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56民族之一:达斡尔族转自《多特论坛》2007年2月27日
达斡尔族简介 在中国东北富饶美丽的 嫩江两岸,生活着一个以农 业为主兼事畜牧业和渔猎业 的民族——达斡尔族。达斡 尔族有132394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 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地。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有布特哈、齐齐哈尔和新疆三种方言。由于达斡尔族长期和当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大部分人兼通汉、蒙 古、维吾尔、哈萨克、鄂温克语。 “达斡尔”是达斡尔族自称,由于音译不同,曾有过“达胡尔”、“达呼尔”、“达古尔”等不同的写法 。“达斡尔”之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根据有关文献记载、传说以及达斡尔族的语言、地理分布、生活习俗等 方面的研究,达斡尔族与古代契丹族有渊源关系。
介”字房·“蔓子炕” 达斡尔族的村庄都具有独特风格,依山傍水,风景 十分秀丽。房舍院落修建的十分整齐,一幢幢高大的“ 介”字形草房,给人一种大方粗犷的印象。家家户户都围着红柳条编织的带有各种花纹的篱芭。院落严谨,马棚和牛舍一般修筑在离院较远的地方,保持干净清洁。 达斡尔族的住房多以松木或桦木栋梁为房架,土坯 或土垡为墙,里外抹几道黄泥,顶苫房草,二间、三间、五间不等,二间房以西屋为卧室。东屋为厨房。三间 或五间以中间一间为厨房,两边为居室。房子一般都坐 北朝南,注重采光。窗户多是达斡尔族房屋的一大特点。居室的南、北、西三面或南、东、北三面建有相连的 三铺大炕,俗称“蔓子炕”。蔓子炕保温性能好,是达 斡尔族人冬季不可缺少的取暖设施。 达斡尔人的居室以西屋为贵。西屋又以南炕为上, 多由长辈居住。儿子、儿媳及其孩子多居北炕或东屋。西炕则专供客人起居。炕面大都铺苇席或毛毡等。
一首摇篮曲 轻轻摇晃你那榆木摇篮, 安详地睡吧,太阳为你露笑脸, 轻轻摇晃你那柳木摇篮, 安详地睡吧,妈妈守在你身边,…… 这是达斡尔人传唱已久的一首摇篮曲。 摇篮达斡尔人的传统育婴工具,颇具民族特色。它象一叶扁舟,半倾斜地悬挂在屋梁下。这种摇篮多用榆 木、柳木或李子木板制成,长约0.9 米,宽约0.33 米,高仅0.15 米左右,头部微翘。里面以皮子为衬,外面多饰以花布。使用时将婴儿放在里面,用皮条或布带绑缚即可。摇篮的底部垂饰着许多兽骨、鱼骨等,并钉有一根长长的皮条或绳子。妇女坐在炕上做活时 ,可将此绳缠在脚趾上,只要脚稍稍一动,摇篮即可轻轻地摇摆,下边的骨头也会随之发出有节奏的撞击声。 这声音似悠扬的乐曲,如母亲舒缓的吟唱,伴着婴儿进 入甜甜的梦乡。 由于摇篮是斜挂着的,所以婴儿在上面呈现出一种似乎站立的姿态。这样,他可以随时看到正在做活计的母亲,可以看到其它景物,而不至于哭闹。 “察恩特宴”与“偷酒杯” 按达斡尔族的婚俗,订婚以后,男方要择吉日过礼,即送“察恩特”(彩礼)。察恩特包括猪、酒、糕点 等,一般是由未婚夫和其长辈陪礼人送到女方家中。这一天,女方家则要摆设察恩特宴,款待贵客及同家族的人。 在察恩特宴上,未婚夫要向女方父母及其他长辈敬 酒、磕头,正式认亲。老人们则赠给未来的姑爷钱、钱搭子等礼物。席筵上双方还要互致传统的祝词。男方陪 礼人先道:“贵方的少女我方的郎,千里姻缘系双方。选择这良辰吉日,我们将微薄的察恩特献上。山间的幼 松稚柏,今已挺拔健壮,英俊美丽的少男少女,都已长大而且年貌相当。为祝贺两家美好的亲事,我把喜酒斟 满举起,光临的众族胞和亲戚,请接受这虔诚的心意”。女方的父亲接过敬酒,回唱道:“为着我们联姻和睦,道远路遥让您饱受辛苦,送来的察恩特项目,请求您代我向族亲们备述……”。优美而有趣的祝词,使喜庆 的察恩特宴更加欢乐、热闹。 在达斡尔族的婚礼中,送亲人包括男傧相“花大” ,女傧萝相“活多沃”和新娘的弟辈“库吐鲁”。当送亲人陪护着新娘到达男家后,新郎家要对送亲贵客格外 加以关照,未进门,便先敬“进门盅”,进屋后又要设“接风酒”,可谓细致入微,唯恐慢怠礼不周,但宴席间“花大”们往往还是故意横桃鼻子竖挑眼,“库吐鲁”们则一边吃喝,一边偷酒杯、筷子、碗碟等藏在身上 ,借以捉弄姐夫和陪客。因为达斡尔人认为,酒杯是为新郎新娘准备的量粮食的斗,碗碟是盛粮食的箩筐,都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因而席后男方发现少了东西, 便开始搜查,搜出便罚“偷”酒杯者喝酒一杯,“偷”碗者喝酒一碗,第二天,送亲人准备打马回程时,也伺机“偷”走几个酒杯、碗碟,待新郎带酒追来,才肯归还。
达斡尔族婚礼。男方父母在门口敬双杯酒欢迎女亲家。
涂抹黑灰兆吉祥 春节,是达斡尔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节日来临, 人们便停止劳作,张贴年画和对联,准备手扒肉等各种美味佳肴,并走亲访友,开展各种娱乐活动。一直到正 月十五,春节活动才算结束。正月十六,勤劳的达斡尔 人便要开始远出行猎或备耕工作。这一天,达斡尔人称 之为“霍乌都如”,即“黑灰节”。清晨,每家长者都 要早早起来,给每个人额上抹上一个黑点点。年轻人则 手涂抹油的锅底黑灰,争相涂抹在对方脸上,以此互相 取笑逗乐。因此,这天早晨,少男少女们的面孔,常被 抹得黑油油的。达斡尔人认为,这种抹黑娱乐,象征着吉祥,好事不断。
传统体育——曲棍球 达斡尔族人民素以骁勇强悍著称于世。自古以来就 善于骑射、摔跤、打曲棍球。曲棍球,达斡尔语称“贝阔”,是达斡尔族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近些年来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不少优秀人才,既为国家争了光,也赢得了“曲棍球之乡 ”的美誉。 达斡尔族曲棍球的球棍,一般柄长约0 . 9 米,多 用下端弯曲的细柞木制成。球用杏树根或毛毡做成,大小与网球相似。原始的打法无射门之说,双方各划一界 线,打过界线就算胜利了。正式比赛,需在相距5 0 米远的场地两端各设营门,球击入营门才算获胜。 每逢年节或喜庆的日子,达斡尔族同胞都要举行“ 贝阔”比赛,无论是身强力壮的青少年,还是两鬓斑白的老人都要挥杆上阵,鏖战一番。更有趣的是,他们还 喜欢在夜间进行火球比赛。火球用桦树上的白菌疙瘩制 做,球体抠空后浸进松明等易燃物,或用毛毡球浸沾油 等易燃物。开球时将球点燃,使其借助风力燃成小火球 。随着双方队员的激烈拼搏,火球在夜空中穿梭往返, 划出一道道绚丽的弧线,颇为壮观。
达斡尔族食俗 以粮食为主食。主食中以稷子米和荞麦面为主。达斡尔族的面食以荞面为主,有刀削面、刀切短面条、揪面片、手指压柳叶状面条,和用拇指在另一只手掌上碾成的薄卷片等,这些荞面食品都直接在牛奶或兽禽肉汤上煮熟。肉食过去曾以野生动物为多,有狍子、鹿、驼鹿、野猪、黄羊和飞龙、沙鸡、野鸡等。随着狩猎业减少,家养的猪、牛羊、鸡成为主要肉食。达斡尔族喜爱吃手把肉和片白肉。 平时,喜用肉炖蔬菜。常吃鱼,主要烹调方法是清炖和清蒸。 达斡尔族房前屋后常种有各种蔬菜,除了大量应时吃用外还加工成酸菜、咸菜、干菜,以备冬春食用。最有特色的是用刀将豆角和西葫芦削成细长条,晒干后编成股储存。达斡尔族妇女还采集柳蒿菜、山葱、山芹菜、黄花等野菜,煮熟食用。 饮料有鲜、酸牛奶、奶酒、奶米茶等,奶米茶是把少量稷子米炒有轻微煳味后,加牛奶和水烧煮即成。达斡尔族妇女还喜把采集的稠李子、山丁子、榛仁等磨为合成粉,饮用时冲入开水,拌白糖做成类似面糊的饮料饮用。味道可口。 典型食品有:①燕麦炒米、面。达斡尔族野外劳动中常用的食品;②“瓦特”和“希日格乐”。达斡尔族的两种糕点食品,常用于节日、订婚喜事和葬礼时招待宾客和乡亲;③“拉里”。牛奶熬的稠粥,用稗子米或荞麦脐子加鲜奶或酸奶熬成,拌黄油和白糖食用。食用时,需请亲戚邻里前来品尝,以示亲邻和睦,牛畜兴旺。
达斡尔族熏烤牛肉干
在肉食中有牛、羊、狍、禽兽肉等,人们最喜欢的是吃手扒猪肉。达斡尔族熏烤牛肉干,以备长期食用。 燕麦食品
燕麦叫“花林坡”,带有狍子肉或牛奶的燕麦粥叫“花林坡巴达”。这是达斡尔人尤其老年人爱吃的一种饭。 炒熟的燕麦面粉叫“哈格”;炒熟后碾成的碎粒叫“欣特勒”。哈格和欣特勒常拌白糖、黄油牛奶吃。由于哈格和欣特勒抗饿性强,干燥,便于携带,受到猎手、放排人、农民的欢迎。
达斡尔族特产
刺绣和剪纸
刺绣和剪纸等艺术是达斡尔族妇女智慧的结晶。刺绣范围很广,鞋尖、枕顶、烟荷包、枕套、幔帐、台布、被褥套等。所绣花纹明快生动,自然朴实,调色和谐,层次清晰,给人以动感和生态感。而剪纸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在造型艺术中形成了独立的一种艺术,采取以云圈纹为主的多层次的连环、对称、辐射的形式。用来做刺绣艺术、桦树皮器皿造型艺术装饰纹样的底样;也有的做天棚风口周围的装饰图案等,其艺术效果是多层次的粗扩而豪放的风格。
达斡尔族地区文艺
“包格台勒贝” 鹿棋。达斡尔语称为“包格台勒贝”。在民间下鹿棋较为普遍。有两只鹿的棋子,二十四个士的棋子。两人对下,一人拿两只鹿棋子放在两座山口,拿士棋子者将八个士放在棋盘里的正方形四周八个点上,鹿棋走一步,拿士者下一个士,直到把十六个士棋下完后;再去拿棋盘上被鹿吃剩下的士,目的是把两只鹿围困住。鹿在棋盘的直线上越过士跳到对面的空点子上,即把士吃掉;士在避免被鹿吃掉的情况下,设法引鹿上山或将鹿围困在棋盘的死角里困死。其他娱乐活动还有围棋、踢牛毛球、滚瓦饼、玩打猎活动等。
阿涅卡 阿涅卡。达斡尔族少女普遍爱玩的传统游戏,达斡尔语意为玩具人。一般用纸制作,也有用桦皮或布制作。玩具人高约五十左右,服饰也各不相同。造型美观,服饰鲜艳,并赋予各种生活内容。用于来玩出猎、串门、采购、挤奶、求婚、结婚、采集等各种游戏,一玩可几小时,极富有民族风情。
达斡尔族说唱艺术——“乌春” “乌春”也称“乌钦”,由1人说唱。一个完整的“乌春”由序、正文、结尾3个部分组成。一般是一曲至终,专曲专用。多演唱达斡尔民间长篇故事,如《仙鹤之死》、《母鹿、子鹿对唱》等,有的是改译的汉族古典作品,如《西厢记》、《三国演义》等。这种形式在民间流传很普遍,几乎所有村屯在年节期间都有艺人演唱。
达斡尔族旅游 达斡尔族最大的节日是春节。腊月三十要祭祖、扫墓。除夕,欢乐通宵。一,晚辈一起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少,逐户互拜,一直热闹到初正月十五。清明、端午、中秋节和十月初十的千灯节亦是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
“布图” 除夕,即大年三十,达斡尔人称“布图”。“布图”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封闭的意思,一层是完成的意思。全年过完了,老天爷把这一年在三十夜里封闭掉了;全年过完了,一年的事情至这最后一天全完成了。除夕的高潮要从傍晚开始到深夜。傍晚,太阳未落之前,各家各户就点燃上了大门正前方的粪垛。一屯十家百户的烟火,使整个屯子笼罩在层层缭绕、徐徐升腾的蓝灰色暮霞之中,呈现出一种和睦吉祥、安居乐业的节日气氛。男女老少都换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都在吉祥、和偕的气氛中围坐炕桌,进入过年的第一餐——除夕晚餐。并祷告新的一年里人畜安康,五谷丰收。初一是春节的高峰。清晨人们争先早起。在院内西置一桌子,摆上供品,祭祀天神,并开始拜年活动,直到初五。首先是晚辈到长辈前拜年问安,长辈用吉祥语言祝福,然后互相串门,走亲戚拜年。节日期间,文娱活动丰富多彩,有打曲棍球、跳舞、唱歌、玩踝骨、玩纸牌等等。
阿聂节 阿聂节: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是达斡尔族最大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认真对待。全家从过了腊八就开始忙,母亲仍给子女赶制过年的新鞋新衣,做“西日格勒”点心等;男子汉们则进城办年货—酒、年画、对联纸、鞭炮等。二十九那天,忙着写对联,贴对联。大小门上、隔柵上,到处贴上新鲜的对联,墙上的年画和窗户上佛龛下的彩色挂笺,更是给家家户户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