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4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建民间工艺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kidkaftan7 发表于 2009-9-19 22:1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福建倚山面海,风光绮丽,文化发达,素有“海滨邹鲁” 之称。福建的民间工艺就根植于这块沃土上。经过历代传承,福建民间工艺蔚为大观,有木偶头雕刻、泥面谱、彩扎、彩塑、面塑、漆线雕、花灯、角梳、剪纸、木版年画、剧装、民间刺锈、渔船绘饰、纸伞、绢扇等等   其他工艺:福建有丰富的编织材料资源, 编织工艺几乎遍及全省,主要品类有竹编、草编和藤编等,产品有篮、帽、枕、席、包、箱等。   福建雕刻工艺   福建山岳连绵、丘陵起伏,蕴藏着丰富的石材,亚热带气候孕育着葱郁繁茂的林木,漫长的海岸滩涂有色彩斑谰的贝壳。心灵手巧的艺人就地取材,将石、木、竹、贝等材料加工创作成为身价不凡的寿山石雕、青石雕、木雕、竹刻、贝雕等工艺品,其中以福州寿山石雕、惠安青石雕和福州、莆田的龙眼木雕为代表。   惠安青石雕(包括花岗石雕),主要用于建筑装饰,以龙柱、石狮和各种人物浮雕为代表,其特点是雕画结合,精雕细镂,形象生动,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产品有浮雕、圆雕、影雕和碑石四大类。   福建木雕艺术是从民间建筑、家具、佛像雕刻逐步发展起来的。品种有龙眼木雕、黄杨木雕、樟木雕、金木雕、彩木雕等。主要产地有福州、莆田、泉州、闽北等,各地风格有别,佳作有《后羿》、《悟》等。福州龙眼木雕着重仿古,刀法细腻,注重神韵,风格淳朴,造型简练概括,稳重大方,具有劲健浑厚的艺术特色;莆田黄杨木雕和龙眼木雕则以精致的透雕见长,风格古朴典雅、刻划细腻、层次分明,闽南一带的金木雕流行以透雕与浮雕相结合,并施以金彩,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泉州的彩木雕,主要以飞禽走兽为题材,追求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   树根雕,是近年来承传木雕、并借鉴其他工艺而演变发展起来的工艺美术新品种,它利用天然乔木或藤本植物之老干枯根,相形度势加工成为人物、飞禽走兽、瓜果等陈列品,寓天然野趣,显物象神韵。   牙雕的主要产地在福州、莆田。福州牙雕源于传统的龙眼木雕,布局繁而不乱,雕法细腻流畅,气度稳重大方,风格独树一帜,是中国象牙雕刻四大流派(京、穗、沪、榕 )之一。现代牙雕佳作《曹大家》和《走雨》、《回娘家》等形神兼备,各具特色,是传统工艺美术吸取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的成功之作。莆田牙雕装饰性强,技法全面,作品以雕刻古代人物见长,主要代表作有《追击》和《史湘云醉卧芍药丛》等。   福州玉雕别具神韵,圆雕山水花鸟形象逼真、工艺精细,玉雕《水仙花》潇洒飘逸、神采飞扬,融寿山石雕艺术于玉雕之中,自成一格。   福州角雕以巧工奇镂闻名,多以蜻蜓、虾蟹、夏蝉、芦苇、动植物为题材。佳作有《柳蝉》等,画面神韵生动,角质透明,柔和淡雅。   竹刻以福州和漳州的为代表,艺人以“留青法”缩刻古名人字画竹片上,刀法精细、风格隽逸古雅,主要作品有竹刻笔筒、挂联、花插和镇纸等。   贝雕的主要产地在平潭、东山、福鼎、霞浦。平潭贝雕因材施艺,并力求形、纹、色的融和;东山贝雕以贝堆盆景为主;福鼎贝雕与漆器结合;霞浦贝雕则以贝贴画为主,都各具特色。   福建工艺画   福建工艺画主要有软木画、棉花画、绢画、通草画、纸织画等。软木画于本世纪初在福州问世,以栓木皮、栎树皮为雕刻材料,经过削切、雕镂和布景,构成各种多层次的浮雕式或圆雕式的山水亭台楼阁等艺术画面。   漳州棉花画,是以脱脂棉花为主要材料,揉彩扎、浮雕工艺并结合画理、章法,经捏、塑、粘贴、点染、装框,形成一种立体效果的艺术画面。棉花纤维细柔软,形似羽绒、皮毛,故题材以松鹤、孔雀、鹰、猫、虎等动物为多。作品构图新颖,造型生动,色彩明丽和谐,富有诗情画意,风格独树一帜。棉花画自60年代初创制以来,已有普通棉花画、双层棉花画、金丝棉花画等七大类几十个品种。有挂屏、插屏等形式,已成为居室厅堂的艺术装饰品和馈赠亲友的纪念品。目前棉花画远销美、英、法、日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福州绢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之一,画家在绢上绘制,经精心裱褙而成。题材多为山水楼阁、花草虫鱼、飞禽走兽、仕女神佛等。福州绢画的特点是意境清雅,富有诗意,并有古画气韵。绢画原有中堂、联轴、画片、挂屏等,后来发展为大、中、小型多扇式屏风、围屏、桌屏,以及木制、竹制挂扇。近年来,绢画艺人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同时,又采用敦煌壁画装饰形式在丝绢上表现古代人物,并大胆使用重彩为底色,配以淡雅的花鸟,使对比鲜明,画面生动。   晋江通草画是以通草片材料,经剪刻、染色、粘贴、装饰而成,多以山水花木、飞禽走兽为题材,构图别致,色调清新,形象逼真,美观大方。70年代初,晋江艺人创作了半立体的花鸟通草画挂屏。而后又参照软木画和棉花画的一些制作方法,恰当地处理透视关系,使作品更富有立体感和逼真感,受到人们的青睐。通草画有供装饰欣赏与实用结合的两大类、几十个品种。产品除销往国内各地外,还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纸织画为永春特有的传统工艺品,始于盛唐。唐文宗时郑维曾写下“讶是天孙云锦织,七襄偶尔落风尘”的诗句,视之为神奇之物。明代,永春有纸织画专业作坊,技艺日臻精美,并列入高雅的手工艺品之属,皇室、权贵视同珍宝。清代,纸织画业者渐多,技艺精巧娴熟,一度与杭州丝织画、苏州刺绣、四川竹帘画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家织。纸织画吸取了中国画、编织等艺术的特点,融绘画与编织于一体,以精湛的技艺,显示出独特的素雅的艺术风格。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熟宣纸上作字或画,后用利刃把宣纸裁切成精细均匀的经条,或在另一宣纸上同样裁切成精细均匀的纬条,放在特制的织机上交叉编织,根据画面需要加以点染,组成新画面,产生朦胧的艺术美效果。纸织画题材广泛,有山水、花鸟、人物等,形式有中堂、挂屏、对联等,常作为喜庆吉日的室内装饰品,不仅行销闽南一带,还远销东南亚、香港、台湾等地。   福建陶瓷工艺   福建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福建已能制作比较精美的陶器。进入青铜时代,几何印纹硬陶颇为兴盛,原绐青瓷也已出现。至秦汉,原始青瓷向前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技艺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显示出福建地方特色。隋唐五代,瓷器技艺渐趋成熟,陶瓷品开始输往国外,而国外的陶瓷品也进入了福建,从而促进了福建陶瓷业的发展。   建窑(位于今福建建阳县水吉镇)系宋代八大窑系之一,以烧制黑釉瓷“建盏”闻名。由于当时饮茶斗茶之风流行,烧制小碗最多,因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俗称“兔毫盏”。釉色丰富,变化无穷,其中尤以“油滴”、“曜变” 最为名贵。建窑黑瓷不仅列为贡品,还与茶叶一道远销朝鲜和日本。建瓷在日本被称为“兔毫天目”,至今被视为珍宝收藏。   福建漆器工艺   中国髹漆工艺已有7000余年的历史。三国以后随着中原汉人大规模入闽,漆器工艺得以在福建扎根生长。宋代,福州所作的“福犀”驰名于世。明代,福州雕漆四方采购者甚众,闽南永春漆篮则别具一格。及至清代,福建工艺兴盛发达,福州脱胎漆器尤独树一帜,随着出口增多而盛名远播,并屡获国际博览会大奖,成为“建漆”的代表。福建作为中国漆器的主要产区之一,漆器产品主要有脱胎漆<td bgcolor=[/img]<td class=[/img] 主题:评论 “福建民间工艺”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宋里 发表于 2009-9-20 01:27:26 | 只看该作者
你们好我是一生漆工艺爱好我非常喜泛你们作品[img][/img]<!--输入-->记录:2 页码: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