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95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垂涎欲滴的回族美食

[复制链接]

16

主题

8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newtest 发表于 2009-9-20 22:4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尝小吃找回回    在新疆有句俗话——油香软,馓子脆,要尝小吃找回回。     回族风味饮食自古讲究“洁、爽、精、美”,回族食品中的大盘鸡、腊羊肉、手抓羊肉、清汤牛肉拉面、羊肉泡馍、涮羊肉、灌汤包子等等早已成为国人尽知的美食。     千年历史的回族很善于融会贯通其他民族的饮食技术。他们吸收学习兄弟民族在饮食方面的技术和作法,同时,也把自己的一些技术传到其他民族当中。      酸汤饺子就是他们学习创新的产物。汉族吃饺子的习俗早在汉代就开始,酸汤饺子融合了回族名吃粉汤和汉族传统小吃饺子的特点,酸汤含虾皮、熟芝麻、香菜末、韭菜末、牛油、香油、鸡油、甜醋、酱油等13种调料,酸汤饺子的汤料独特,味道鲜美酸香,开胃又耐人品味。     新疆人常吃的过油肉拌面,其前身本来是山西汉族人常吃的过油肉面,只是到了新疆以后,回族人根据新疆人喜食酸辣的口味,在拌面的菜中加入了西红柿,使得口感更加清爽,成为一道颇受欢迎的小吃。     另外,如汉族的粽子、白斩鸡、酿豆腐、元宵、月饼等食品,也被回族吸收并不断加以改进、发展,变成具有回族特点的美食。               可以凉吃的羊羔肉    在唐朝,人们就开始吃凉面,到了元代,人们开始流行吃冷鱼。遗憾的是史料并未记述凉面的具体作法。     其实,回民民间凉面的作法很多,几乎所有的面条都可以加工成凉面。如今,回族大胆创新,不仅酿皮子、黄面、干拌牛肉面、凉粉成为回族的当家小吃,肉也开始热做凉吃。     新疆人爱吃羊肉是有名的,羊肉的做法也很多样,尤其爱吃羊羔肉。 羊羔肉在选料上就很考究,一般是选用肉质细嫩的羔羊肉,这种肉肥瘦相间,食而不腻。调味很简单,只选用花椒、精盐、干姜数味。其特点是羊肉酥烂,味香喷鼻,细嫩爽滑,滋味绵长,不油不腻,清淡可口。     制作羊羔肉并不难。原料当然是新疆产的羔羊,重量以11公斤左右为佳,宰杀后清除内脏。再将肉洗净,切成一至二寸见方的小块,待锅内油沸冒烟时,倒入肉块猛爆翻炒,待肉皮炸为淡黄,加入粉条、辣椒、姜粉、花椒粉、精盐等,待肉块呈红色,再加少量凉水,封锅用温火慢煨,水干肉烂即可。     近两年,米泉一个叫孙荣俊的人创出了羊羔肉新的吃法:冷着吃。他做的羊羔肉热吃时和别家羊羔肉无异,奇就奇在竟然能冷着吃,而且吃起来不腻不膻,堪称脍炙人口。              从“九碗三行”到“全羊宴”     回族饮食中最有特色者当属民间筵席。清真筵席菜“五罗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儿圆”等套菜驰名全国。“五罗”是指五种炒菜同时上齐,“四海”是指四种带汤汁的菜肴一次上桌。“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儿圆”分别是九碗、十三碗、十五碗菜的谥美之词。     “九碗三行”是回族的正宗宴席,在举办婚丧礼仪活动中,多用这种宴席招待客人及亲属。      米泉曾经专门有人请到一个祖祖辈辈做传统“九碗三行”宴席的老人,可惜广告打出去以后,反响和其他店一样没人拥护。     乌鲁木齐的清真菜大厨师马贵林说:“其实,‘九碗三行’本来是很受欢迎的,只是前几年,有些人为了利益,在制作这道大菜时做了假,往往用一些土豆、白菜、萝卜等填充到本该很讲究的原料里,坏了‘九碗三行’的名声。再加上现在人们的口味要求高、变化快,可是‘九碗三行’的菜式却缺乏创新,这就使得吃它的人越来越少了。”     而聪明的回族厨师很快就又开发出了回族大菜——全羊席。据说这道菜源于清宫廷,为宫廷招待穆斯林客人的最高宴席。厨师用一只羊就可以烹制出全羊菜260多种,用羊肉也可烹制出190多种,如酥羊腱子、滑溜里脊、红松羊肉等;羊杂可烹制葱爆心片、花炒羊肝丝凉拌等,就连羊骨和羊蹄都可烹制出六、七种。全羊席博采众家之长,味鲜而不腻,肉嫩而不膻,深受人们欢迎。              哨子面原是嫂子面     回族面食是一大特色,回族女孩出嫁前都要熟练掌握面食制作技术。据说,焉耆一个回族姑娘出嫁前没有学会制作面食,娘家因此推迟了婚期。 在回族比较集中的米泉,提到回族面食就一定要提到一个人,他就是马金玉。 1980年,马金玉动员休闲在家的老婆:“干脆你开一个哨子面馆,就当找点事干干。”      没想到,他们的哨子面一推出就大受欢迎,成为米泉最早最有名的一道小吃。现在马金玉的哨子面馆已经开了三家分店,而且都是三层楼高的大饭店。     “好手艺搁到家里就是放着呢,搁到市场上就能卖钱呢。”马金玉说起当年的这一决定还有些得意,“我们回族家家都吃哨子面,可是只有我把它搁到了市场上,还卖出了名堂。”      马金玉的哨子面的确好吃,光是在揉面切面的工夫上就很用心,马金玉说:“手工面最主要的就是揉面和离面的功夫。我们回族人最讲究面食,逢年过节、姑娘出嫁、迎娶媳妇等节庆会餐之时,最常吃的就是哨子面。过门的新媳妇嫁到婆家的第三天,就要为全家人做哨子面,哨子面做的好不好,甚至可以关系到媳妇在婆家受欢迎的程度,哨子面就是从‘嫂子面’叫开的。”      回族谚语说:“擀得就像纸,切得就像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攫不断,客人吃了三大碗,过了七个州,跨了八个县,赞的就是咱的面。”                风味面食馄馍的传说      馄馍是回族独特的面食,后来像汉族的馒头一样成为回族人家常吃的主食,在昌吉米泉等地的回族人家也很常见。关于馄馍的来源,在回族民间有好几种传说,大同小异,但都与回族历史上的野外牧羊生活有关。      传说很早以前,回族牧羊人每次出去都要几天乃至十几天才回来一次。常在野外生活,且带锅碗,背上米面,还要找水,非常辛苦,时间长了,牧羊人为此发愁。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回族老人在别人家发现了两个铜罐,一大一小,能套在一起,既可做饭、又能背水,就花钱买上。在一次做完饭后,将剩面放到铜罐里,下午做饭时面已发,当时想做馍馍没蒸笼,也没有锅,就拾了一堆柴准备烧,火大了会烧糊,火小了怕不熟,只好等虚火着完之后,在草木灰中烧,结果,居然烧出了好吃的馄馍。从此,馄馍就一直流传到今天。      现在回族民间的馄馍锅有铜的、有铁的,还有铝的。形似饭盒,有长方形的,有圆形的。     回族做馄馍时,将发酵的面加些适量的碱和干面粉,揉成面团,擀成张,卷成棒,然后制上花纹图案,置于抹上香油的馄锅里,放进坑洞里的草木灰里烧,并掌握好火候。馄馍烧出后,外表看上去黄灿灿的,吃起来外脆里软,香甜可口。后来馄馍的制作发展到有专门的模具,不用人工做花纹。一些人家还把馄馍模具放在烤箱、烧炉里烤,效果更佳。              米泉红烧鹅叫板大盘鸡     在米泉有这样一种说法:“老板像天鹅,大家来吃鹅,吃出金天鹅”。这说的就是马萍和她独创的米泉有名的红烧鹅。      在米泉,红烧鹅的名气一点不比新疆大盘鸡小,每天都有来自全疆各地的人慕名前来品尝。今年7月,几名美国客人游览完天池之后,来到马萍的红烧鹅店,吃完之后,他们开心的手舞足蹈,翻译告诉马萍,他们是在说:“不到新疆不知道米泉,不到米泉,不知道红烧鹅的好吃。”     米泉人吃红烧鹅,真有点当年人们争吃沙湾大盘鸡的劲头,那个火辣劲儿连最矜持的人都不能不受到影响。特别是到了夏季,在米泉市的街头,到处都能看到围在桌子面前津津有味啃着大盘鹅和羊拐的人们。     关于吃米泉红烧鹅,还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年8月的一天,马萍开的红烧鹅店门口忽然来了一辆大客车,从上面呼啦啦下来了20多人,他们操着河南口音,七嘴八舌的嚷着“红烧鹅、红烧鹅,辣一点也中!”“哎呀,你们这的红烧鹅太有名了,在河南我们就听说了,快给我们上吧!”     原来,这些客人中曾有人来吃过米泉的红烧鹅,回家乡后对这道菜一直念念不忘,今年他极力动员来新疆游玩的乡亲也来尝尝,为了留着肚子吃红烧鹅,他们从早上就没有吃饭呢。 :

15

主题

10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qq506310624 发表于 2009-9-20 23:59:18 | 只看该作者
可是要是带上图不是就更好了吗?不是还有米泉的 面旗子,

13

主题

87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3#
rogues8232 发表于 2009-9-21 01:17:28 | 只看该作者
真好!东西好!写得好!生活好啊!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4#
qty8765149 发表于 2009-9-21 02:35:38 | 只看该作者
想起来就香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