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多年前,郭定琪的祖辈从福建惠安百崎镇出发,登陆沈家门后,这批回族先辈在码头打牢了缆头,这一拴就是百年。百年的沧桑,百年的迁徙,逐步形成了沈家门目前的回族群落。 从舟山先民的组成来看,主要来自三股移民力量,除了从福建惠安迁徙而来的回族人外,还有从温、台、甬等浙东浙南沿海涉水而来的人员。目前,定居沈家门的郭姓人家基本都是100年前那批溯海上丝绸之路北上的回族人后裔。 现任普陀区少数民族联谊会会长的郭定琪回忆说,当时从惠安百崎迁徙而来的回族人,集中居住于沈家门的东、西横塘和新街、中大,这些地方也就是当时所谓的“沈家门”。回族人带到沈家门的有糖、木材等特产,然后从舟山捎去细糠、番薯皮等,发展了海上贸易。为了免受盗贼侵害,当时的“沈家门”回族聚居地有地方保卫队,相当于联防队,由各家商铺联合出资聘请。 郭定琪的祖父当年经营着一家商铺,出售斗笠、草席、桅灯等船用物资,并开设栈房供鱼货保存之用。也许是家族血脉中有着经商的传统,郭定琪退休前一直在普陀烟草公司担任要职。 1982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时普陀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有200多人,这使得政府部门意识到需要有个少数民族的联络机构加以协调管理,谁来出任这个纯民间机构的“掌门人”?1983年,郭定琪被推上了全市最早的少数民族实现自我管理的岗位。 “当时的称呼是普陀县少数民族联络组,办公地点就在我的办公室。”郭定琪那时是普陀烟草公司副经理,除了要主持联络组日常事务外,活动经费更是需要郭定琪想办法解决。 1991年,联络组改名为普陀区少数民族联谊会。15年后,历经三届改选,郭定琪仍是这个松散型组织的“掌门人”。多年来,普陀区少数民族联谊会积极发挥党和政府与少数民族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帮助少数民族人员做好民族成分的认定;组织人员参加了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在重阳节之际,走访、慰问为少数民族联谊会和促进民族团结辛勤工作的老同志;多次走访慰问普陀区内贫苦少数民族人员…… 郭定琪之子郭黎明现在是定海华之友超市经理,继承了家族经商传统,也算是个职业经理人了。郭定琪的女儿也在一家商业单位上班。郭定琪经常教育子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商之道,义重于利”,对于在工作中支持、帮助过自己的人,无论其身在何处,都不能忘记别人的好。 联谊会副会长沈士军说,老郭挂在嘴边的话是“奉献与回报永远不能划等号”,为了普陀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奔波操劳,老郭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理事及众多会员们。 2005年,普陀区少数民族联谊会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