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晚报:(07/05/10 14:58)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目前已经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学校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 大学毕业生说不明白中国话,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除了文科学生以外,语文基本学到高中就算到头了。就算是文科生,很多也不把语文当回事,天天讲中国话,难道掌握语言还有什么问题吗? 语文一放四五年,出了很多问题。很多人拿了文凭,“的、地、得”还分不清楚,标点符号的使用也常犯错误。有些意思拿中文表达不清楚,干脆就夹杂英语单词,这种现象被人戏称为使用“散装英语”。说话写文章啰嗦重复,也成了普遍现象。当然这还仅限于说,要是让大家提笔写字,就更难了。谈不上字体优雅,很多人连清晰都做不到。 究其原因,不外乎几条。一是英语考级制度极为严格,大家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学英语中,英语似乎能带来更好的前途和更大的利益;二是网络普及,提笔的机会很少,大家习惯用网络语言说事儿,没人再要求标准的母语;三是流行的语言作品,比如歌曲、电视节目、报刊、书籍等等,本身就错谬百出,大家都错得习惯了,反而不知道正确的说法。 现在国学是热潮,大家都争着说《论语》,说老庄,大学生们还穿着搞些仪式。但万丈高楼起于平地,没有起码过关的中文基础,根本就不可能谈什么国学,也不可能准确理解中国的精髓。与其热衷做表面文章,倒不如塌下心来,为中国话的普及做点工作。就算没有推广国学的“壮志”,写个文件、策划书什么的,也总需要中文吧?看看现在的产品说明书,乃至合同文本,充斥着大量不知所云的文字,就不怕万一有一天,不小心跌到陷阱里去吗? 所以,在大学开设语文课,的确是件必要的事情。不一定非得像专家似的搞什么汉语研究,没什么可研究的,就是把基本的语法弄清楚了,写文章能简洁通畅主谓宾搭配得当,发音标准,就算过关。如果再要求高一些,可以让学生们多朗诵些优秀古文,找找汉语的语感,多练练书法,把自己的名字写得帅点,省得以后出去签合同,一提笔就丢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