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坷垃仗”就是两拨人拉开一定距离,以土块为武器互相投掷击打对方游戏性质的活动,场地一般在村口或田野间。是小时候主要的游戏活动之一,对这些伴随成长的活动印象深刻,每当想起来都会觉得很有趣、很难忘。我成长在华北平原中一个回族村庄,村里孩子们的“坷垃仗”一般是与相邻回族村内年龄相仿的孩子间进行,偶尔也会本村孩子分成两拨,但这种情况很少,可能是觉得都太熟悉,难以提起斗志来。提起当时的“坷垃仗”,我算是本村的主力之一,几乎每次双方开战同伴都会叫上我,每次一听说要开战,就和其他同伴一样禁不住会兴奋起来。“坷垃仗”一般都在傍晚或夜间进行,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通宵彻夜。我们举行的坷垃仗基本可归纳为三种形式:阵地式、游击式和混合式(即开战之前先摔跤助兴)。阵地式与相邻的回族村庄之间仅隔有一条路,加上路两旁的小壕沟,两村之间的间隔约5米左右。两村的孩子各在本村村口附近选择一处土坷垃比较多,土质又适合的地块做为阵地。土质过沙软或粘硬的都不行,沙土块容易散,在飞行途中就化成粉末;太硬的土块不好掰开,贻误战机。所以要选择松软适度的地块,容易就地取材,制造弹药。阵地战通常很激烈,场面壮观,双方的成员甩开胳膊,甚至跳起高来把手中的土块全力投向对方,类似于投掷标枪的动作,以投的准,投得远为骄傲。一时间尘土飞扬,阵地之间空中的鸡蛋大小的土块以多种弧度和飞行线路频繁往来穿梭,双方边打边互相叫喊,每当击中对方目标时就会爆发出开心的笑声。因为距离的原因,坷垃在在投到对方身上后一般就已经没有了多少力度,除非打到面部脆弱的部位才会造成轻微的伤痛,但这种几率很小,因此“坷垃仗”危险性不大。游击式游击战就是双方没有固定的阵地,可以根据需要和安排把本村的队伍分成几个小队,分别由几个主力带领,有的正面进攻,有的侧面包抄、前后夹击、突袭等,以打散打跑对方为目的,其中还有人负责在各小队之间报信联络跑腿。这个情形下,为了防备在活动过程中来不及选择、捡拾合适的坷垃块,通常大家会提前把选好的土块装在衣服的口袋中备用,裤兜、褂子兜里鼓鼓囊囊都是土块,两手中也拿着以便随时投掷,在空旷的田野间不知疲倦的追击对手。混合式双方对峙后,各在本方选择几个比较善于摔跤的出来,相互比试。每组以三跤两胜者一方为赢,直到赢的那个人被打败后在更换新的选手,有的时候一个人会一直坚持到与对方十几个对手较量后才逐渐力量不支而退下来,期间也有自告奋勇主动应战对手的。即使哪一方这次输了也不服气,约好改天在比,摔跤比的不仅是体力、技巧重要还有毅力和耐力。激烈而扣人心弦的摔跤过后,双方就又拉开距离,开始准备即将到来的坷垃大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