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7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们江沿岸朝鲜民族传说中的满族形象

[复制链接]

15

主题

9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nobisbraver 发表于 2009-9-21 00:5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金宽雄1文, 全华民2译    (1.延边大学朝文系,2.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摘要:在朝鲜咸镜北道和中国图们江沿岸朝鲜族民族传说中与满族人有关的故或形象出现的频率颇高。综合史实从语言学、历史文献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以认定清朝最重要的始祖努尔哈赤一族的发祥地是在包括朝鲜咸镜北道六镇在内图们江沿岸一带和中国延边地区,朝鲜王朝王室的祖先同努尔哈赤的先祖有着密关系。传说中也表现了朝鲜人因“华夷之辨”思想而对女真人怀有的偏见。   关键词:女真;朝鲜族民族传说;努尔哈赤   中图分类号:I2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2007(2003)01 0014 08   一、女真人与图们江沿岸及朝鲜王朝王室祖先的关系   起初,女真是从唐朝时期的黑水发展起来的。在渤海为契丹所灭的10世纪初,从松花江、黑龙江下游开始分散到现在的俄罗斯沿海州一带。女真人主要以渔猎为生,同时也养猪、种地。北宋初期以完颜部为核心迅速发展起来。在高句丽统治中国东北地区的时候,黑水同粟末一样附属于高句丽。“尝以兵15万众助高丽据唐太宗,败于安市。”[1]就像渤海的王族大氏附属于高丽一样,金国的始祖函普和他的哥哥阿古西,都是来自高句丽的人,所以,女真族的很多百姓也都附属于高句丽。[1]北宋末期(12世纪初),女真首领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金国(1115—1234)。在羽翼丰满后,金国杀入中原,统治了扬子江以北广阔的中原大地近百年。留在东北的女真族在元朝统治时期受合兰部、水达达等路的管辖。到了明代,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指主要生活在松花江沿岸的女真族)、野人女真(指主要生活在松花江中游到黑龙江下游及堪察加半岛的女真族)三部分。与朝鲜半岛关系最密切的是建州女真。永乐元年(1403),明朝在现在的吉林省吉林市东南方女真族居住地区建立了名为建州卫的行政地区,任命阿哈出为指挥使。永乐八年至十年(1410—1412)间,又在现在的吉林省珲春和现在的朝鲜咸镜北道庆源、会宁一带设置了建州左卫,任命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   对图们江沿岸的占领统治是从高丽末恭愍王时期(1356)后来成为朝鲜王朝开国者的李成桂之父李子春任朔方道万户兼兵马使时开始的。李成桂也建立了功勋,在朝鲜王朝建国初就已经使朝鲜的兵力达到图们江下游地带。因而,与图们江流域最大的女真部族兀狄哈、兀良哈、斡乃木里三部呈对峙状态。世宗大王时期,推行了积极的北进政策,经过1432年到1449年17年的治理,设置了图们江沿岸的六镇。以后,受到六镇的压力,建州左卫的女真族应转向长白山南面婆猪江(现在的浑江)流域的李满住(阿哈出的孙子,1407—1467)之邀,陆续迁往该地。当然,现在仍生活在延边珲春县境内三家子满族自治乡和杨泡满族自治乡的满族人就是在大迁移时期仍然留在故土的女真人后裔。从图们江沿岸一带迁徙的建州左卫的女真人中,出现了后来清朝的皇族,从图们江沿岸迁往辽宁省的建州左卫女真人则发展成为满族的核心。努尔哈赤的先祖猛哥帖木儿(?—1433)被明朝任命为现朝鲜咸镜北道和现延边地区图们江沿岸女真人居住区域建州左卫的都指挥使。猛哥帖木儿活跃在明朝和朝鲜东北部的交界地带,即图们江沿岸一带,在明朝宣德八年(1434)遭到兀狄哈部的袭击被杀,“火化后的尸骨埋葬地”在距离会宁28公里的现两江道的丰山郡[2](P329)。丰山郡自古就是女真人生活的地方,丰山狗以伶俐、擅长捕猎闻名。猛哥帖木儿所属的鳌朵里部落的主力迁徙到婆猪江一带是在猛哥帖木儿死后不久,猛哥帖木儿的六世孙努尔哈赤就是在迁徙到今天辽宁省新宾之后出生在那里的。   爱新觉罗是清朝的开国者努尔哈赤的族姓。“爱新”是黄金的意思,“觉罗”是姓。满族的皇族爱新觉罗一族的传说中有关于始祖布库里雍顺的故事。部分历史学者认为此人就是元朝时设立的斡朵怜万户府第一任万户。由此可以知道,努尔哈赤的祖上就是活跃在图们江沿岸的斡朵里部族。有的学者也认为,斡朵怜是元朝设在今天黑龙江依兰县一带的五个女真“军民万户府”之一,其后南迁到现在中国吉林省珲春县和朝鲜咸镜北道会宁一带。[3](P89)众多史实证明,清朝最重要的始祖努尔哈赤一族的发祥地是在包括朝鲜咸镜北道六镇在内的图们江沿岸一带和中国延边地区。正因为如此,在朝鲜咸镜北道和中国延边朝鲜民族的传说中,与包括努尔哈赤在内的满族人有关的故事或形象出现的频率颇高就不是偶然现象了。而且,在与努尔哈赤等女真人的故事或形象相关的传说中,经常出现创立朝鲜王朝的李成桂及其祖先同样不是偶然的。例如,在图们江下游咸镜北道庆源郡流传的传说《赤池》中,李成桂的五世祖穆祖和六世祖翼祖在元朝时成为达鲁花赤,在位于今天朝鲜咸镜北道图们江下游的庆源、庆兴、镜城一带活动,与女真人颇有交谊。这与《龙飞御天歌》第四章的记录相吻合。这证明这种民间传说大部分情况都与历史事实相吻合,而不是民间好事者编造的传言。生活在庆源郡的李成桂高祖安社在蒙古入侵高丽时,投靠散吉大王,成为统治南京、斡东5000户的达鲁花赤,统帅数千户女真人。安社的儿子行里虽然也世袭了父亲的职位,但是由于战乱从现在的咸镜北道庆兴一带迁往现在的咸兴、永兴一带。1335年,出生在永兴的李成桂从恭愍王五年(1356)开始走上仕途,年年立下战功,高丽神宇八年(1382)成为高丽东北方面的指挥使。李成桂不断成长,在仕途上屡建功勋,为建立朝鲜王朝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身边还有像佟豆兰这样的女真出身的猛将辅佐。朝鲜王朝王室的早期历史同努尔哈赤的祖先图们江流域的女真人有着无法割舍的关系,所以也有部分人认为李成桂的先祖是女真人。    二、满族的起源传说和咸镜北道的关联   根据满族的起源传说,满族的发祥地是长白山的东部地区。     长白山之东有布库里山,其下有池曰布勒湖哩。相传,三天女浴于池,有神鹊衔朱果置季女衣。季女含口中,忽已入腹。遂有身孕,寻产一男,而能言,体貌奇异。及长,天女告以吞朱果之故,因赐之姓曰爱新觉罗,名之曰布库哩雍顺……[4]这样生下来的这个男孩乘船顺江漂流而下,到达一个渡口。他上了土丘,用柳条和蒿草做了个凳子坐在上面。当时三姓地区的人为了争夺王位每日血战不休。有一个人到河边打水,看到男孩感到非常奇怪,就叫来了很多人,大家一看,男孩确实不比寻常。大伙就问:“天神的儿子呀,您怎么到这里来了呢?”男孩回答:“天神派我到这里来平定三姓地区的战乱。”众人用轿子把男孩抬到了三姓地区。布库哩雍顺来到长白山东部鳌莫惠平原鳌朵里城平定战乱后,定国号为满洲。那么,鳌朵里城是什么地方呢?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黑龙江以北,有人说是现在黑龙江沿岸的爱辉县东,还有人比定为现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的敦化市敖东城。《钦定满洲源流》卷8《疆域》中有如下记载:  满族的祖先生活在长白山东部的鳌莫惠平原鳌朵里城。该城在兴京以东1500里处宁古塔城西南330里的里布散江西侧沿岸。前面我们已经提及,建州左卫女真族是元朝末期设在现黑龙江依兰县的五个“军民万户侯”之一的鳌朵里部,在元朝末期南下至牡丹江东岸。到了明朝洪武五年,又发展到现在的敦化一带。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就是在敦化出生的。所以,部分学者认为鳌朵里城就在现在延边境内敦化市内的敖东城。不过,首先敦化所在的位置在长白山北部,同布库哩雍顺传说中的“长白山之东”方位不符,同时,敦化没有从长白山流下来的河水,找不到三姓地区。而且,位于敦化市区的敖东城虽然距离宁古塔300里,但距离兴京并不是1500里。中国近代清史学科的奠基人孟森(1868—1937)在《明清史论著集刊正续编》中指出:“布库里英雄之为夷国主也,在大朝版图之内,不禀朝命,岂能摄服部属。其所居之地,鳌莫惠之鳌朵里城。鳌莫惠后改为俄漠惠,一作鄂谟辉,鳌朵里后改为俄朵里,一作鄂多里,其方位在长白山之东南。《实录》又言肇祖后居赫图阿拉,在鳌朵里城西千五百余里。《东华录》‘西’字讹作‘四’字,道里悠谬,益不可究诘。清代帝王欲追溯其祖宗之王迹,乃于辽东边外松花江流域,妄指地名为俄漠惠俄朵里以实之。又以三姓之说,牵合松花江上之三姓地。附会愈多而愈不合。其实最初传说,笔之《实录》而历未修改者,俄漠惠地之俄朵里城,确在长白山东南,后来不过去一南字,犹在长白山之东,则实在后来之高丽境内,并非松花江流域也。日本考得朝鲜镜城之斡木河,实当《清实录》之俄莫惠,其说最确。”[5](P65-66)“清代当未入关前,尚明其本族女真与朝鲜之分地历史,故于始祖之居俄朵里,确知其在长白山以东。入关后历顺治至康熙朝,关外故老无存,考订文字舆地,又多出汉人之手,其眼光为明人之朝鲜封域所限,咸镜一道,信其为朝鲜地,自忘其祖居所在,而转误求之长白山西,以兴京为根柢,约略指定,遂为俄漠惠在敦化县境,不知清之始祖所受俄朵里万户职,自在元代。”[5](P73)   前面我们也提到过,图们江沿岸地区同建州左卫女真即努尔哈赤的祖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图们江沿岸的朝鲜咸镜北道和延边地区的朝鲜民族的传说或地名寻找线索。三、图们江沿岸朝鲜民族传说中的努尔哈赤形象图们江沿岸朝鲜民族传说中我们应注意在咸镜北道会宁郡和庆源郡流传的《清太祖传说》[6](P34-40)中的努尔哈赤形象及中国延边龙井流传的《努尔哈赤诞生传说》和《汗王山传说》[7]。朝鲜咸镜北道会宁和庆源以及中国延边龙井市三合一带等图们江沿岸流传的《清太祖传说》和《努尔哈赤诞生传说》同后百济的甄萱传说和日本的《三轮山传说》相似,都是“夜来者型传说”。中国著名的民间文学研究家钟敬文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留学时曾经从一个会宁出身的朝鲜留学生那里采录了在会宁地区流传的《清太祖》传说,并进行了研究。故事梗概如下:  朝鲜会宁图们江畔一个村子里有个名叫李座首的人。他有个早已到了结婚年龄的女儿,未婚先孕。得知此事,父母大怒,严加讯问。据女儿说,每天半夜都有一个男子来到自己房里睡觉,清晨离去。父母为了知道这个怪汉是谁,用针穿上蚕丝线,让女儿插在男子的衣服上。第二天早晨,天一放亮,沿线搜寻,发现蚕丝线过了江,到了有山的地方。蚕丝线进了山中古城的池塘中。把水舀净后,露出了一只身上插有蚕丝针线的水獭伏在池中。将该兽打死后,晚上再也没有出现那种怪事,李佐洙的女儿不久以后就生了个男孩。这个孩子的头发和眼珠以及肤色都有些红中泛黄,所以又叫努尔哈赤(在朝鲜语中,努尔哈赤的前两个音节正与浅黄的词根相同———译者注)。这个孩子后来同一名女子结婚,生下三兄弟。其中三子就是建立大清帝国的清太祖。除了上述梗概外,在会宁郡和庆源郡流传的《清太祖》传说中还糅进了“风水先生”母题,“天子剑”母题,“夷狄”母题。中国延边龙井市三合乡等地朝鲜族中流传的《努尔哈赤诞生传说》虽然可以看作是随着从咸镜道到中国的移民一同传入的传说,但其中的《汗王山传说》与前面介绍的会宁郡流传的《清太祖》传说中“渡过图们江在以前的三姓地区发现努尔哈赤的父亲水獭”的母题有着直接的关联,这点饶有兴趣。汗王山位于中国龙井市富裕乡兆东村西侧,与朝鲜会宁隔江相望。山顶有山城。据传说,这个山城是汗王努尔哈赤所建,所以被称为汗王山。早先努尔哈赤在山城的时候,周围还有两个将军,还有一说是三兄弟鼎足而立。汗王努尔哈赤是个大力士,拥有宝剑和骏马,两个将军不是对手。这同《满族源流考》中出现的“满族的先祖布库里雍顺在鳌莫惠平原鳌朵里城立足,平定三姓,即女真三部落之间战乱”母题完全吻合。延边大学崔羲秀教授根据中朝两国界河图们江沿岸朝鲜民族传说中的努尔哈赤诞生传说和汗王山传说认为,努尔哈赤祖先的发祥地在会宁一带。支持这一主张的比较语言学考察非常有趣。   朝鲜会宁一带位于长白山东,与满族起源传说指出的方向一致。更重要的是,传说中提出的三姓地区在会宁附近也能找到。满语中“三”是ilan(女真语中也是ilan)。“姓”是hala。因而三姓在满语中就是“ilanhala”。部分学者推断满族发祥地是黑龙江省依兰县的根据恐怕就是它与满语的ilan(三)同音吧。满语“ilanhala”是合成词。如果前面的单词ilan译成汉语,后面的hala用满语发音的话,就是“三hala”,用汉语表示就是“三哈拉”。“三哈拉”有可能演变成“三哈”,再变成“三合”。“三合”恰好就是与会宁隔江相望的中国三合镇的名字。所以,龙井市三合镇的三合实际上是由满语半意译半音译形成的地名。努尔哈赤诞生传说在朝鲜会宁、中国三合一带广为流传,汗王山位于三合西侧(现在的兆东村)绝不是巧合。而且满族传说中出现的鳌朵里城也应该在三合附近寻找,而汗王山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鳌朵里城。[7](P12)毫无疑问,满族起源传说中出现的三姓地区是三个不同姓氏女真人生活的地方。这在历史文献方面也可以找到很多证据。1403年,明朝皇帝朱棣(1399—1403)敕令:“女真斡朵里、兀良哈、兀狄哈等归顺,缴纳贡物。”这里指的就是拥有三姓的建州左卫的女真人。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招惹朝鲜半岛北部的部分藩胡。所谓藩胡指的是朝鲜半岛东北部即咸镜北道图们江沿岸的“城底野人”。例如,万历三十五年(1607),努尔哈赤让自己的弟弟舒尔哈赤和长子洪巴图鲁贝勒率三千兵马进军图们江沿岸,扫荡藩胡。战斗就在会宁下面的钟城乌碣岩展开。所谓的“城底野人”是由明代之前就生活在这里的女真人后裔和明朝初期移民到这里的鳌朵里、兀良哈、兀狄哈部落组成。明朝末期,中国人将图们江沿岸的女真人称作瓦尔喀人。这些女真人散居在图们江南北岸,为数不少的女真人归化朝鲜。万历三十七年(1609),努尔哈赤曾经上奏明朝朝廷:“邻国朝鲜境内的瓦尔喀人均隶属于我们,希望调查进入朝鲜的人还给我们。”[8]生活在朝鲜境内的这些女真人有一部分在1945年“八一五解放”后南下。由于这个缘故,图们江流域咸镜北道的地名留有不少女真语的遗痕。例如,图们江江名豆满在女真语里是大、多的意思,图们江就是大江之意。庆源郡的萨尔巴威山又叫罗端山,罗端在女真语中是七的意思,罗端山有七座山峰。端川和城津之间的摩天岭原来叫伊盘岭,伊盘女真语是牛的意思。延边大学崔羲秀教授推定朝鲜庆源郡境内的地名阿鳌吉源于图们江沿岸三个女真部落之一兀狄哈的部落名。[7](P15)在中国龙井市三合镇北10余公里处有一个大岭,该岭被称为奥琅开岭。这里的奥琅开就是兀良哈。崔羲秀教授推断兀良哈部的位置“可能在中国和龙县福洞一带”[7](P15),但是部分学者考证位于延吉市东部郊外的城子山山城和位于延吉市长白乡的河龙古城一带“是明朝时期女真人兀良哈部活动的地方,当时的爱丹卫治所”。[9](P58)虽然吕思勉等部分中国史学家认为,满族的始祖布库里雍顺“平定三姓之乱的地方不是在长白山东部而是在北部”,[10](P156)连《清史录》中的纪录也给予了否定,并认为努尔哈赤的祖先是从黑龙江分化出来的。但是,毋庸置疑,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前后(约15世纪前后),朝鲜的咸镜北道会宁和中国的龙井市三合镇一带是努尔哈赤祖先的主要活动场所,满族的起源传说也是以这一地区为历史背景而产生的。   四、流传在图们江流域的李成桂传说中出现的女真人形象   在图们江沿岸的咸镜北道六镇和延边地区的传说中占据很大比重的是关于建立朝鲜王朝的李成桂传说。例如在庆源郡流传的《赤岛》、《赤池》、《善射手》、《能出天子和国王的风水宝地》[6],以及许海龙以在咸镜南道北青、咸镜北道明川等地流传的《李成桂和佟道兰》传说为素材创作的中篇小说《李成桂》[11](P1-107)等出现了很多女真人。据许海龙的中篇小说《李成桂》,李成桂年轻时代有个莫逆之交———出身女真族的佟豆兰,这个女真人成为李成桂的左膀右臂。这部作品并不是作家的虚构,而是作家根据小时候在故乡明川听到的李成桂传说改编的野史型历史小说。那么,这部小说中出现的女真人形象佟道兰(作家不是将佟豆兰误记为佟道兰,就是咸镜北道明川一带将佟豆兰讹传为佟道兰)是否具有历史的神秘性呢?《东国舆地胜揽》在注释中还将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记为童猛哥帖木儿。《明实录》还有这样的记载:“神宗万历十七年九月辛未封建州獒琅开酋长童努尔哈赤为开元道督监使。”由此可见,清太祖努尔哈赤姓童。《东夷考略》则认为:“努尔哈赤姓佟。”佟姓在女真族中属于大族,童和佟同音,所以也有可能是误记或混用。不管怎么说,清朝王室的祖先姓童或佟,这点是明确的。[10](P156)实际上,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不仅接受了明朝的官爵,而且还被朝鲜王朝太祖李成桂封为万户,世祖又晋升他为上将军。明朝宣宗宣德八年(1433),猛哥帖木儿和他的儿子阿古遭到别的女真部落七星野人的杀害。侥幸存活的另一个儿子童仓和弟弟凡察带着卫印流亡朝鲜。可见,努尔哈赤的祖先和李成桂的关系非常密切。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许海龙根据流传在咸镜北道明川郡的李成桂传说创作的中篇小说《李成桂》中出现的女真人出身的将军佟道兰绝不是毫无根据的虚构的产物。在此我们还要补充一句,童也好,佟也好,在汉语里读的都是tong,显然都和这个姓氏有关。该小说中出现的佟道兰的原型是高丽末朝鲜初的将军、朝鲜王朝的开国功勋、年轻时代就同李成桂义结金兰的女真人李之兰(1331—1402)。他原来姓佟,本名古论豆兰帖木儿。[12](《李之兰》,P255)帖木儿是蒙古名,当时女真人多半都将此名附在名字上。李成桂的祖父李椿的蒙古名是孛颜帖木儿,同样将帖木儿的名字附在名后。李成桂的父亲李子春也有蒙古名———吾鲁思不花。古论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豆兰显然是名字。所以,他在故乡咸镜南道北青流传的传说中的名字是佟豆兰。[6](P70-72)在许海龙的中篇小说《李成桂》中出现的女真人出身的将军佟道兰,年轻时同李成桂义结金兰后,就帮助李成桂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为建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他对李成桂日益膨胀的权力欲越来越感到不满,于是急流勇退,毫无留恋地弃官回乡,非常洒脱地过起了隐居生活。在咸镜北道庆源郡流传的《能出天子和国王的风水宝地》[6](P32-33)中记载:东海中有一座石岛,龙气十足,既能出天子又能出国王。李成桂的先祖虽然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但因为不会游泳,无法将这个石岛用作祖坟。所以他四处寻找会游泳的人。当他来到会宁时,见到了擅长游泳的孩子努尔哈赤。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到了图们江边的咸镜北道会宁见到了努尔哈赤,这又暗示了会宁是努尔哈赤祖先的发祥地。而且在被推断为努尔哈赤诞生地的辽宁省新宾县对岸鸭绿江沿岸朝鲜平安北道的传说中反而连一篇努尔哈赤诞生谭都没有,这可以说是图们江沿岸会宁一带是努尔哈赤祖先发祥地的又一佐证。  五、朝鲜咸镜北道图们江沿岸地区《奥琅开传说》、《天子剑传说》的女真人观   所谓的《奥琅开传说》说的是女真人的始祖本来是狗和人生出来的,所以其子孙被称为奥琅开。这个传说在朝鲜咸镜北道庆源郡、镜城郡广为流传。其中《兀良哈始祖传说》可以视作朝鲜人将兀良哈读作奥琅开并与类似的音“奥囊”(五囊)类推形成的。其论据如下:  图们江畔有一只长着五睾丸的奥琅犬,侵犯了到江边洗衣服的姑娘。姑娘因此怀孕,十个月后生下一个黄头发的孩子,到了北方成为始祖,其子孙由奥琅犬改称奥琅开。[12](《奥琅开传说》,P854)此外,在狗成为皇帝驸马的女真人始祖传说中,妻子发现男人白天为狗,夜晚变成人,其后,男子永远不能摆脱狗形,头部变成狗形。所以现在满族脑后还留有长发,这是为了珍藏先祖的形迹,这是对长发由来的说明。当然,朝鲜人编造这种带有侮辱性的故事,同满族的部分民俗有一定的关系。对建州左卫女真人而言,狩猎是非常重要的生计,在狩猎中,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女真人即使在狗老了以后也不会宰杀。流传至今的与努尔哈赤有关的传说中,在狗的帮助下努尔哈赤死里逃生的“义犬救主”母题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传说为数不少。不过,编造上述这种带有侮辱性的故事并广为流传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从15世纪以后开始,在朝鲜西部地方(平安道)和东北地方(咸镜道),朝鲜人和女真人开始全面接触。这时,女真人正处在由野蛮时代迈进文明时代的时期。这时节,从生产方式、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到思想文化体系,女真人都处于比朝鲜低的发展阶段。由于这个原因,朝鲜人对自己的农耕文明怀有巨大的优越感,同时对周边地区的游牧民族、狩猎民族或半狩猎、半农耕民族怀有复杂的感情。首先,以“礼仪之邦”“文明之国”为荣的朝鲜人将女真人视为“非我族类”的“犬豚之辈”。例如,明宗二年(1547)八月,同知中枢府事曹光远在其上奏朝廷的奏折《咸镜南北道鄙弊瘼十二条》中将建州左卫的女真人蔑称为“犬豚之辈”,认为最好将他们一个不剩全部赶出来杀掉。应采取各种措施,杜绝“异种之类”“男婚女嫁在我们的疆土上繁衍”。[13](P25)朝鲜的封建统治者们对女真人沿袭了“自古帝王对夷狄之道”,同时要求女真部落“不废事大之礼”。在很长一段时期,朝鲜朝廷对女真人采取了戏弄和打击的方式。一直到努尔哈赤统一各部落的17世纪之前,都将朝鲜王朝奉为“小天朝”,缴纳贡物,受朝鲜王朝的赐封。就是因为朝鲜人的女真人观是建立在这种文化上的优越感基础之上的,所以,在图们江流域的朝鲜人中才会产生奥琅开传说。   第二,从历史上看,能够对朝鲜农耕文明的生产体系和生活方式构成直接威胁的正是女真人这样处于落后文明阶段的狩猎民族或游牧民族,朝鲜人始终无法掩饰对他们的恐怖心理。从朝鲜王朝建国初开始,西北方面和东北方面便一直受到女真人无休止的骚扰。17世纪以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落后开始,朝鲜屡屡蒙受国耻。朝鲜人对女真人等狩猎民族或游牧民族就是这样,一方面带着蔑视的沙文主义式的态度和感情,一方面又像惧怕虎狼一样惧怕他们。对女真人的这种双重心理,在我们前面介绍过的《清太祖》传说和《奥琅开传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述传说表现了朝鲜人对处于所谓“文明的偏见”之下的所谓“野人”———女真人的挑战做出的错误反应。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朝鲜人继承了汉族文化中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华夷之辨”思想,坚持所谓的小中华主义观念,将努尔哈赤的女真人视为“夷狄禽兽”。实际上,从人种学的角度看,女真人和朝鲜人关系最近,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关联。女真人对朝鲜人而言,并不是“非我族类”,从根本上说属于同一族属,只是在文化上暂时落后而已。   参考文献:、   [1]金史·世纪·卷1[A].姜龙范,刘子敏.明代中朝关系史[M].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9.   [2]姜龙范,刘子敏.明代中朝关系史[M].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9.   [3]斡朵怜[A].辞海·民族分册[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4]满洲源流考·卷1[A].姜龙范,刘子敏.明代中朝关系史[M].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9.   [5]孟森.明清史论著集刊正续编[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6][韩]韩国传说·咸镜北道篇、咸镜南道篇、江原道篇[A].林锡载全集(4)[M].汉城:平民社,1989.   [7]崔羲秀.朝鲜民族传说中的努尔哈赤[J].艺术世界,1993(1).   [8]董万伦.东北史纲要[A].姜龙范,刘子敏.明代中朝关系史[M].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9.   [9]吉林省文物志编辑委员会.延吉市文物志[Z].1986.   [10]吕思勉.中国民族史略[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11]许海龙.李成桂[A].许海龙.第三个秘密[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90.   [12]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韩国民族文化大百科辞典[Z].   [13]黄枝莲.天朝统治体系研究(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