休闲后,方便到附近几个文化市场“淘金”、赏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