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85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古专家变身T台汉服模特(组图)

[复制链接]

20

主题

96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conchferity 发表于 2009-9-20 17:0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服装的女孩前来捧“博物馆日”主会场的场。 王维宣 摄 (图1)本报讯(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蔡锦明、黄庆昌、彭浩)昨天上午,“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在广州图书馆广场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一扫平日一些人心中博物馆古板、学究的面孔,博得不少掌声。 昨天下午一场豪雨,给暑热难耐的广州降温的同时,也给露天举行的活动添了一些麻烦,广场部分活动只得提前结束。不过即使如此,从上午开始的活动仍旧引来大批市民捧场。赵自强、曾土金等著名文物专家的现场鉴定位置前,手捧家藏“珍宝”的市民排起长龙。在中心舞台上,各大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首次登台表演文艺节目,一扫平日一些人心中博物馆古板、学究的面孔,博得不少掌声。    下午1时许,广场活动掀起一个小高潮:20多位身着各色的爱好者来到现场,与台上南越王博物馆的乐舞相映成趣。他们的出现令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成为广场上人们目光的焦点。    而在广州博物馆中举行的观众互动游戏中,一块“趣味广式英语配对”图版成了宠儿。图版上有普通话和标准英语,还有一类文字记者看了半天还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经指点后才知这是“广式英语”。    原来,早在十八世纪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广州商人为了交流的方便,在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中英混合的独特语言,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广式英语”的一种语言。这种混合语只用来作口头交流,而不用来作书面传播。它最先是为了贸易的需要而产生的,后来应用非常广泛,并传播到长江一线的港口,发展形成了上海一带的“洋泾浜英语”。现在的即使是世代居住广州的“老广”,也没有几个人会说这种“广式英语”了。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borneocroft 发表于 2009-9-20 20:54:40 | 只看该作者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3#
schoolloaned 发表于 2009-9-21 00:49:1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