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九十年代,川西平原出土了一种叫做乌木的树根,经选样送到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学考古文博学院、成都理工学等单位检测,据C14同位素测定,其断代在3000年以上,它身上留下种种印痕,形成莫辨原材的植物“木乃伊”,关于川西乌木的年代,后经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布第一批放射碳化测定年代报告,其年代距今7500±130年,即公元前5535±130年,应属旧石器时代末。四川人将其称为地下“软黄金”的乌木与国宝熊猫、三星堆、金沙遗址相媲美,称之为“四川一绝”、“四川文化旅游的又一张金名片”。
无独有偶,位于贵州省施秉县城关地区的舞阳河河床上,同样发现这种乌木,这给科学界也带来不少的惊奇。而这种乌木仅存在施秉县城上下13公里的地段。而且以县城周围为最。这种乌木(树桩)的有直径5.6米,的达十余米直径。上世纪九十年代期施秉县城在修建舞阳河堤时,用挖掘机挖出,并用起重机将其提出的。该木木质坚硬,而且重量很沉,有的有十几吨重。在施秉三丰迎宾馆的草坪上至今还放置着的乌木三十余座,远远望去就象一片“石林”一般。贵阳、凯里等地将其运来,放置公园或广场里,作为景观供人参观。那么这种被称为乌木的树桩是不是就是四川川西平原那种乌木呢?谁也不得而知,因为作为一个县的领导们也许找不到“门路”去请专家来检测,也就难以检测出她的价值了。也更难提出什么保护和开发了。比如三丰宾馆的那三十余座乌木被摆放在草坪上日晒雨淋那谈得上“保护”吗?可这东西在四川被称为“软黄金”、“四川一绝”呀?
乌木又叫“荫沉木”,专指埋藏在地下数千年的各类名贵古树,在地壳变动或山崩洪水等自然力作用下,树木被埋在河床下数千年,经过物理、化学等长期反映过程,形成了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宝贝”,其原生树种多的麻柳、红椿、香樟、楠木、马桑等,其性为纯阴,古籍亦有入药记载,民间称之为“神木”。而施秉的这种乌木其实人早都发现了的。据一些老的老人回忆,施秉县城的乌木早在解放前就有人使用了的,由于木质坚硬,击之有铿锵之声,有人用来作物件之用,如做坐的木礅、立房用的垫礅、木桥、碓等等。有的干脆拿当柴烧。这里的苗族人说这些乌木是马桑。说是古时候苗族最早在这里居住,那时这些马上长得很高,直顶天庭,人们上天找“告呼”时就沿树上去天上,由于经常到上去,去得勤,“告呼”觉得太影响天上人生活了,就命令“以恙”把它砍了,要它只长得矮矮,这样人就上不了天了,所以现在的马桑才得这样矮。传说是传说,那只是合理的想象而以。但是谁来接开施秉乌木这个迷呢?
施秉县县城地处在舞阳河及其支流杉木河、河地冲去平原上,按照地层岩性属生界第三系,是黔东地区仅有的,称为上统翁哨组,出露于施秉城关翁哨近东至西向断裂旁侧的断坳盆地,为上第三系,并以其出露地命名,施很好县城在未有人居住之前是沼泽地。因为有三条河同时相汇。既然是沼泽地那么树就长在沼泽地么?如果不长在沼泽地那么这里的乌木为什么都长在河床里呢?而且都长得这么。这些树在活着的时候有多高?有人曾在河发现倒下的乌木,主干就长达十多丈。有人说这片树木可能不是地壳运动所至,而可能是山洪爆发冲击而倒的。这理由仿佛也不够充分,因为在挖掘出土的过程,没有发现有翻根的迹痕,而都是立起的。舞阳河从发源地至玉屏县长达300多公里,时至今日为什么没发现这种乌木呢?我们只能等待专家来解开了。
紫夏2009.6.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