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60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召舞?轮子秋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adozeyulan 发表于 2009-10-7 11:1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召”舞是土族人民世代相传承的一种集体歌舞形式,每逢过年过节,迎宾送客,人们走亲访友,相互祝福,呈现出一幅喜庆景象,在这些愉快的日子里,歌舞“安召”也是跳得最欢快时刻,土族“安昭”,土族语称为“千佼日”,意为“弯曲”或“转圈”,因歌词衬句有“安昭索罗罗”、“安昭——昭应昭呀”等,故名。“安昭”是一种无乐器伴奏、以歌的旋律节奏引导相伴的集体舞。舞步轻盈,姿态优美。其形式是一人在前领舞领唱。众人紧随其后,伴歌伴舞,伴唱歌曲的衬词。其舞步动作是;先弯腰,尔后前进,迈第一步的同时双臂向右摆动。迈第二步时又向左摆动。迈第三步时左脚高跳,随之两臂上举并向右转体一周,即完成一组舞蹈动作。如此循环往复,绕场歌舞跳跃,尽兴方止。
“安召”舞的唱词内容广泛,歌词一般三句成段,三段为一组,从问答形式到庆贺丰年以及辞旧迎新、赞颂祝祝福、祈求吉祥如意、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等,边歌边舞,歌舞结合,舞姿态古朴内在且优美、平稳。主要曲目有:《安昭》、《拉热拉毛》、《尖尖玛则》、《兴马老》、《嫂老老》、《召引召》、《拉莫沿召》等。其音乐特点是常从主音下方四度为起点五声音阶式上行级进到最高音,形成高、低相距八度的旋律。歌舞形式是:大家拉一个圈,其中一、二个人领舞,这位领舞人也是领唱人。领舞人边舞边唱舞曲内容,大家尾随后面边舞边唱舞曲衬词句。
土族“安召”舞中大多数是三拍子的节奏,这种节奏,反映土族歌舞音乐独树一帜的特点。舞曲的曲式结构为上下二句式,领唱与和唱各唱一句,两个乐句的终止和半终大多为调式主音。曲体上下结构明显,有时少量出现装饰音,在曲调中起着华彩作用,使民族风味更中浓郁。大部分歌舞的领唱平稳含蓄,众和部分气氛热烈奔放,呈现出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欢乐气氛。土族“安召”舞曲,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在节奏、旋律、调式上除如上所说的特点之外,也像其它民间艺术形式一样,体裁广泛,形式多样。如在节奏上,虽以三拍子为主,也有二拍子节奏出现。二拍子节奏在土族“安召”舞曲中,强弱更为分明,同舞蹈起止紧密结合的特点体现得更加细腻。调式为五声徵调,骨干音以羽音为主,这个旋律特点在土族音乐中常见,在“少年”中五声音阶调式以角音为主。以上两种可归纳为同一种类型,是土族民间音乐的旋法特征之一。
转轮子秋是土族民间娱乐活动,有安召舞的内容,又有体育活动的特点,是土族男女老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之一。每逢腊月,辛苦了一年的土族人民象其它农耕民族一样,有了歇息的机会,寻找一些自己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如老人们喝酒、唱酒曲,年青人们转安召、拜师求艺学习传统宴席曲,阿姑们学刺绣学哭嫁歌等,延续着本民族民间艺术和文化传统。转轮子秋也是这诸多活动中的内容之一,腊月、正月是“卧车”和“卧辘辘”的时期,意思是劳作了一个的农具也暂时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民间的轮子秋是用农具拼凑成的,这更贴近生活,独具风格,开始将大板车的车板棚卸掉,将车轴边同轱辘竖起,底扇压上辘辘,顶扇绑上横杆,横杆两头拴上秋千,打秋千人坐在两头,由他人推动横杆,车轮开始旋转,围观的人讴歌助兴,青年男女在轮子秋周围转“安召”舞,唱“安召”舞曲。歌声笑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土族人很重视吉祥,轮子秋一架起,男女老少均要来坐上面转一转,据说转了轮子秋,就会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兴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甚至消病除灾,招财进宝。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民族的繁荣,土族之乡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活跃。1979年后,东沟大庄村等地农民对轮子秋进行了彻底的改进。用钢管、钢板、钢丝做轮盘、底盘,装上滚珠、轴承,饰以火炬、围裙、丝稠、彩穗,音乐选自歌剧《拉仁布与吉门索》(马占山曲),使古老的轮子秋在现代的技术的改造下焕发了青春,它在土族之乡转得更欢了。轮子秋在我县的传统节日和民间集会上参加演出,深受各族群众、不同阶层人士的欢迎。轮子秋也成为农民运动会、民族运动会的表演项目之一,轮子秋表演队曾先后参加了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和昆明市举行的全国第二、三、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在昆明运动会上荣获表演一等奖。此后,在类似运动会上屡获殊荣,并于1997年专程去香港演出,受到香港观众的高度评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