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字当头的绝不仅在广东。在上海,浙江等地,早在去年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手机资费降价战。 然而,对这突如其来的“幸福”,消费者并不买账。“现在各种手机资费套餐多如牛毛,要想弄清楚各种套餐的真实资费价格,就像学奥数,一看就晕。既然叫着嚷着降价,何不干脆一点?”在广东某媒体工作的张先生说。 有关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广东移动、联通推出的新套餐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单向收费。单向收费是指通信运营商只对通话的主叫方收费,接听的一方无论在何时何地均免费。 “别再忽悠我们了!快过年了,谁知道是不是又在炒作!”北京的杨女士说。杨女士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手机单向收费被热炒了数年,每次都无疾而终。其中,最为人诟病的是,通信运营商往往以“基础电信资费属于国家定价,没有政府发文同意,单向收费就只是一个禁区,”作为挡箭牌。而通信管理部门则屡屡回避这一问题,并表示“尊重企业的选择”。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地方通信管理部门在单向收费问题上“松口”,与去年底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有关“政府鼓励企业实行单向收费”的表态不无关系。但是,仅仅口头上“鼓励”,却不作出实质性的举措,又怎能获得消费者信任? 单向收费:十年艰辛“求索” 1997年5月,原邮电部拟订的单向收费方案上报国家计委后由于各种因素而搁浅。 1998年5月,信息产业部正式对外宣称手机单向收费的可行性方案尚在研究之中。 2001年年底,单向收费传言引发港股电信股市值巨额蒸发。信产部部长吴基传在香港股市救市时表示,中国在今明两年不实行手机单向收费。这一风波被称为“吴基传金口救市,一句话值1400亿港币”。 2002年5月,信产部部长吴基传在APEC第五次电信部长会议上表示,单向收费的论证从未被搁置过,仍在论证之中,并没有完结。 2003年1月,信息产业部新闻处处长王立建表示,手机年内单向收费不可行。 2004年7月1日,信产部和发改委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资费监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剿杀价格战,单向收费、按秒计费等降价方式短期内不可能实现。 2005年9月,信产部《关于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出台,电信资费实行上限管理,手机单向收费仍受限。 2006年5月,信产部发言人王立建称,从5月起,中国移动北京地区手机资费开始下调。其中,被叫套餐接近单向收费。(李忠峰 张向永)<div id=[/im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