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0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单身是社会进步的产物(附照片)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mayday5931 发表于 2009-9-21 00:5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隔壁的阿姨对我妈说:“孩子一定要在25岁前结婚,过了25,就很难骗他们结婚了。”   我把这话说与很多人听,本来是当笑话说的,没想到得到一致认同,觉得隔壁阿姨简直就是婚姻学的专家。   隔壁阿姨倒是真有感悟的。她有一对双胞胎,女的没怎么读书,25岁之前随便相了一下亲,嫁了出去,过了一年,她就做了外婆了。儿子呢,忙着生意,过了27,相亲少说也相了20个,没一个合他的意的。转眼快到30,还是以各种理由推托,死活不结婚。隔壁阿姨的中心意思很明显:在孩子还不够懂事,不够成熟的年龄把他们的终身大事解决了再好不过了,等到他们意识过来,能自己拿主意,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年龄不是问题,只要思想足够成熟,看的事情足够透彻,就会对婚姻失去信心,而女人就会开始对男人失掉信心,男人开始对女人失去好奇心,继而男和女共同把婚姻看破。   以前的人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不无道理。以前的女子在豆寇年华,情窦初开的黄金年龄,被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安排到了一个不甚了解的男子身边,开始了共数晨夕的日子。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要咱们搁那年代,第一次接触到几近同龄的异性,也得兴奋半主啊!这样的婚姻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初恋,不但是初恋,它还是成功的初恋,可以名正言顺结合的初恋!多么浪漫!多么值得期许啊!可是现在的红尘男女要么过早地品位了类似于婚姻的某种生活,要么被压抑到对类似于婚姻的生活失去兴奋点。真到了结婚年龄,早就厌倦或者看透或者无所谓了。   研究表明:越是“白骨精”越难把自己嫁出去。不是没人可嫁,而是觉得找一个称心如意的伴侣真不是一般难的工程。嫁个有钱的,那些有钱人大多会有相当防范的心理“凭什么我赚的钱要与人分享?”嫁个没钱的,不等“白骨精”嫌弃他们,他们早嫌弃自己了“养不起那样的女人啊!”找个帅的,怕不牢靠,找个丑的吧,太下自己面子了。反正总是没有刚刚好的,过了那个可以相信爱情,相信甜言蜜语,相信山盟海誓的年龄了。   男人就更是如此了。各种媒介早已把他们的胃口吊得高高的了,一种就拼命压抑自己成为学习上的精英,日后各行业的骨干,没什么时间理会爱情啊,婚姻啊。一种就成了“坏孩子”,从各种渠道发泄青春。春色尽览,哪里会对婚姻这种以前可以正式成为男人的仪式感兴趣啊?以前的人称高中状元和洞房花烛是大小登科。可想而知花烛之夜的诱惑,因为大多数对男女之欢还持有相当的好奇和期待。现如今呢?禁果早尝,直到食之无味。  社会的进步铸就了我们思想必然要无限地成熟下去,透彻下去。这是不可避免的。选择单身的男女也无非都是具备了可以单身的条件,这些条件都是社会赋予的。以前的女人离开了男人,离开了丈夫,离开了家庭就什么都不是了,就很难在社会上正常地立足下去。所以她们必然地要依附于男人,在男权社会的男权主义里寻求庇护,毕竟生存下去是第一本能。而现代女性有足够的资本可以应付生活,而且是独自生活。(具体的条件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因为太多了。呵呵)   形骸老了些,心情就冷了些,态度就淡了些。   思想老了些,期待就少了些,希望就空了些。   社会进步了些,能力就强了些,自由就多了些。  女子智慧些,看问题就冷酷些,相信男人就打折些,对婚姻就怕些,单身就多些。  男人早熟些,趣味就就越来越降低些,真心就挥霍得快些,爱情就现实些,单身就正常些。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citatoscrip 发表于 2009-9-21 02:14:07 | 只看该作者
对你的名字印象很深 你应该是整栋楼里最早一个玩歌曲游戏的人,,<span style=[/img]. 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