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40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文化型建筑”之典范,再现了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15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禾齐秀 发表于 2010-4-28 23:15: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笔者既不是文物工作者,也不是文化工作者,对考察中国晋商文化完全属实,是受教于世代一点家庭传承,虽多直言坦陈。但是,原则却是就事论事,只是在考察中国晋商文化中发现,对中华民族“文化型建筑”与礼制相融的文化,中国建筑“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研究,想把中国“文化型建筑”与礼制相融的品位精神,在今天的经济社会发扬光大。
                                         中国“文化型建筑”之典范,再现了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中国建筑莫过于有了“文化型建筑”全面的创新精神,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礼制化及中国建筑的社会功能,体现出中国人的人文传统、人文精神的终极目标。为了中华民族大融合,完善社会、完善人生,被视为“大道之原”,来自《周礼》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中国“文化型建筑”的创新精神之厚重,这就是中国建筑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非常明显的关键。通过实地调查、实物建筑的考察,发现和挖掘,中国“文化型建筑”里有证据的支撑太多了。中国“文化型建筑”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就看你是怎样去考古的发现和挖掘。在中华文明精神层面上,中国古代“文化型建筑”的创新精神,是维系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它即使延伸了不同地域时代的建筑文明标志,更是具有创新的建筑文化魅力,再现了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由于古代中国人认为,“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中华民族依据《易经》中的控制及思维特征,它是生成中国“文化型建筑”全面的创新精神。关于建筑风水称谓,天地定位,山泽通气。建筑是物,风水是魂。山水环抱必有气,虽是源于晋之郭璞。据现有资料推侧,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相地之法,大约起源于原始村落宅邑的营造。“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现代,虽然现在的政府努力的营造传统文化的气氛,以期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与行为举止,又因为人们只是苦于找不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道德理论,就断言中国古代没有建筑文化的道德理论。

其实,长期以来,古代中国人对《易经》中的控制及思维特征的研究,相比《易经》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感、秩序感,带有感性认识的直观特点,它同时也具有其“文化型建筑”朴素的辩证思维特点。现代人耍的是小聪明,与中国古人的“文化型建筑”之大智慧是无法比拟的!也许有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 大多是当代所谓的文化人、专家,不把中国古代“文化型建筑”的创新精神当回事??!但是,基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历史遗址事实,应该引起国家各级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辩证的去分析评判,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开创了“文化型建筑”的人性化,她们也是开创了中华民族的人文教化的新天地。

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型建筑”的创新精神,要从我们每个中国人做起,这不仅仅因为它是《易经》思想对传统建筑的影响。中国“文化型建筑”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含着中国人民伟大的智慧。根据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尽量客观地分析和总结,从中国建造宫殿,到大中型城镇等等,到处都留下了古人精心创造的迷人印记。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型建筑”创造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当之无愧是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是中国人类建筑史上最新最伟大的创造。

我们作为中国人,努力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型建筑”的创新精神,这是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我们周边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或民族都在继承发扬先祖留下的古老文明,唯独我们这块土地,这块孕育了灿烂文化的的古老土地,却把这一切丢失了,一切只认的钱!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承,万事万物都是遵循自然法则,于此对中华民族“文化型建筑”的创新精神,也是要一切遵照自然的考察,发现和挖掘!举例晋祠圣母殿建筑文化“德”与“孝”精神的人文思想,举例银川海宝塔寺和承天塔寺“卧佛”象征的“天”;尤其,北京紫禁城整体建筑设计人性化的历史文化之文明延伸……特别是发现和挖掘祁连山之“连山宓戏,归藏黄帝”的史前演进之神秘。同时,中国古代万里长城姜女庙整体建筑设计人性化的无穷智慧和魅力,至今奥妙无穷,真是耐人寻味……这都是中华文明开创着万里长城以“天下九塞、雁门为首”文化型建筑等,这一象征中华民族最高品德的文明先河。

应当指出,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型建筑”的创新精神,挖掘中华“龙”文化,它们是为了和谐、和平、和睦、团圆、祥和……人们在以“龙”为主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实践、诠释着“和”的概念。很大程度上,中华民族是以“龙”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资源,也是以“龙”为主要人文内涵与核心的中华文明的具体体现。近几十年来,历史学发生了一个最深刻的变化,就是没有人再把某种单一的历史观,称作是历史发展的主线了。近代,从所谓的文化人等等,看到的都是国民的劣根,甚至是丑陋的中国人,这只能是一些肤浅的认识。但是独断的潜移默化危害了几代人。前些年还是所谓的文化人、专家,因为龙的形象威武,而主张取消中国“龙”的传人的称谓。

“和谐”的字义为和睦协调。如果从中国“文化型建筑”的创新精神及黄河文化图腾形象标志,中华“龙”文化稍作研究,“龙”虽以青铜器物上主要部件或图饰的形式特征,随着“龙”图饰文化“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的日益发展,中华“龙”文化图腾形象被进一步彰显。《易经》是夏、商、周三代的治国大纲。黄河文化发展到了周代,“龙”便成了图腾崇拜物,以“龙”为喻,阐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古语说得好,“寸心不昧,百法皆明”。中国人类很早就产生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礼仪崇拜。现在,该是回过头来用理性的目光,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型建筑”的时候了,该是对中华“龙”文化,进行全面、认真的研究和客观评价的时候了。

我也认为,希望我们每个中国人成为一条中国龙:“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我们都是中华龙,天下的中华龙是一家!惟其如此,才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中华“龙”的创新精神? !!才能告慰中华民族以至凝聚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民族创业的和谐精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的频繁出现,它成为了开天辟地的神,帮助黄帝统一了中国,又力保大禹治水,为千千万万人民造福。我们应该遵循中华民族“文化型建筑”的创新精神、在这块黄土地历史上的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民族创业的和谐精神,我们应该在遵守中华文明的综合素质上,透彻理解中华“龙”文化创造的和谐精神。在封建时代,中华“龙”象征着皇权、神权,是有不可侵犯的威严,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华“龙”更成为一种吉祥物,飞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作为中国人不应肤浅地只会学习西方建筑,或带有偏激双重标准的所谓民主、人权的概念,而要认真的学会研究自己民族传统“文化型建筑”之创新精神的文明历史。

我们作为每一个有理性的中国人,置身于山西保德,为什么山西保德一带黄河岸旁,他将长城相互间巧夺天工的建筑方墩台子?圆墩台子?这难道不是源于中华文明超前的思想境界,都可称得上是中国古人以黄河文化与长城历史“抱圆守方”的“文化型建筑”典范。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与礼制的“等级森严,一丝不苟,如有潜越,严惩不贷”。中华文明以建筑与礼制为依据,他是开创着黄河文化与万里长城相互间巧夺天工的不朽功绩,不管在什么样的体制下,只有社会稳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而中国古人以黄河文化与长城历史“抱圆守方”的人文法则,正是在于中华文明精神层面上维系着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向前发展。

20100115_9fe68aea6df14e6ca265N3FCojM7c10M[1].jpg (308.49 KB, 下载次数: 425)

20100115_9fe68aea6df14e6ca265N3FCojM7c10M[1].jpg

20100115_119182e0105dfb0dcac4N8OQUuVTr5nI[1].jpg (307.43 KB, 下载次数: 433)

20100115_119182e0105dfb0dcac4N8OQUuVTr5nI[1].jpg

20100115_d8ecf471d8023baa537asOAzF3wOnrkT[1].jpg (306.82 KB, 下载次数: 435)

20100115_d8ecf471d8023baa537asOAzF3wOnrkT[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