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3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红一教授和大洋彼岸的中国神奇“瑶族古书”

[复制链接]

22

主题

9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slimsy9883 发表于 2009-10-11 18:3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瑶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境内的广西、广东、云南、湖南、贵州等地,总人口260万,另有一部分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中包括越南、泰国、缅甸、美国、加拿大、法国等,约60余万人。美国有瑶族3.7万人,主要居住在美国西部的加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
  何红一,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我校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亚细亚国际民俗学会理事、湖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南民族大学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6年11月,何老师应邀参加美国国会图书馆瑶族古籍的整理工作,历经一年的辛苦研究,完成了对瑶族古书的整理、分类工作。发表了对这批古籍的初步研究报告,反响良好,受到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高度评价和表彰。国内外许多媒体对此做了相关报道。
美国参会 意外受邀
  2005年10月,何红一老师赴美国华盛顿参加中国文化节,邂逅了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负责理论研究的居密博士。居密博士得知何老师在中南民族大学从事民族文化研究后?邀请她协助鉴别一下国会图书馆收购的一批中文手抄文本。
  这批花重金从私人手中收购的中国古籍看似汉字,其中夹杂着一些难以辨认的方块字。亚洲部以为是中国女书,因为无人识别,这批文本一直躺在馆内善本书库的一个角落,无法分类。面对这批古籍样本,凭借着多年的学术敏感,何老师很快告诉对方这不是女书,而是瑶族的《过山榜》和经书等古籍。《评皇券牒过山榜》又称“过山榜”,是以中国中原皇帝颁发的文书形式,记叙瑶族始祖“盘瓠”帮助朝廷灭除异邦,立功受封为驸马“盘王”的传说故事,为瑶学研究的主要文献,历来受到海内外瑶族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四份“过山榜”均为卷轴式,文图并茂,最长达518.7cm,可算是同类瑶族文献中的珍品。其中的瑶族经书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和民国时期不等,也是研究瑶族历史文化、宗教的宝贵资料。
  何老师向居密博士谈了对这批古籍的初步评估,受到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的高度重视,他们希望何老师能够对这些古籍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但由于经费原因,国会图书馆亚洲部无法提供报酬,为此,他们也表示很遗憾。
抓住机遇 坚持不懈
  何老师此时的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这批资料跨越时代过长,外观破损、虫蚀霉变现象严重,有许多册难以翻页,气味难闻,工作起来非常吃力,需要耗费许多精力和时间,如果经济上得不到支持,将会面临很多困难。当时,很多朋友劝她放弃,但考虑到这些古籍是瑶族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传承并保存下来的民族史料,正好填补国内海外瑶族史料的空缺,属于国家正在积极抢救和保护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何老师接受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邀请,开始了她在那里为期一年的整理工作。


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负责人李华伟先生向何红一教授(左)颁发荣誉证书。
  何老师的住地与国会研究所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坐地铁来回一次需要一个半小时,费时费钱。加上初来乍到,环境不熟,文化沟通尚有问题?所以困难重重。坐错车、喝凉水、面包当餐是家常便饭。高强度的工作加上不合理的饮食,使得何老师常犯胃病,但这些并不影响她的工作。在亚洲部其他学者眼中,这位中国女学者总是最尽职、最晚离去的人。
  工作中,何老师除了发挥自己的学科专长外?还补充学习了古籍的分类知识。通过一年的阅读、分类,以及美国国会图书馆其他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她终于完成了这项工作。
瑶族古书 引起轰动
  2007年10月17日,何老师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成功举办了以《神奇的瑶族古书——国会图书馆馆藏瑶族文献研究》为题的学术讲座,详细介绍了瑶族文献背后的文化,描绘了这个民族如吉普赛人不断迁徙的历史。讲座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中国瑶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曲折的迁移经历吸引着听众。一位泰国裔美国人特意穿着泰国瑶族服装前来参加学术报告,并表示有兴趣深入讨论瑶族文化的保护问题。
  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负责人李华伟高度赞扬了何老师对该馆亚洲部学术研究的贡献,并向她颁发了感谢状及荣誉证书。
  讲座也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美国《世界日报》和华盛顿中国新闻社、中央电视台网站、国家民委网站等数十家网站和报纸都对此做了相关报道。
  当记者问及何老师这一年研究的收获时,她感叹在研究瑶族古书的过程中,自己也受益匪浅。她说:“瑶族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她是一个传统的山地民族,又是一个不断迁徙的民族,文化的封闭性和包容性在这个民族身上有着强烈的体现。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部分迁徙的瑶人突然沦为难民,几经磨难又被抛散在欧美大陆上,从农耕文明一下子进入现代文明的重围之中,这种跨洲际、跨时代、跨社会文化形态的嬗变集中在一个民族身上,这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然而瑶族都用逢山过山、逢海过海的气魄勇敢地跨过去了,顽强地生存下来,与迁徙地的居民和睦相处,说明这个民族的适应能力与勃勃生机。她的发展个案为当代多元世界中各民族文化的变迁和调适提供了典型的范例。”
  她说,自己所从事的民族文化研究意义深远。因为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只有更多地互动、交流、沟通,世界才会变得更为和谐、美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