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42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析松赞干布时期引进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ongxiaolin 发表于 2009-9-21 01:0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松赞干布时期佛教正式从印度及汉地传人吐蕃已成为国内外历史学家的共识。当时作为从其它地域传人的新型宗教--佛教,为何能冲破在本地有着悠久历史的本教势力的重要障碍,倍受赞普的青睐,继而能够在吐蕃得到迅速的传播并扎根,既有其迎合统治阶级政治需求的一面,又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更重要的是有着适合其生存的经济条件。  我们知道,“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从这句话不难看出,上层建筑紧密地依赖着经济基础,也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历史提供了许多例子,说明社会的上层建筑如何由于旧经济基础削减和新经济基础的产生而变更。正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间的这种有规律的联系使我们明白为什么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存在着不同的政治、法律、哲学等观点;也就是说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的发展。佛教文化传人之时恰恰是吐蕃王朝的上升时期,吐蕃经济已得到长足的发展,这就为佛教的顺利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而如果当时吐蕃王朝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基础薄弱,就一定会制约上层建筑的发展,即吐蕃王朝不可能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不会有足够的能力派使臣出使唐朝、印度和尼婆罗,与这些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亦不可能迎娶到尼婆罗樨尊公主和大唐文成公主。在这种情况下,既使以松赞干布为首的统治阶级想在吐蕃发展佛教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因此,佛教文化在吐蕃得到发展是与当时良好的经济状况密不可分的。本文从经济状况角度分析佛教文化传人的可能性。  <STRONG>一、佛教向吐蕃的传播</STRONG>  公元前六至五世纪,佛教在印度兴起。据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想找一个摆脱人世间生老病死等痛苦的途径,毅然放弃王位,放弃一切欲望,忍受住了一切苦难,找到了一条“解脱”的道路,提出了“轮回”、“涅槃”等佛教教义,创立了佛教。佛教在公元前三世纪被阿育王奉为国教。伴随着阿育王的对外扩张,由恒河流域一带传到了印度各地。佛教传人汉地的年代是“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二年),大月氏使者伊存口授博士弟子景卢以佛经的材料,认为这就是佛教传入的开始。”佛教在传人亚洲各地后,与当地的民族文化和信仰相互融合、渗透到社会的许多方面,对各地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松赞干布时期佛教分别从印度和汉地两个方向传人吐蕃。吐蕃当时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在它的周围,有大唐、尼婆罗(尼泊尔)、天竺(印度)等,这些都是信仰佛教的国家和部族。随着吐蕃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开展,佛教僧人进人吐蕃是完全可能的。并且吐蕃当时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文化有更多的需求,这种经济条件的具备为文化,特别对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STRONG>二、吐蕃王朝的经济状况</STRONG>  吐蕃王朝时期经济状况如何,我们可以从不同方面看出,具体如下:  1、派使臣赴尼婆罗、唐朝  松赞干布先后派人出使尼婆罗和唐朝。松赞干布在求娶尼婆罗樨尊公主时,“……使禄东赞带着一百骑士及一百金币作为面见尼婆罗国王的礼金,并奉上具有上千两黄金的七个金库,镶嵌各种宝物可将大象包裹的金链珠(作为聘礼)”,将樨尊公主迎娶到了吐蕃。在与唐朝的交往中派使者与唐互通友好,所献物品极为珍贵。向唐朝文成公主求婚时,派大臣禄东赞赴唐长安,“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公元646年,唐太宗征服高丽回来,松赞干布派禄东赞到长安献金鹅致贺,“其鹅黄金铸成,其高七尺,中可实酒三解”。唐太宗去世后,高宗继位,赞普致书,“并献金银珠宝十五种,请置太宗灵座之前”。从吐蕃以巨资为聘礼求娶尼婆罗樨尊公主及大唐文成公主等史料中不难看出当时的吐蕃王朝可谓内库丰足,经济实力强盛。在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各部落后,吐蕃王室开始把黄金作为流通工具,用于流通领域。这以前,一般都是以物易物,松赞干布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交往开始打破区域界线,以往的交换形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黄金作为交换媒介,进一步扩大了交换范围,体现了当时人们生活中使用物品种类的繁多。  赞普除了向尼婆罗、唐朝遣使通好、和亲外,还派人出去求学。史书记载,“赞普下旨赐给桑布扎碎金一升及品德端正之仆人十六名,赐每名仆人马一匹、骡一头,黄金十六两及金块一百两,一并派往吉祥那烂陀寺(求学)……”向唐朝“仍遣酋豪子弟请人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以上资料充分说明吐蕃当时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派遣贵族子弟和聪明的幼童去当时经济、文化都很发达的地方接触那里的文化,同时从这也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时,对知识会有进一步的渴求。通过这种交往,除了学到文化知识外,也可以学到对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以提高自己的生产力水平。  2、吐蕃王朝的军事实力  松赞千布时期显示出了一定的军事实力,这需要有较强的经济基础来加以保障,战争中所需要的粮食、武器和牲畜等一系列战略物资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松赞干布在位时进行了几次远征。在太宗贞观八年,松赞干布派使臣几次向唐请婚,史书记载:“吐蕃赞普弃宗弄赞,遣使人贡,仍请婚。吐蕃……土宇广大,胜兵数十万。”“吐蕃闻突厥、吐谷浑皆尚公主,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资金宝,奉表求婚,上未之许。使者还,言于赞普弃宗弄赞曰:‘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许尚公主,会吐谷浑王人朝,相离间,唐礼遂衰,尔不许婚。’弄赞遂发兵击吐谷浑。……民畜多为吐蕃所掠。吐蕃进攻党项、白兰诸羌,帅众二十余万屯松州西境,遣使贡金帛,云来迎公主。”通过松州之战唐朝皇帝对吐蕃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吐蕃遣使请婚,唐太宗许嫁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来到了吐蕃,她所带来的佛教物品对赞普和吐蕃王朝都产生了不可忽略的文化影响,将佛教的影响扩大。  在“贞观二十年,皇帝派金字使王玄策至西域,此时,(西域王)哈卡(藏文)已故,形势动荡,因哈卡无子,遂由大臣阿祖那(藏文)执政。此人对信佛的人给予残酷的迫害,汉地金字使被掠,王玄策与几个同伴连夜逃回属于吐蕃臣民的尼婆罗地,求救于松赞。吐蕃赞普派一千二百名蕃军及七千名尼婆罗骑兵至西域,与金字使一同到达哈热哈达(藏文),仅用三天时间占领首府,三千余名西域军被斩首,一千余名被投人河中。”。吐蕃以其军事实力称雄,被征服的属部向其纳税。从以上这些描绘吐蕃王朝各类战争的史料中一方面可以看出此时的吐蕃王朝兵强马壮,粮草充沛,物阜民丰,完全有能力发动一系列的战争,而在其背后作为后盾的自然是强大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战争所获得的大量战利品甚至劳动力又较大的促进了吐蕃经济社会的发展。  3、建筑艺术体现的经济实力  建筑工艺之精巧,花费之多,也可以从一侧面反映当时的经济状态。具有代表性的是红山之上的布达拉宫。关于它的建造在史书中记载道:“以多种宝物遣众财神将红山及周围之虎山、狮山为基,具飞檐,经高温烧烤之砖。有牌坊、宝物,铃挡之声悦耳,并以珠宝饰之,其威猛可比罗刹王之城,此宫殿之南有九层宫殿,此两宫以铁链相连,并将银、铜所铸之铃档嵌于链上……在墙内有一城,城内建有999座碉楼。城之四面修建了一切妙欲资具所汇集的精美四门楼,……每座碉楼由五名卫兵把守,此宫殿难为外界所攻破,坚固无比,令人生畏。”建成如此雄伟的宫殿与松赞干布的远见卓识、老百姓坚强毅力和智慧是不可分割的,而且其中所需的经济因素不能忽略。建宫殿所需的材料,对劳动力的报酬,生活所需都要花费一定的财力,没有相当的经济条件是难以完成这样巨大的工程的。  4、物率民丰的生活状况  松赞干布之父南木日伦赞时已开始封赏奴户,奴户的出现表明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南木日伦赞执划地界之鞭分勋臣,赏赐……奴隶一千五百户,赏赐……之土地及墨竹地方奴隶一千五百户,赏赐……奴隶一千五百户,赏赐……堡寨、奴隶三百户……”。松赞干布时,父王所属民庶公开叛离,松赞继位后,征讨叛乱属部,复归其治下。可以说,松赞干布建立强大的吐蕃王朝是与其父在世时奠定的社会基础密切相关的。父辈们时期雄厚经济基础的延伸是松赞干布执政时经济得以继续发展的有利条件。松赞干布时“一切均已具足,外部政令遍及四境边鄙,内部事务不减光彩。……轻摇薄赋,安居乐业。春秋易过……风俗纯良,政绩崇伟。天下百姓日益安乐。”这一段记载表明吐蕃王朝初建时不再向老百姓大肆敛财,而是“轻徭薄赋”,老百姓满足于眼前的生活,因而“安居乐业”。人们也开始不愁吃穿,长期经营农牧业生产,春秋都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足所以“春秋易过”。赞普时“农田耦耕一天之亩数,牧场一件皮褐所需之皮张数;笼区长度均作统一划定,乃至升、合、斤等一切量度,举凡吐蕃之一切纯良风俗,贤明政事,均为此挥松赞王朝之时出现也。”农业、牧业中出现这种计算方法以及度量衡的统一充分表明当时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高度。随着经济的发展,相应地出现了“纯良风俗”、“贤明政事”。  我们从对外交流、军事战争、建筑艺术以及百姓生活状况等方面做了介绍,以上诸方面反映了吐蕃社会的经济情况。对外交往时所带礼金之贵重,战争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建筑的富丽堂皇,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从中不难想象当时经济力量的强大。正是经济的这种发展势头,对上层建筑产生了作用,佛教文化正是适应了这种经济变化带来的人们对文化的需要,在当时顺利的传人吐蕃。  <STRONG>三、结束语</STRONG>  综上所述,藏王松赞干布正是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派吞弥桑布扎等人去印度学习,学成后创制了现在我们所使用的藏文,并组织人翻译了佛教经典,而译经的出现,更使佛教在吐蕃广泛传播开来。从唐朝、尼婆罗迎娶公主,唐朝和尼婆罗都很盛行佛教,特别在上层社会中,崇信佛教已蔚成风气,樨尊公主和文成公主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她们的文化对吐蕃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她们入藏后,组织人修建了大小昭寺。松赞干布为传播佛教,又命人建了十二座寺。他在吐蕃开创发展佛教之规,佛教内容深人到法律、道德等范畴之中,制定了十善法,道德规范十六条。佛教文化从信仰、法律、道德、生活习俗等方面对人们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走向或达到强盛之时,它就象一个磁铁,会如饥似渴地吸收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历史上处在上升时期的统治集团无一例外地具有创新思维,有与外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强烈欲望。反过来,如果不具备这种经济条件,佛教则无法如此迅速地传入吐蕃。(不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