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家”在当地汉语中是本地人的意思。土家族人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 语言文字: 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大多数人通汉语,只有湖南的永顺、龙山、古丈等聚居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土家语。 本民族无文字,通用汉文。 宗教文化: 受汉族影响在宗教方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这些神不是我们自己的神。过去有巫师驱鬼。有的地方信道教。 习俗活动: 跳“摆手舞”是我们很盛行的活动。是与祭祀祖先、乞求丰收相联系的。不论什么盛大的聚会,都要跳的。“摆手”选阴历单日开始,持续的天数也是单数。一般三天、五天、七天。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九或三月初三,参加的人数有上万人,都会身着盛装,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过赶年”,即提前l~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 土家居所: 土家族人住的三柱二骑或五柱四骑的吊脚木楼房. 土家族饮食文化: 土家人以包谷为主粮,稻米为辅,近年来以稻米为主粮的地区已占多数。这里不仅有土 家风味的主食、小吃、还有各种各样的茶饮。 “金包银”饭永顺、龙山、来凤、鹤峰等地多把米和包谷掺在一起吃。即用锅添水把 少量的米煮开,再拌上包谷粉煮熟,既香又而耐饿。 “合渣” “合渣”(有的地方叫“懒豆腐”),将豆汁烧开,掺进鲜青菜,煮热就饭。 “豆花饭” 土家喜欢将黄豆汁烧开,点成“豆花”,调上野胡椒和盐佐餐。 “大锅烩菜” 将所有的菜都倒在锅里煮好,撒上辣椒,花椒,葱花,姜末等佐料,然 后家人各盛上碗,围着火炕吃饭。 “油茶汤” 配料食油、茶叶、粉丝、蛋片等。用油把茶叶炸黄后加入少量的水煮沸, 成褐色茶浆时再加水稀释,烧开,投入食盐,大蒜,胡椒和其它作料,味道可口。 “鸡蛋茶” 用油炸花生米,核桃仁、黄豆、米泡、包谷泡等,打上三四个鸡蛋,放入 煮开的油茶内,味道鲜美,具山村风味。 “炒米” 先将糯米用甑蒸熟,取出晒干后,再用砂炒成米泡。食时,将炒米放在碗?? ,用开水冲泡加糖,便可饮食。 “糖果” 将炒米用熬化的饴糖团好,置于木木框内铺平,其上撒些花生米,核桃仁和 芝麻切成块片。以前“糖果”是土家祭祀用的“供果”。 “团撒” 先将糯米蒸熟后,置于一圆形的模具内,摊开晒干,便成为熟糯米团饼,再 将其油炸,香脆可口,可贮藏在坛内,以备自家吃或待客,或作馈赠品。 “腌熏腊肉”,是土家族最有特色的风味菜。先将鲜肉腌在缸内,经过用柏枝等阴火炕的烟熏后取出,高悬在屋檐下有烟熏又通风的地方。做出的腊肉,肉皮橙黄,肉味美,有的 保存数年不变质。 “打粑粑” 逢年过节,土家人户户打粑粑。在做好的糯米粑粑上,用上好木头雕成的模子,印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成为“印印儿粑粑”。过了初二,女婿就要挑着粑粑去岳父母 家拜年,大女婿要带“双龙闹海”印儿粑。 “咂酒” 酒用糯米,包谷或高梁加曲酿成,用坛藏好;一般至少储存七八个月或一年,是度数较高的烧酒。因为烧酒倒在碗里,冲起的泡沫经久不散,土家就把这种酒取名 “堆花酒.” 土家婚嫁: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有“哭嫁习惯”习惯。女子在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骂媒人”等。开始是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伤。直到哭的口干舌噪,两眼红肿。我们把是否善于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土家族的婚姻不论是旧婚还是新婚都要经过求婚、认亲、拜年、送日子、娶亲五个阶段。婚前一个月或半月,新娘就要哭嫁,哭嫁那天晚上,全寨相好姐妹都来陪哭,土家语叫“坡”。在此期间家族亲友都要宴请新娘一餐丰盛的饭菜,叫做“嫁饭”。结婚前一天新娘正式“开脸“,请人扯去脸上汗毛,眉毛扯成新月形,发辫梳成“粑粑髻”。下午男方派两三乘轿子(花轿抬新娘,篷轿抬送亲的)和抬嫁奁的队伍。“头嘎”即媒人或媒人的代理人,是迎亲队伍的领队,其标志是拿一把雨伞。“二嘎”即管理各项礼物的督官,其标志是背一个花背篓。当晚,女方向督官要哭嫁粑粑,厨师茶钱等礼品。迎亲队伍到达女家后,女方要举行拦门礼。然后鸣炮奏乐,将轿子停在院子里,上席吃饭。第二天早上,新娘穿上红呢子长衣,哭拜辞别祖先后,把手中的两把筷子往前后各丢一把,上了花娇,哭着“哭嫁歌”,一直到男方家听到她的哭声为止。拜堂入房后,还要进行“夺床”,男青年闹新房。婚后第二天,新郎新娘端着茶盘向前来道喜的亲友、长辈敬茶,长辈还要送茶钱,婚后三日还要“三朝回门”。 “夺床”,按照土家族婚俗,新娘跪拜天地后,新郎新娘要尽快站起来,直入新房,抢先坐在床上,叫“夺床”。夺床的规定,是男左女右,以正中为界。有心计的新娘常常坐在界线上。这时新郎也不让步,用身子尽力把新娘挤到界线以外。双方互不相让,难解难分。这时新郎猛地一下揭开新娘的盖头巾,新娘羞得一笑,夺床也随之告终,据说,谁先坐床,将来由谁当家。 (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