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21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商小说]《无中生有》反映客家人群体创业纪实小说

[复制链接]

21

主题

106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cwjxc 发表于 2009-9-20 20:0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内容简介    江南四大历史名镇之一的南亚县唐岭镇,雄踞着一座人文积淀厚重的客家名村--卢屋村。这里自古人文鼎盛,人才荟萃……其光滑的鹅卵石街,高耸的封火砖墙,花树蓬勃的庭院,雕梁画栋的祠堂,构筑成一道古朴而亮丽的风景……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始,这个穿越千年历史的古村,活跃着一群追求自主、自立,敢冒风险,敢于生活,善于生活,洒脱,顽强的卢氏后生……    小说通过主人公卢泽阳、卢伟鹏、何圣江、卢小婵、卢杰、何敏、官米洁等人错综复杂的人生际遇、一波三折的创业路程以及爱恨交加的情感纠葛,尽现"客家人坚韧、睿智,乐观,博学多才"的优良品质。正是在这样一群年轻人的带领下,南亚县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克服人多地少、地表资源贫泛等弱势,利用外出打工掌握的信息技术,积累的原始资本,学到的先进管理理念,使当地在没有棉花的情况下,拥有江南最大的成衣加工销售市场;没有木头,拥有江南最大的家具加工销售市场;没有矿产资源,却拥有江南知名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创造了"无中生有"的旷古奇迹。  (著名社会经济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在考察当地后盛赞其“无中生有,有中生特,特在其人,人联四方。”)    无 中 生 有    文/谈咪    第1章    唐岭镇位于南亚市中部,距城区17公里,集市面积2。5平方公里。在这个自古商贾云集、名人辈出、沟通中原和南粤的要衢,雄踞着一座穿越千年历史的古村--卢屋村。    据史料记载,该村始祖世兴公于北宋哲宗,自福建省迁至唐岭镇定居。相传,落住此处的卢氏祖先,起先一直以打渔、做手艺为生。岁月穿跃时光数百年后,转眼到了明初洪武初年,这群勤劳聪明的卢屋村人,早已在住所周边拔地筑起了"七间店",并以七间店为中心渐成集市,又经过数十年的变迁后,这个曾经荒凉无烟的山坡,终于变成人声鼎沸人丁旺盛的闹市圩场。至此,其被正式取名为唐岭镇。    到了明朝末年,睿智乐观而又博学多才的卢氏先人,又齐心合力建筑出高大且肃穆庄重的卢氏宗祠。宗祠坐北朝南,分正祠、中堂、前厅三个院落,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室内画栋雕梁,飞阁流丹,设施格调十分讲究。而宗祠堂前两边对联镶嵌的,无不是些儒家经典里常见的礼义仁智信、忠孝节义善等字眼,由此可见,这个客家古村,自古提倡的便是儒家思想。    宗祠的中堂和前厅之间建有桂花池,金桂、银桂各一株,树高数丈,每当花开季节,桂子飘香,沁人心脾。前厅大门两侧还摆放一对巨型石鼓,宗祠大门两边各竖立一根刻有麒麟的石制华表,展现了卢氏祖先们击鼓为戒,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岁月的年轮再一次滑过,已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时,卢屋村虽然花木依旧郁葱,古木依旧参天,铺满鹅卵石的小巷依旧幽深,但曾经挺立于村中、代表卢屋人自豪与信念的卢氏宗祠,却再也无法显示出她的肃穆和庄重了。因为曾经画栋雕梁,飞阁流丹,摆设讲究的卢氏宗祠,早在文革期间便不可幸免地变成了当地一所小学的校舍和礼堂……    此时,曾经的祠堂如今的小学门口的左侧,半蹲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小青年。只见他低着头缩着脖子,一顶八成新的草帽压在他的头顶,几乎遮住了他的大半个脸。半张留在外面的小脸不仅透着层淡淡的羞涩,神情里还流露出些许的急促和不安。    在他前面不远处的地面,铺着一袭薄薄的塑料膜,上面堆着几叠崭新的大练习本……    这时候,一群学生模样的小女孩正嘻嘻哈哈地从远处朝校门口这边走来。当她们一眼望见塑料薄膜上的大练习本时,几乎是一口同声地喊了起来:"啊呀,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大练习本吗?"    一个个子稍高的小女孩,大着胆子走近小青年:"小哥哥,你这练习本可不可以卖点给我们呀?"    小青年一听,赶紧直起身子,一边不停地搓着双手一边连连应声:"卖……卖呀,我这练习本,就是拿到这来卖的啊……"    小女生们听了,"呼啦"一声,一下子将小青年团团围住。一阵叽叽喳喳过后,小青年眼前的大练习本已所剩无几……    这个时候,小青年才一改刚才的急促不安,微微羞涩的脸上,开始透露出满是欢喜的神情。只见他一边小心翼翼地收起刚刚卖练习本收来的零钱,一边拖着有些缰硬的左腿,低着头一腐一拐地整理着被小女生们弄乱的练习本。    就在这时,小青年的耳边突然传来一声娇脆的女高音:"咦,这不是卢泽阳吗?你在这儿干嘛呀?"    卢泽阳心里一惊,抬头一看,好家伙:一个长得娇小玲珑、年龄和自己相仿的姑娘,正笑吟吟地望着自己。他马上变得口吃起来:"我……我来这里找……找个人……"    "嘿嘿……"哪知人家姑娘小嘴一撇:"找人还带这么一大摞练习本来?八成是到这来搞偷机倒把的吧?"    "你……你可别乱说啊,我……我可是一片好心,想替这些学生解决买不到大练习本这个难题的啊……"听姑娘这么一说,卢泽阳心里倒真有点儿害怕了。    "呵呵,我糊你的呢,现在连农村都在搞分田到户,就这点小事,要说也只能算是"发家致富",哪还称得上’偷机倒把’呀?"姑娘依旧咯咯咯地笑道:"我叫官米洁,和你一样,都是唐中七八届高中毕业……不过,你可是我们学校的高材生,我呢?去年考大学还差两分,只好在这所村小学暂时代代课……要不,你把剩下的那些大练习本交给我,我拿到学校去帮你推销试试,省得你老蹲在这儿晒太阳,你看怎么样?"    卢泽阳这才想起,眼前长相俊秀的官米洁,的确和自己是同年级同学。只不过那时,男女生不太说话,所以印象并不深刻。如今官米洁主动提出帮忙,可正中他的下怀呢,所以他使劲地点了点头:"好好,那就拜托你了,卖完后我可以给你提成。"    "呵呵,提成就不必了,请我吃碗手工面倒是真的。"    "好,一言为定。"卢泽阳一脸阳光。    要说这卢泽阳啊,幸运又挺不幸的:去年高中毕业,恰好遇上恢复高考。可成绩优异的卢泽阳却因三岁时患小儿麻痹,左腿留下残疾,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而和卢泽阳一起毕业的同学,现在有的入了伍,有的上了大学,最差的也被招了工……只剩下卢泽阳,求爹爹告奶奶,好不容易才进县城一家集体工厂,当了一名勤杂工。即便工资少得可怜,累死累活一天下来只挣九角钱,刚满十六岁脸上还略带稚气的卢泽阳也觉得挺开心:毕竟可以自食其力,可以为年迈的父亲、病弱的母亲分担些许生活的重担。    卢泽阳的父亲卢乐清,解放前虽曾经商,但解放前夕的一场大火却将他的店铺化为乌有……他们全家也因此祸得福:避免了被划成资本家惨遭批斗的厄运,甚至在土改分田分屋时,他们一家五口,还能够从前国民党上将卢飞义那幢封火砖墙的老宅子里,分得两间青砖到顶的青瓦房……当然,那时卢泽阳还没有出世。    只是后来,他的三个姐姐因为家里穷得一贫如洗,先后被母亲刘风兰送了人家。好在不久后,父亲就被照顾到村办合作商店里当了一名营业员,每月可以领到二十几元微薄的工资,用以养家糊口……卢泽阳底下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大的念初中小的念小学,所以,即便当初卢泽阳就算幸运地被大学录取了,最终念不念得起,倒也还是个未知数。    传说卢泽阳的祖父年轻时,曾在清末年间中过举,以至于卢乐清每每提起父亲,脸上总充满了无限自豪。只可惜如今,这样的荣耀于他的儿子卢泽阳来说,或许永远也只能成为一个遥远的梦了……    今天,卢泽阳之所以冒着毒辣辣的太阳,守着一堆练习本,蹲在村小学校门口,是因为前些日子,他休假回县城上班时,妹妹卢小婵缠着他,非得让他从县城替自己买几本写作业的大练习本回来,因为唐岭没有这种大练习本卖。    卢泽阳在县城转了好几个圈,终于在县印刷厂找到了这种小妹要的大练习本,每本5分,可在唐岭,这种练习本就算8分钱,都没处买。    他于是顺便替小婵捎了几本大练习本回去,不料小婵的同学听说后,纷纷跑来求他帮忙买这种大练习本。不愧为商人的后代,卢泽阳脑瓜子当时就一个激灵:对呀,一本练习本,两地的差价就是2分5厘,10本的差价是2角5分……那1000本呢?可就是25元哪,这几乎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呀,我何不从县印刷厂弄点练习本回唐岭去卖?这样既可以方便唐岭的学生,还可以从中赚它一笔,将来如果拿这些钱当本钱做生意,还不比当勤杂工强得多?    可做生意,得有本钱啊!    卢泽阳摸摸自己扁扁的口袋,不由得愁上心来。    他开始想到了父亲。    是啊,父亲在解放前就经过商,应该有这方面的经验,自己要是把刚才的想法说给他听,说不定他不仅能资助自己一点本钱,还能替自己参谋参谋呢。    不料,还没等卢泽阳把话说完,父亲的头就摇成了拨浪鼓:"不行不行,这事说什么也不行,我看你还是安安心心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那种偷机倒把的事,你少沾边。"    卢泽阳急了:"爸,这不都改革开放了吗?你怎么还动不动就’偷机倒把’呢?"    "你也不想想,假如本子进回来卖不掉怎么办?"    卢泽阳心想,原来父亲还有这个担忧,于是他赶紧解释:"不,不可能卖不掉的,这种本子唐岭8分钱都没处买……"    "总之,你还是正正经经上你的班去,别给我搞那些歪门斜道。"父亲说完,手一挥,出门找伴儿喝茶去了。    卢泽阳只好空着手,垂头丧气地赶回了工厂。    好容易捱到发工资的日子。    当出纳将二十七元钱交到卢泽阳手里时,他眼前一亮,随即又黯淡下来:这些钱,除掉自己一个月的伙食费和零花钱外,还将是母亲一个月的菜钱哪……如果到时候真的血本无归,那自己岂不是……他不敢再想。    这天夜里,卢泽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会儿见自己赚了白花花的一堆钞票,一会儿又见自己孤零零地站在大街上,守着一堆练习本无人问津……    一大早起来,卢泽阳想了想还是咬咬牙,跟领班请了假,然后睁着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去县印刷厂花二十五元钱进了五百本大练习本,然后用剩下的钱,买了张回唐岭的车票……    回到唐岭后,卢泽阳不敢带着练习本回家,直接就跑到村小学的校门口试运气来了。    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一幕。<center></center><center>作者:付成 回复日期:2009-03-28 16:50:38 </center>  付成带着《木符与女人》强烈支持<center>作者:风雨丽人aidy 回复日期:2009-03-28 16:58:41 </center>  谢谢付老师,呵呵。<center>作者:1I11Z 回复日期:2009-03-28 17:12:50 </center>  怎么的也得顶顶啊  呵呵  顶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center>作者:风雨丽人aidy 回复日期:2009-03-28 20:33:12 </center>  谢谢楼上的.<center>作者:风雨丽人aidy 回复日期:2009-03-28 22:19:36 </center>              第2章    按约定,下午5点,卢泽阳准时坐在唐岭圩上七间店齐楼脚下的一家手工面摊点,等待官米洁的好消息。  正当他翘首张望之际,远远看见一袭火红的乔其纱,正朝自己旋来,仔细一看,真的是官米洁,这小妮子果然守信,卢泽阳心想。  “呵呵,一本不剩。”正想着,米洁已笑吟吟地站在他面前,右手朝他一伸:“给,这是卖练习本的钱。”  卢泽阳接过那叠零钞,不由得心中暗喜:首战总算告捷!  “你挑吧,吃手工面呢还是吃清汤(馄饨)?”卢泽阳真诚地问。  “当然是手工面啰。”  不一会,两碗热腾腾的手工面便摆在了两个年青人的面前。官米洁毫不客气地伸手拿了双筷子,低着头“呼呼”地开始吃起了手工面。  “对了,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金点子的啊?”吃到一半,官米洁突然停下来,扬着头问。  “这个……”卢泽阳老老实实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来胧去脉给她说了一遍。  “呵,你的脑子可真好使。”官米洁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继续低头吃她的面。  这下,轮到卢泽阳不好意思了:“没办法呀,我可不像你们,可以考大学可以参军还可以招工进国营单位……所以……”  “咳,你这样不也挺好的嘛?我就不信,非得考上大学才算有用之才?”官米洁突然变得有些激动起来:“我爸就特功利主义,到现在还在想方设法要求我去复读,可我没听他的……”  “哦?这个你可得听他的啊,不管怎么说,能进一步深造,将来会更有出息的……”卢泽阳听官米洁这么一说,不由得替她着急起来。  “我现在在学校代课,不也一样挺好的?”  “但是如果有一天,上面又有新老师分下来呢?你这代课老师还不得回家?”卢泽阳好心地提醒她。  官米洁挠了挠头,狡黠地望着卢泽阳:“那……那我就跟着你干呗……”  “跟着我去摆地摊?”卢泽阳满脸通红。  “摆地摊就摆地摊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你看你这半天还不到,挣的钱倒是我代课半个月的工资了。”官米洁有些不服气。  卢泽阳摸了摸口袋,心里想,对呀,我今天就这么稍一折腾,除掉本钱,尽赚了12元5角……这么一想,他心里边倒有了新的想法,于是他试探着问:“要不这样……下次我从县城多进点这种练习本,你有机会呢,就帮我多联系几家学校,到时候我们可以三七开……”  官米洁想了想,笑道:“行,不过三七开我看就算了吧。”  卢泽阳一本正经地坚持:“下次一定要给你提成,这是你的劳动所得,不然,时间久了你会没有积极性的。”  官米洁看拗不过他,也就不再反对,这事就等于在她的默许中定了下来。  和官米洁告别后,卢泽阳在唐岭圩上又转了几个圈,用卖练习本赚的钱,在一家新开的布摊上替母亲扯了几尺蓝底白花的乔其纱,顺便也给妹妹小婵扯了几尺大红乔其纱,然后再来到文具店,给弟弟卢杰买了支钢笔,路过文具店门外的眼镜摊时,又停下来替父亲买了付老花镜……  等他兴冲冲地回到家时,已是傍晚。  小婵和卢杰正坐在屋里阴暗的煤油灯下写作业,母亲在旁边缝衣,父亲卢乐清则坐在一旁闭目养神。  听到响声,妹妹小婵首先抬起头,看见他,脆脆地喊了声:“呀,大哥回来了?”  母亲抬起头,放下手中的活儿,问:“怎么这么晚才回家啊?还没吃饭吧?我去给你做饭……”  “妈,不用了,我在外面已经吃过了。”卢泽阳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摸出个小包,递给母亲:“妈,这是我给你买的,你看看合不合适。”  还没待母亲伸手,小婵已经探过身来,想抢那个小包:“我看看。”  卢泽阳笑着一巴掌拍开她的小手:“别急,也有你的份。”说着,从小包里掏出那块红色的乔其纱递给她。小婵捧着块布像捧着个宝贝似的,“咯咯咯”开心得不得了。  卢杰这时也抬起头,默默看了一眼,又低头埋头做他的作业。  “喏,这是你的。”卢泽阳从口袋里掏出钢笔,轻轻放在他跟前。卢杰眼睛一亮,轻声道:“谢谢大哥。”  这时,父亲卢乐清才漫不经心地睁开双眼。卢泽阳见了赶紧又从口袋里摸出替父亲买的老花镜,双手递给了他。  父亲看了看手中的老花镜,沉默片刻,道:“这个月,你准备喝西北风?”  这时,母亲刘风兰也盯着自己手里那块蓝底白花的乔其纱,喜忧参半地轻声道:“儿啊,这个月我本来还指望着你能给家里拿点菜钱呢……”  卢泽阳一声不吭,直接从口袋里掏出十五元钱递给母亲。  “算了吧,这点钱你还是自己留着当伙食吧。”母亲叹了口气,将儿子拿钱的手推了回去。  “妈,你就拿着吧,我这还有呢。”说完,卢泽阳又从另一只口袋,摸出来十几元钱。母亲见了,十分疑惑地盯着自己的儿子:“你今天替我们大伙买的这些东西,起码也得十几块钱吧?你哪来的这么多钱呀?”父亲在一旁听了,神情即刻变得庄重起来:“你在外面,可不能随拿别人的东西啊!”  “爸妈,看你们都想哪去了?你们的儿子是这种人吗?从小,你们就教育我们兄妹,再穷也不能志短……今天替你们买东西的钱,来得可是正正当当的:是我做生意赚来的……”  见父母一片茫然,卢泽阳只好又把事情的来胧去脉重新跟他们说了一遍。  此时,妹妹卢小婵和小弟卢杰看大哥的眼神,均充满了钦佩之情。母亲终于露出了欣喜的微笑,父亲低头摆弄着手里的老花镜,再也没说什么。  <center>作者:龙七少爷 回复日期:2009-03-29 10:17:27 </center>  如此出色的文章,我不忍独享,准备顶出来,和大家一块分享。<center>作者:风雨丽人aidy 回复日期:2009-03-29 11:35:20 </center>  谢谢龙七少爷,这是我在新浪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dyluxu,有时间请多指导.<center>作者:风雨丽人aidy 回复日期:2009-03-29 11:38:47 </center>  谢谢龙七少爷,还请多加指导.<center>作者:寄风居士 回复日期:2009-03-29 11:40:27 </center>  学习,支持<center>作者:风雨丽人aidy 回复日期:2009-03-29 18:08:39 </center>  谢谢寄风居士,请多指导.<center>作者:风雨丽人aidy 回复日期:2009-03-29 18:46:25 </center>  第3章    第二天一大早,当窗外一阵朗朗的读书声,将卢泽阳从睡梦中惊醒时,他睁开惺忪的双眼,神情有些咀丧,看样子似乎远还没睡醒。  唉,这房子啥都好,就是这点比较令人头痛:你想安静时,偏有人要给你来点热闹的;你想开开心心地热闹一下时,偏有人就希望你可以让他安安静静地休息一会……不过,也只有这个时候,居住在这幢屋子的主人们才会觉得,还是独门独院的好。平时,大家倒还是蛮喜欢这个名为“锦昌和”的大房子里的温馨和和睦气氛。  这里的八家住户,大都是贫民,解放前分散在村子的各个角落,土改分田分屋时才统一住到这里来的。而这幢高大气魄、扬名全村全封火砖墙屋子原来的主人,叫卢飞义,是原国民党上将,解放前夕随军去了台湾,后来听说移民到美国去了。  “锦昌和”位于卢屋村中心,在新井头与沙溪河对面的沙塘里之间。提起这沙溪河,那可真有点儿像是卢屋村人用泪流汇聚而成的河!  因为解放前,卢屋村里压根没有这条河,文革时期镇里为了多出“良田”,硬生生从村肚子里插入了这条人工河。从此,每逢春水荡漾之际,村子里就会时不时地涨大水,弄得怨声载道。  “锦昌和”占地面积约有两千平米,大门前有两排各五级的石阶,前院有两个对称的金鱼池,威严的大门四周,乃是用宽厚的紫青石镶接而成,大凡大厅与院子,全是青一色的青砖铺就而成的地面,上厅正梁上还有两个燕子筑成的小窝。    整幢屋子三厅六院,直进三栋,分上厅、中厅、下厅。卢泽阳家的两间屋子,一间位于上厅左侧,另一间位于中厅厢房。  “锦昌和”所有的厅上无不雕梁画凤,所有门窗无不雕着格子花卉等吉祥物,细节之处无不章显尊贵……  屋子正厅侧面还有横屋、侧厅等。住宅前、后、左、右的六个占地近千平米的院子,曾经是卢泽阳而今是小婵她们闲暇时和小伙伴们“躲猫猫”的好去处。  此时,尽管卢泽阳还想赖在床上不愿起来,可窗外已经逢圩式的开始热闹起来。他明白,一天一度的早餐聚会已经开始。  平时大伙都各自自忙,唯有利用吃饭这档子空闲,可以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什么的。这种聚会,有时是在左边的小院子里,有时就在上厅和中厅之间演绎。而这个时候,往往也是“锦昌和”一天当中最热闹的一刻。  “小婵,快去把你哥给你买的乔其纱,拿出来给大伙瞧瞧……”听得出,这是对门卢伟鹏妹妹青芸的声音。  “是啊是啊,快拿出来给我们看看吧。”好几个女人随声附和。  “哎,等我吃完这碗饭,洗干净手再拿吧。”小婵欢快地答应着。  卢泽阳听了,心里暖暖的:目前,市场上这种乔其纱可是个时尚货,不是一般的人能够穿得起的。他为自己能用“外水”,替母亲和小妹买别人不能买的“时新货”,感到有说不出的自豪:从小到大,因为自己左腿患有小疾,不知道挨过别人多少白眼!尤其在和小伙伴们发生什么争执,或是“躲猫猫”不小心碰到别人,都会无端的被骂几声“阳拐子”……      现在好了,“阳拐子”并不比别人差,“阳拐子”能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做非“拐子”做不到的事情。  卢泽阳披上衣裳,拉开厢房的侧门,一抹晨曦穿过左边小院,斜斜地泻在他的身上。  听见声响,院子里那些正叽叽喳喳的女人们女孩子们,纷纷朝他转过头来。  “阳仔啊,现在看来,这‘锦昌和’就数你最能干啰。”  说话的是卢伟鹏的母亲,绰号“麻雀婆”,因说话办事干练泼辣,故被外人私底下封做“锦昌和”的“栋长”。卢泽阳知道,要得到这位“栋长”女能人的称赞,可不是一件什么容易的事情,但他依旧淡淡地笑道:“哪里哪里,哪里比得上秀婶您哪?”  秀婶一听,眼睛顿时眯成一条缝:“我说阳仔啊,你哪来的那么好的挣钱方法?也教教我家伟仔吧……”  卢泽阳刚要开口,不想蹲在院子中间一个石墩上、一直埋头吃饭的卢伟鹏这时抬起头来,抢先粗声粗气地吼了母亲一句:“拜托你别再凑什么热闹了好不好?人家上班还忙不过来呢,谁稀罕那些个歪门斜道?切……”  卢泽阳张开的嘴唇停在半空,愣了一下,才接口道:“就是就是,秀婶您就别替伟仔操那个心了,人家伟仔现在是国营企业的技术工,拿的可是铁饭碗……”他明白,从小一起长大,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和自己同学,实力和自己旗鼓相当,并且刚刚考入人人羡慕的好单位——江南第一糖厂的卢伟鹏,是绝对没有可能在自己面前服输的,更不必说当众让他向自己“学习”了。  “阳仔你别理他,他这种人,典型的不识好歹。”秀婶在“锦昌河”的绝对权威,居然在儿子面前碰了壁,显得有些恼羞成怒。  卢伟鹏剜了母亲一眼,站起身敲着空碗,一摇一摆地消失在众人面前。卢泽阳趁机也走出院子,穿过中前院来到侧房一旁的厨房。  这时,父亲正坐在桌前低头吃饭,母亲在洗锅,听到声响转过头来,见是卢泽阳,道:“我正想唤你起床吃饭呢,又不知道你睡没睡够?”  “你看像我这样的懒汉,能睡得够?”卢泽阳自嘲地笑笑:“只是待会儿,还得回县城呢。”  “是啊是啊,你得快点吃饭,吃完好赶紧搭车去县城,别吊儿郎当,让单位领导看见对你有意见。”母亲边说边将手里的一碗荷包蛋,递给儿子。  正说着,门外进来一个人。卢泽阳抬头一看,原来是在村委会当会计的卢圣喜。  “圣喜哥,有事么?”卢泽阳热情地招呼他。  “好小子,真有你的,听说你发了?怎么发的?能不能透露点儿风声给大哥?”卢圣喜笑嘻嘻地瞅着这个比自己还年轻七八岁的小后生。  “哪里,要说发,八字还没一撇呢……不过是捡了几个小钱而已,哪像大哥,是村委会像模像样的会计大师……”卢泽阳虔诚地回答道。  其实,这卢圣喜虽然会说会写还会算,并在村会委身居要职,可每月拿到的工资,却也只能勉强让一家人不受冻挨饿,就连大前年娶媳妇欠下的债,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还得清。所以这回他听说卢泽阳“发”了,就赶紧跑来“取经”。  只可惜,等他听说完卢泽阳的“发家”办法时,一直发亮的双眼,即刻又黯淡了下去:因为他的会计工作,根本不允许他有时间去上县城,另外,一个堂堂村办会计,又如何放得下面子,去摆地摊?卢圣喜可不想做那种捡了芝丢了西瓜的事,因此,他只好失望地跨出了卢泽阳家的厨房。  卢泽阳吃完母亲做的那碗荷包蛋,又喝了点白粥,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县城去了。  实际上,他这次回县城,并不是想回那家小集体单位去依旧做他的勤杂工,而是打算再到县印刷厂去进大练习本,继续他的“地摊”事业。因为,首战告捷的快乐,依然荡漾在他的胸腔,而此事在“锦昌和”引起的轰动,也更加坚定了他“发家致富”的信心。  当然,这样的打算,他是不敢告诉父母的,因为他不想让父母为自己太过担忧。    <center>作者:1I11Z 回复日期:2009-03-29 18:48:52 </center>  丽人,俺来看你了,迟到了啊,加油!!!!!!!!!!!!!!丽人的是最好滴!!!!!!!!!!!!!<center>作者:风雨丽人aidy 回复日期:2009-03-29 20:13:49 </center>  1I11Z先生谢谢你,其实我写的,都是真实发生在我家乡的一些事情,只不过艺术化了点。  我的家乡位于中国南部,人均不足5分地,之前是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贫困县,因地表及地下资源十分贫乏,自古以来,家乡人只能靠做手艺、做生意、闯荡江湖谋求生存和发展,从而涌现了一大批裁缝、木匠、挖钨沙的师傅。改革开放前,家乡人尽管精于手艺,却仍然只能为生活四处奔波,城市建设滞后,农民生活水平偏低……由于政策的改变,我的家乡涌现了不少诸如“卢泽阳”之类的致富能手,在这群人的带领下,一些曾经在沿海等地打工的能工巧匠,用在外面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积累到的资金,开始“无中生有”,为我家乡的全面发展,做出了他们应有的贡献。  如今,可以很自豪的说,我的家乡,已经发展成为内地手掘一指的县级市。  一直以来,都想以我家乡的人文历史为背景,写一部小说,以便让世人更了解我的家乡、走近我的家乡……同时也让我的家乡可以由此走近世界……另外还希望更多的人多地少或者说资源缺泛的地方,能够借鉴我家乡的这些成功事例,成功地走向的脱贫致富,这,就是我写这篇小说的初衷。碰巧遇上这次比赛,我想重在参与吧,我会尽我的所能。  之前因为在天涯一般都是潜水,所以几乎不认识几个朋友,因此在这里再次谢谢各位鼎力的支持朋友们。谢谢!  <center>作者:如诗如梦 回复日期:2009-03-29 22:57:08 </center>  梦儿携带[商小说]华丽转身,前来支持[无中生有]……    谢谢你喜欢我的天涯ID……如诗如梦<center>作者:风雨丽人aidy 回复日期:2009-03-30 09:46:04 </center>      作者:如诗如梦 回复日期:2009-03-29 22:57:08        梦儿携带[商小说]华丽转身,前来支持[无中生有]……        谢谢你喜欢我的天涯ID……如诗如梦    _______是啊,看了你的博客,不错,俺原本也以写情为主,现在这个是偿试.<center>作者:北雪飘飞 回复日期:2009-03-30 11:57:40 </center>  先收藏,吃完饭看:)<center>作者:北雪飘飞 回复日期:2009-03-30 12:18:47 </center>  很大气的,期待下文<center>作者:风雨丽人aidy 回复日期:2009-03-30 15:09:54 </center>  谢谢北雪飘飞,请多指点.<center>作者:雅典娜的浅笑 回复日期:2009-03-30 15:14:55 </center>      好象在读一个远古的故事,怎么也没什么味道,似乎这年头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东东不感兴趣了。    这样的东东,如果是当地的宣传部出钱让写的,可以理解,否则,作者何不把视角移到近十年内呢    那样一定多吸引三倍的眼球        <center>作者:巴山游子 回复日期:2009-03-30 15:21:32 </center>  好文章,值得顶。<center>作者:风雨丽人aidy 回复日期:2009-03-30 15:25:50 </center>  谢谢雅典娜的微笑,这个只是故事的开头,漫漫的会过渡到近十年.重点就是写近十年的改革开放南亚所取得的成绩,到时候相信您或者说更多的朋友会感兴趣的,因为,除了南亚必须宣传自己外,应该还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可以从中获得启示,甚至还可以借鉴南亚改革开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