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7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布依铜鼓与藤甲舞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孙振博 发表于 2009-10-7 10:5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布依铜鼓与藤甲舞  http://www.gog.com.cn  08-12-05 09:27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安顺市开发区幺铺镇歪寨村的布依族村民,自古以来传承着先辈流传的藤甲舞。  藤甲,布依语称之为“布掉高”,意为藤子衣服。其材料是一种青藤,一般有10-20米长,此藤绵扎、柔软、韧性强、不易折断,通过晒干、编织、生桐油浸泡等工序制作而成,关节处用麻丝或牛筋连接,便于打斗时活动。  据68岁的村民韦达超回忆,童年时听老人们传说,在与蜀汉相争时,布依族先民曾协助孟获战胜过蜀汉军队,后来被诸葛亮设计火攻藤甲兵,败阵后,少数残余者几经磨难逃到此地,将藤甲装束形式保留了下来。  每年正月间和六月六,歪寨村民表演藤甲舞舞蹈之前,先祭拜藤甲祖神,叙述有关藤甲的历史。跳时,人们身穿藤甲,手持盾、矛、弓箭、刀、枪等器械,用铜鼓和皮鼓伴奏,舞蹈共有十二路(段),采用铜鼓“十二则”鼓点伴奏,一般由7-8人跳,最多时有16人,男女均可参与。现今老人们只记住了第一段部分鼓点,其余的铜鼓鼓点基本失传。过去,村里有一面铜鼓,通过老人回忆,画出了铜鼓面的图案,并认为与其他民族或村寨使用的铜鼓在纹饰上有较大的差异。  藤甲舞的完整表演,一般要跳8天,从正月初六一直跳到正月十四。从藤甲舞反映的内容划分,大致有3个阶段。早期的藤甲舞,主要以表现战争为主,除藤甲胄以外,手上持有盾、大刀、月亮叉、长矛等兵械,双方刀枪相见时,有严格规范的步伐和动作。随着战争的平息和消亡,藤甲舞逐渐过渡为表现狩猎生活为主,当时歪寨村一带森林茂密,植被丰富,飞禽猛兽较多,人们为了生存而上山捕获凶猛的动物,由于藤甲服具有防身的作用,遇到虎狼猛兽时,人不易受到伤害。这一时期的藤甲舞,人们手持盾、矛、弓箭、箭头、刀等器械。随着农村农耕技术日益完善,农田不断扩大,藤甲的作用逐渐淡化,进入上世纪50年代以后,藤甲舞转变为以民族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为主。  藤甲武士分成两军,分别以铜鼓助兴,鼓点由轻重缓急、单声、连声等方式规定了作战信息,鼓声指挥着各自队伍,分别表现进退、包围、突围,以砍下对方首级(头顶上缨络)多少决定胜负。双人拼斗时全凭自身武功,一旁铜鼓助威,鼓点时缓时急,输赢结果同样以得胜者砍下缨络或对方身上被刺白点的多少决定胜负,一般为10-20分钟一场,中途休息10分钟后重新开战,一场决斗有时难分雌雄,往往打上五六场才见分晓。  今天所能见到的藤甲胄、藤头盔及藤盾牌,是通过仿照遗留下来的藤甲残片编制而成,使用的兵械是综合了战争、狩猎等器械沿袭下来,舞蹈动作、打斗场面的步伐也通过老人们的回忆逐渐恢复。  现今,这种藤甲装束的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范围较窄,仅限于歪寨村老人的童年记忆之中。为使藤甲舞传承延续下去,由村民韦达泽牵头,组织了部分热爱藤甲舞的村民,走访村寨老人,寻找和收集本村遗留的铜鼓文化古籍、藤甲舞的动作及步伐,培训编织藤甲的技术人才,训练表演人才,进一步挖掘、整理这一古老的藤甲文化遗产。目前,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将一套藤甲胄进行了收藏,并向歪寨村颁发了收藏证书。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正计划向歪寨村购买收藏2套以上的藤甲,以供游客参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