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殉情总动员 1、生有何欢? 我对纳西族殉情嗜好的传说最感兴趣也最想了解的就是集体殉情。听拉市海一位纳西族朋友讲,在他村里解放后就发生过多起集体殉情的惊世惨案。 男婚女嫁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却是中国人民革命宗旨之一。但是中国5000年传统文化根深蒂固,革命的结果只是解放了制度,却没能彻底解放思想,所以小平同志才会那么痛心疾首,一再强调要解放思想。 纳西族集体殉情的悲剧正是在新中国刚刚成立,这种新旧思想矛盾冲撞的特殊环境里拉开帷幕。 我相信在这个特殊时期殉情而死的青年男女,都是毛主席的好孩子,敢于向旧势力老传统挑战,只是他们的思想抗争和行动斗争,还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情死不但没能唤醒愚昧昏沉的传统意识,却遭受村民们的唾弃和嘲讽。 据说集体殉情最多一次,在村里晒粮场的粮架上同时挂着八对青年男女。殉情原因全部是“自由恋爱不自由,自主婚姻难自主”。我想这事若传到毛主席耳朵里,他老人家一定很痛心也很生气。奈何这是人家纳西族人民的传统文化也是“民主自由”。没解放之前就流行,只是解放后形势更好了点,再说这些年轻人还是有点政治觉悟的——集体意识。 我极力想了解:像“集体殉情”这等重大事件,好比揭竿起义一样慎重。他们到底是如何动员组织和联络的?感觉真有点类似地下党秘密活动的意味。(有待深入考证) 2、死有何惧! 死亡对活人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开心的事。难怪乎,“慷慨赴死,视死如归”被伟大的革命先烈演绎的可歌可泣,轰轰烈烈。然而,殉情毕竟不是一件值得炫耀和光荣的事情,就是死的再难看也死的没价值。为苍生百姓利益而死,重如泰山;为儿女私情而死,轻如鸿毛! 殉情者并非都不怕死。据说,开创纳西族殉情传统的是一个地主儿子和农夫女儿。故事有点戏剧性,两人一见钟情,爱得跟上了火的浓鼻涕一样黏乎,谁也甩不掉谁。因为身份悬殊,结婚无望。在阿哥奉命结婚前夕两人相约殉情。女的倒是铁了心,男的也果决干脆,在传说中的玉龙第三国入口,也就是现在的云杉坪寻求殉情。据传说玉龙第三国是个神仙国度,殉情后的男女便可以进入。那里四季如春,风景如画,那里吃喝不愁,没有苍蝇蚊子,没有压迫奴役。最重要一点——相爱的人在那里可以自由自在的天天谈恋爱,夜夜闹洞房。。。 当然,假如殉情果真像传说中那样——可以进入美妙的玉龙第三国,那倒是精品路线咯,值得推荐。大家有空都去殉殉情! 我想,地主的儿子肯定是受过教育的人,而且颇有绅士风度,很是体贴照顾女孩子,就连殉情之事也搞的风度翩翩,女士优先。挂绳、打结、上套,有条不紊,细致入微。清纯又多情的农夫女子,肯定感动的不得了,想象着马上就可以生活在美妙的玉龙第三国,心里也激动的不得了。深情地看情哥哥,流下欣慰的泪水。甚至还有点迫不及待,嘴里发出梦呓般情话。。。 很遗憾,多情的阿哥目睹痴情的阿妹临死前本能的垂死挣扎,是那么痛苦,含情脉脉的眼神霎时变的说不出恐惧和诡异。气绝身亡的阿妹吊眼、歪嘴还伸着长长的舌头,也全无先前那般娇美可爱了,简直还可怕的要命。 多情的阿哥并没有履行誓言,而是临死逃脱,飞奔回家做新郎快活去了。至此,后来矢志殉情的女孩子都长智慧了,无论以何种方式殉情,无论情哥哥多么绅士客气,礼让再三,务必都要让他先死,而且还要验尸确认,才肯自我了断。这也是为了预防诈尸,毕竟有先辈之鉴嘛。 虽然殉情壮举男人勇为先锋的例子,成为不成文的约定俗成,但是女孩子临死变卦的案例也是存在的。据纳西族朋友讲,他的一个老姑婆,就是典型的殉情逃脱的实例。与她相约殉情的男的死翘翘了,她却跑回家了。村里人还常常讥讽她殉情不死,背信弃义,她也无所谓,而且身体很健康,90岁了还能下地干活。 据说,最近的一例殉情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殉情的是一对中年人,这在丽江殉情史上也是特例。男女双方都有家室儿女,奈何鬼使神差让他们搞在了一块。虽然婚外恋传闻在那时不再是谣言,但离婚还是件很可耻的事情。也许是东窗事发,也许是真心相爱。总之他们殉情死了,有人叹息有人鄙夷。 那是个浮躁的年代,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改革开放也才摸索着开始。“解放思想”的广播和标语铺天盖地。爱河里也是波澜壮阔。那时的国民思想是迷茫的,老百姓对“解放思想”的理解也是懵懵懂懂的,甚至天真认为,解放就是开放,开放就是随心所欲。男女间就那么点破事,西方国度的**自由思想随着船舶从大洋彼岸漂浮过来,搞得人心荡漾,人们渴望活出个人样。毕竟千年思想禁锢和十年精神浩劫,早已让人按耐不住对自由和情爱的向往。那个年代的歌曲开始大大咧咧地爱来爱去,那个年代的电影出现了接吻镜头。骚动的男女不再羞涩,挑逗的口哨满街唏嘘。。。 3、生死一念。 也许很多人跟我一样对殉情男女的心理活动充满好奇。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不顾!虚幻的爱情真的比鲜活的生命更珍贵更重要么?套用范伟的一句台词:我不想了解人是怎么来的,我想知道人是怎么走的。 爱到不想活,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愫?打开网络搜索现代殉情案例,也是叹为观止。不过同是殉情故事,性质却发生很大变化,现在很多的殉情案例都是个人行为,不像传统殉情那么纯粹——相亲相爱,成双成对。现在版的殉情悲剧上演的往往是独角戏。而且每每由女人担纲主角。殉情者不再是很相爱,恰恰相反是不再爱。为负心人去死也叫殉情,实在玷污了“殉情”这么圣洁的名号。自杀就自杀呗,还戴什么“忠贞”的桂冠。 人一旦有寻死的强烈念头,就非死不可。自杀的情结就好比内急,能憋一时也无法忍一刻,只有豁出去才是释放。网上有个经典案例,曰“死亡博客”。一个情感受挫的痴情女子,先是处心积虑的服下大量的安定药,被抢救过来,刚出院回家,趁家人不备,又从24层高楼纵身跳下。真够诚心诚意的了,而且她本人为了能一举自杀成功,还花了两个月时间做了大量自杀攻略,甚至准备了A计划B计划,真可谓想方设法、苦思冥想。对死亡拥有这等虔诚的境界还真是罕见! 飞的感觉纵然如天使般美妙,只可惜脑袋着地! 生死一念。有人说自杀是为了寻求解脱,寻求心灵归宿。说这样话的人迟早也会去自杀的。就凭这种心理认知,秋先生就敢断言。人生苦短,我真郁闷自杀者竟然会产生活腻了的感觉!人生还有什么比活着更幸福更开心的事呢? 为爱殉情,看似冠冕堂皇,其实猥琐不堪。生活在和平年代任何一种自杀行为都是极端自私且不负责任的卑劣行为。这样的人活着受累,死了负罪,如果不死不活,也是身心残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