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阳发疯的原因:我们是文化弱势民族来源:凯迪收藏时间:07-09-29 21:36在伯克利的一家咖啡馆里,我遇到过这样一个美国人:他主动上前和我打招呼,但说话很吃力,语速极慢,而且逻辑混乱。我再看他衣衫不整,须发凌乱,眼神游离,就知道他是一个常见的精神病人。但是让我感兴趣的是,他会说中文,手里还拿着一个记满了中文单词的小本子,于是和他聊了一会儿。通过很艰难的对话,我大概明白了他的经历。 十八岁的时候,他是美国一家名校的大学生,而且是登山队的主力。有一次,他从山崖上摔下来,颅脑严重受伤。经过治疗以后,他成了一名智力残障人士,不能继续上学,也不能工作,靠救济度日。在生命的黑暗中挣扎了二十多年后,他被人介绍到中国,在中国南方一个城市里当上了一名英语教师,还交上了中国女朋友。按照美国的规定,他要领救济,就不能工作,因此三年之后他又返回美国。但是中国的经历大概是他唯一的生命之光,所以他努力学习中文,争取再次去中国,找回那份工作。“在这里女人们都不和我睡觉”,他说。 我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但是他的故事让我非常难受。一方面,我对他的遭遇充满同情,为他的奋斗而感动,甚至为中国能给予他的生命一丝光亮而高兴。另一方面,我为一个文化弱势民族而深感悲哀。尽管一名智残者身上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他的母语能力也还对中国学生有用,但是他的故事背后,毕竟是一个民族在英语学习上的畸形生态。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希望讲述它既没有冒犯残疾人,也没有冒犯李阳和所有的英语老师,但是这些天关于李阳的新闻让我想起了它。先是在包头一所中学,李阳号召学生集体下跪以谢师恩,随后又在武汉一所高校,他鼓动女大学生“剃发明志”,成为其“亲传弟子”。舆论一片哗然,认为李阳损害学生人格尊严,不配为人师表,李阳则坚称其行为正当,还要发扬光大。 李阳辩称下跪和鞠躬和点头一样,都是一种感情表达方式,显然没有说服力。那么多人向他点头,他怎么不放到博客里?下跪无疑是一种极端的形式,和后两者具有本质的差别。从“疯狂英语”的商业诉求上,我倒是十分理解李阳的做法,这本身就符合那种把事情做到极端的“疯狂”之道。听听李阳的名言:“暂时把脸皮放进口袋,只管去大声说吧!”“重要的不是现在丢脸,而是将来少丢脸!”就应该知道他的态度。 李阳无疑对中国人学习英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这就像我说那位智残的美国人对中国学生的贡献一样,事情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学习英语而至于“疯狂”,一幕幕气功现场或者宗教仪式般的学习场景,本身就带有精神疾病的特征。任何宗教仪式的背后,都是普罗大众对自我的迷惘、对现实的怀疑和对救赎的渴望。把学好一种语言当作救赎,把英语老师当作救世主,是一种病态现实的写照。如果说外国人学汉语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话,那么我们必须诚实地说,在“疯狂英语”培训班里,在新东方学校里,在书店里堆积如山的英语工具书后面,大部分学习英语的人,都怀着出国的梦想,甚至是一种逃离的渴望。首先应该检讨的,是现实社会的贫乏和压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