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问问自己要用相机做什么,更侧重于哪个方面。一般来讲,追求全焦段,更大的原因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买相机是为了什么,而这也成为购买设备最大的浪费。面对“干什么”的问题,我主要归结:风光、人文(旅游)、人像、微距、野生动物五个方面。1、风光:这个题材是很多影友喜爱的,我在初学摄影的时候也是从这里开始的,这个题材中也有众多的DX,也就是这个题材有DX评论:就象中国人打乒乓球,大家都能上手打几下,但高手却少之又少。这个论点我很赞同,不过这不代表一般人不必涉及,毕竟我们的口号是“玩的高兴就好”。通过对若干DX风光PP的观赏,个人感觉使用广角或者超广角还是很有优势的,虽然也有用长焦的,终归还是少数派。当然,如果你在这个题材上还在一味的讲究清晰度,那你就不应该在135规格中娱乐,这是另一个范畴,就这个问题有DX说:有点悟性的直接上哈苏,不走弯路直接8X10!这也是135规格的局限,就是在若干米以远的景物,边长要大于1.5米才能够别分辨,而这也正是中、大画幅的优势。不过对于风光的基本要求就是:“广阔天地,尽收眼底!”因此,如果你决定了这个题材,广角和超广角是你设备中最好的部分。2、人文(旅游):在这个题材中,是要以标准的视角去看待事物,不需要夸张,也不需要刻意描述,总的来说就是用平凡的视角,讲述平凡的故事,来表现不平凡的内涵。因此,标准镜头就成为首选,这也包括标准变焦镜头,自然在这个方面的投资是应侧重的。一般来讲,标准的范围是在24~70mm焦距之间,24mm是超广角的开始,对题材有夸张,70mm是中焦的开始对题材有刻意描述,因此24-70mm之间最为适合这个范畴,旅游摄影也包含在这其中。3、人像:这是在常规题材中耗费最巨大的,他需要以清晰度为前提,实现浅景深,大视角等等条件,往往需要追求超大光圈的定焦镜头,同时也是对器材要求最为苛刻的。对于人物的绝对突出主体不能改变的条件看,设备的追求会达到顶级,需要若干名头靓镜,用大光圈把人物剥离环境。但当有了一大把的镜头之后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也就是一、两支。至于具体用什么好,我想没有什么人能够回答,这里再引用一位DX的话:没有人能说出用什么镜头拍美女好,就象没有人能回答什么样是美女!而我也站一回巨人的肩膀,把这句话扩展一下:“没有人能说出用什么设备拍人好,就象没有人能回答什么人好看。”很可惜,我就涉足了这个题材。4、微距:如果你对微观的世界充满好奇,那么恭喜你,你选择了相对廉价的题材。通常在1X-5X之间的摄影叫微距摄影,如果超过5X就会称为显微摄影,这样专业的题材应该不会有太多的人涉及。在微距这个题材中之所以说廉价,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在这个题材中,有多中途径获得1:1或者以上的效果,其中就有很多廉价选择,比如近摄接圈、近摄镜、反接环等等,很多附件三、四十元就可以购买,而另一些设备甚至可以通过DIY的方式获得,网上有很多关于环形灯和环形闪灯的制作方法;另一方面,资源配置简单,在一个机身、一支旅游级镜头、一个微距镜头、一个闪灯、一个三脚架的条件下,基本可以完成整个的个人摄影体系,甚至不用专业的微距镜头,而是选择廉价的定焦镜头,采取反接方式就可以实现,而对于机身,最好的选择却是拥有1.5或1.6或2倍倍数的高像素APS-C型机身,这是因为在有转化系数机身与全画幅机身相比,在相等放大倍率条件下,APS-C机身上的镜头,有更远的对焦距离(便于布置灯光),有更长的景深,而在相同对焦距离的条件下,能获得更大的放大倍率(全画幅中1:1可以拍摄4cm大小的物体,APS-C中可以拍摄2.5cm大小的物体),再通过大像素的裁剪,可以获得更大的放大倍率。第三方面,就大家常常说的“微距无弱旅”的问题,经我的使用感觉并不完善,我总结的是“近摄无弱旅”!不管实力多么薄弱的镜头,在近摄的条件下都有非凡的表现。就象EF 50mm f1.8和EF 35mm f2等等都能体现,但使用这两支镜头拍摄3米以外的景物时,其性能和可靠性就存有疑问了,再用相同规格(最大光圈不同)的高档次镜头时,感觉就是远近皆能了,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镜头好坏的根本区别是在于是否属于全能型选手,能排除天气干扰因素,拍摄远、近景物时都有优异表现的,就是好镜头。希望我的结论是正确的,也希望各位DX在谈论XX镜头好时,不要总是用近摄题材的PP来展示,这不能说明一支镜头真正的实力。说到底,在微距题材上,原厂与副厂同规格镜头之间成像差别并不很大,佳能EF 100mm f2.8的镜头已经很好了,至于180的那支,就要看自己是不是虫虫特工队了。相比之下,100mm左右的微距镜头更适合日常使用,可以拍胆子、体型稍大一些的昆虫、可以拍摄花花草草,也可以拍摄一些小品(桌上小景),再乘以转换系数,会把微距的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5、野生动物:想要打鸟,先买大炮。想要涉足这个题材,一切都会是最顶级的,顶级机身,大炮镜头。有人问我我买一个EF 400mm f2.8 L IS镜头和一个450D带手柄的机身不就好嘛,还带无损1.6的边倍镜呢。我的解释是:450D有能看清楚50米开外的取景器吗?再有,即使450D有1D的对焦系统,就450D的双电池并联(手柄)能够及时驱动428巨大的USM马达和IS防抖单元吗?450D和1D的功率相比呢,即使是做的功相同,所用的时间呢?我用1D Mark II 、24-70mm f2.8、550EX在云南八天,拍摄1300余张照片,用了一块电池的一半电量,而我用同样的机身,用EF 600mm f4 L IS镜头,也就是多半天,一块电池就没电了。当然这个题材我尚未涉及,可介绍的经验也几乎没有,就不在众未炮团的DX面前班门弄斧了。四、了解设备,了解器材性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如果你坚持看到这里,我表示非常感谢!在这个环节的介绍中我主要介绍佳能产品,因为我本身就是C家用户,当然,我也很喜欢别家的好东西,比如尼康的D700。1、机身:说到机身,就免不了片幅、像素、快门寿命、感光度等参数,而其他一些硬件条件是机身的必要参数,我们今天仅谈论像素、片幅和感光度。在胶片时代,好象我只勇敢最高ISO400的胶片,而其较粗的颗粒让我比较难以忍受,而且在白天,总是难以使用大光圈。不过相比现在这样天文数字般的ISO,从前是未敢想象的,但从各家高ISO的样片中我有以下感受:一个是当ISO超过800时,颗粒感(不一定是燥点)已经影响照片锐度了;另一个是当ISO超过800时,色彩上也有明显的变化,至少我感觉是变黄色,正红色会偏向橘红色,感觉象有层腊,缺乏层次感,所以在我使用的时候一般不会超过ISO400,以达到较为完美的画质。天文级的ISO,你真的需要吗?为什么在低ISO的扩展总没有达到25或者8的?数码与胶片的ISO25的时候就已经有非常明显的区别了,这是因为胶片与数码都是点阵图结构,135规格的数码相机目前最高也就2400万像素,而胶片可以很轻易的达到“亿”的级别,所以在ISO25的时候,胶片能放更大的照片,而数码却被自己的像素数量限制住了。片幅:自SONY推出A900以来,全画幅好象即将普及,这也是一个趋势,对于我来将这也是个喜讯,因此可以买到更便宜的全副了,但为什么要普及135规格的全画幅?从我用的设备中感觉到,135规格是可以较好控制景深的最小片幅!标准镜头的定制标准是人眼单眼视觉的角度46度,镜头要达到这个标准,就要求镜头的焦距约等于或者近似于片幅对角线的长度,135规格全画幅中一画幅对角线的长度大约是44mm,当镜头焦距是50mm时,视角大约是48度,近似这个值,因此50mm镜头又叫做标准镜头,当然在135规格中,从42mm到58mm都称为标准镜头,在APS-C片幅的对角线大约是28mm左右(各家标准不同),也就是说在APS-C上的标准镜头是28mm,同时,我们也知道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长,景深的可控制性越差,再有广角镜头的变形、透视等使用问题,所以说全画幅还是硬道理。像素:数码照相机以点阵结构成象,像素就一直是关键的因素,胶片也同样是点阵结构成象,只是胶片的成象面积只有36mmX24mm,而像素会轻易达到一亿以上,因此像素的问题并不突出。而数码照相机像素的多少会比较直接的影响相片的质量,但像素一旦超越了500万级,就显的不那么重要了(微距题材除外)。像素只是数码相机的最大成象面积,超过这个面积就会出现马赛克,而决定相片画质的是另一项参数,运算位数(有人叫色位深度)如14bit,这是表示一个像素点记录的数据是2的14次方,JPG格式的照片在一个像素点记录的数据是2的8次方。这也就是为什么800万像素的单反机器照出照片的画质要明显好于1000万像素的卡片机器(当然还有很多原因,这只是其中一个)。那么高像素有什么优缺点呢?优点:1)会使相机相应的提高运算位数保证画质,目前主流的1200万像素的单反相机都是14bit以上的;2)有较大的片幅,为二次构图、裁剪提供保障;3)在方便裁剪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大的放大倍率。缺点:1)成象面积大,给持机带来问题。在胶片时代感光面积就是成象面积,当胶片暴光后形成潜影,通过冲洗成底片,底片上就可以得到一个负像(使用负片),因此胶片的感光面积就是成象面积,至于我们得到的正像照片,是在暗房中让光通过底片,将相纸暴光,再冲洗得到相片,严格的说暗房冲洗照片是另一次的摄影过程。在数码时代,这个过程被合并成一次,从感光元器件(CMOS、CCD)感光,将感光后的电信号传给中央处理器进行运算,并将运算结果储存在记忆卡中,这个过程就完成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感光元器件并不成象,仅仅是完成感光的工作,成象的过程是由中央处理器完成的,因此你采用多少像素,就决定了成象的面积。持机难度的加大正如佳能对“跑焦”的解释“是把一个微小的误差无限放大的结果”。而手持相机拍摄,如果我们用胶片,手持出现0.1mm的移位,放大到16寸的照片是不显现的,但是使用数码相机,就会让这个位移暴露出来,目前我用EOS 20D和XB在1/1000秒的快门下,不敢保证100%的持机稳定(我用EOS 5、XB、550EX,用1/30秒,放大16寸没有虚边的)。2)像素增大会给记忆卡、计算机带来考验。在RAW格式拍摄的条件下,EOS 20D(820万像素)拍摄一张,大约是7.4MB,在photoshop CS2中打开并转成TIFF格式,会得到一张46.8MB的照片,用同样的方法操作EOS 1Ds Mark II(1670万像素),会得到14.6MB的RAW文件,146MB的TIFF(如果你用EOS 1Ds Mark II拍JPG的照片,我只能说“玩的高兴就好”),在运算处理46.8MB的文件,再使用图层处理,对计算机是多大的考验呀。3)对镜头要求提高,在使用高像素的相机时,由于成象面积大,感光元器件的感光要求提高,要求大幅度提高中心照度与边缘照度的一致性,稍有暗角的镜头在这里就会暴露无疑,曾经的牛头靓镜,也让人难以忍受,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佳能EF 16-35mm f2.8 L,最后不得不从新设计出品(暗角的产生有更大原因是感光元器件的结构,但像素增加,画幅加大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说到这里想起有人问:“尼康为什么总和1200万像素过不去!”其实我想说:1200万像素是综合各个方面因素的最佳方案,如果你一味追求高像素,那你就呼吁厂家推出一台矢量图的相机。2、镜头:我是佳能拥护,对C的镜头了解多一些,但见到了蜂鸟网中DX:pin008,觉得自己是超级菜鸟,他的《佳能镜头逐个挑》我已经拜读多遍,受益非浅,在这里先表示感谢,然后仍砖头(当心呀,树敌太多,找拍呢!)pin008DX接受的各个镜头仅仅是从感性上进行的讲解,尤其是从性价比方面介绍的比较详细,但是对镜头切实的使用感受,好在哪里,差在哪里没有明确的介绍,要想从理性上认识还要去操作体验。说的对不对的还望DX和DX的fans们原谅吧。既然要介绍镜头,那么就要说色彩饱和,锐度高等等,但是这些感官体会都没有明确的参照,什么样的是高,什么样饱和,所以,在这里要先找出一个相对普及,质量较好的镜头进行参照,避免主观感觉从中影响。在佳能产品中,我认为最为合适的是:EF 50mm f1.4,既然要说参数,那么一切都由标准开始。EF 50mm f1.4:锐度高,反差适中,层次丰富,色彩比较平淡,通透性适中。以下所有镜头评判标准,都是参照这支镜头,或者说是相对于这支镜头。我虽然不能象pin008那样介绍每一个镜头,但是我可以介绍到你“烧”到顶级是什么样。广角和超广角:这是一个通透的世界,是一个大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景深就是由远到近都清晰,那么F1.4和F2.8的区别就没有多大了,因此在这里极力推荐EF16-35mm f2.8 L II,一旦拥有,广角的一切就都有了。这个镜头锐度高,反差大,层次丰富,色彩饱和,通透性好、变形小,“L”头该有的一切,它都有了,而且640克的重量也并不算沉,相比其他的广角定焦头,这是更好的选择。其中还可另选三支:1)14mm f2.8,有着更广阔的视角;TE-S 24mm f3.5 L,可以控制形变与透视关系;3)15mm鱼眼,可以得到想要的透视。如果你实在不愿意用82mm口径的镜头,17-40也行,但是价格差一半,质量也是差一半的。标准变焦和标准镜头:这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地段,各有所长,但可以比较明确的说各个家门的24-70mm F2.8镜头都是佼佼者,都名不虚传,都足够好了,如果再想提高,对于佳能用户就只能瞄准定焦的L头,但对于N用户来说,选择就有些难度,大家都在推崇的35mm f2和24-70的差别就是一档光圈和重量的区别,成象上的差异并不明显。在C用户中5018和352的地位就下降了许多,这两支镜头的情况是锐度较高,反差大,层次丰富还比较欠缺尤其是暗部层次,色彩比较平淡,通透性差(使用彩色反转片)。在这个地段的口号是各取所需!有条件就大胆去追求!中长焦镜头:在这个焦段你需要的是什么?**?巨大的镜筒来满足虚荣?还是为裁剪下来的天空?记得DX锦尘对XB的评价是: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我想曾经拥有的人放弃它的原因也就是:1)自己用不上,焦段不合适;2)有更好的替代品了。那么我们追求长焦到底是在追求什么?我认为:1)有绝对突出的主体,也能对主体进行刻画;2)强大的背景虚化能力,让焦外更润泽。但要达到这两个效果就没有别的可以用吗?我觉得用大光圈的中焦镜头在这两个方面更有展现力,尤其是目前比较流行的85、105、135镜头,都能达到上述要求,而且这些镜头中,绝大部分的价格都低于XB(不是所有),只有尼康的1352DC价格接近XB,而这些镜头的刻画力、展现力都要强于XB,其中85mm f1.8是首屈一指,你想过吗,这支镜头也就是2700元左右,甚至是适马105mm f2.8微距(2100元)镜头,刻画能力都很优秀,但焦外的二线性比较明显。综合镜头素质、操控性能、便携性、性价比等方面因素,在长焦部分拥有85、135两只定焦镜头足以,如需再往上的焦段,三脚架就是必须设备了。防抖——你真的需要吗?在很多的影友购买XB和XBIS、XXBIS时对于IS防抖都有偏爱,但是IS(VR)你真的需要吗?防抖(用IS代替)的作用是在一定条件下提高持机的稳定性,以增加拍摄成功率。但是加装IS结构就势必增加镜头的重量,那么你持机的负担就会加大,另外IS结构同样是镜片结构,当同样的光量进入镜头时,多几片镜片后的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如果硬要说XB与XBIS的成象差别,那么XB的成象在锐度和层次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这个差别基本上是由于镜片数量的不同造成的。至于机身防抖,有DX论述过,它的有效范围最高只到1/250秒,用更快的快门就会失效(原因不再叙述了)。记住,再好的IS,也不如一个中档次的三脚架(独脚架)。经过8个下午,终于用钢笔完成了这篇关于设备选取方向的文章了(可惜没有笔记本电脑),每天下午用20元的咖啡来写完这篇文章还是值得的,如果能让正在徘徊的朋友找到方向就更值了,如果能让哪位影友省下160元的设备购置款,记得告诉我,让我也有所释怀。对于文中提到的各位DX,先要表示感谢,因为我都是多次拜读各位的作品才有的体会,对向各位仍出的砖头,也表示歉意,还望各位原谅。鉴于本人才疏学浅,文中一些不对的地方还望大家指正,对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也很高兴答复,最后说一段总结的吧。数码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胶片时代的结束,就以目前来看,数码还无法取代胶片,即使是135规格也是如此,在黑白片上至少是这样的。但是“好镜头、次机身”的时代结束了。在胶片时代,感光和成象取决于胶片和镜头,机身的缺陷与不足可以用经验和智慧来弥补。但是数码时代取决于中央处理器,它要是“笨”了,就无法挽回了。如果它“笨”,就会把很多数据抛弃,以减少运算难度,这是胶片相机与数码相机的根本区别。设备的购置是一样的,不论买顶级产品,还是附带功能产品,用手机、R1、20D、D700还是大马三,对于我们来讲,最后都是一个目的,就是得到美丽的照片,只是操控的过程不同。得到美丽照片的能力不是依靠设备的购置获得的。记得有几年的国际性影赛,最大奖项都是被SONY F717的主人获得的,设备只是我们游戏的工具,只是我们达到目的的工具,当拥有了设备之后要做的不是升级换代,而是发挥最大潜能,这才是用,而不是累。这里的口号是:“玩的高兴就好!”那天,我在鸟巢,看见一位“DX”,用尼康D3机身,**-800闪光灯,腾龙18-250镜头。我心里默默的对他说:“玩的高兴就好!”今天是2008年9月17日,佳能发布EOS 5D Mark II,这一消息让我感到振奋,这并不是日本又多了一个挣钱的工具,而是这一消息是宣布全画幅数码已经到了普及的年代,这是全世界影友的福音,这也不得不让我写2008随笔。子鼠丑牛,寅虎卯兔。我想一切关于中国龙年本命的神话,在这一年要被打破了。十二生肖是我们的文化,今年这样的东方文化开始的一年,随着奥运之声的不断临近,我们有喜悦、有愤恨、有悲哀,也有自豪。当奥运火炬在珠峰传递的时候,我心里充满着自强,当地震摧残着我们同胞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团结,感受到了我们的坚强,当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我更感自豪。一个民族在一百年前任人欺凌任人宰割,而我们仅用了一百年的时间又让我们屹立在了世界民族之颠,这是每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在得到这个结果的过程中,我们也同样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就象在二战的亚洲战场上一样。不管怎样,我们将侵略者赶出了我们的领土,攻破南京城门的部队也被我们歼灭,东亚病夫的称号也变成我们民族身上留有痕迹但已愈合的伤口。今天残奥会也将闭幕,我想从今以后我们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自豪的说:“我是一个中国人!”以后对于日本的态度:只要不损害中华民族的感情就不要抵制,只要告诉它,我们有资本藐视!别再为日本的什么东西是好是坏争论的面红耳赤,我们只要拿来用就好,玩的高兴就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