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1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们的生存方式就是哲学”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fumysupine 发表于 2009-9-21 17:5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敬畏”  来崇拜自然  余秋雨对黔东南的各少数民族崇拜自然的生活方式很敬重。“汉族一些文人提出人定胜天,但把人和自然的关系搞错了,人没有那么伟大,自然不是那么可以任意糟蹋。”  这之中,岜沙给余秋雨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在岜沙,树象征一个人的全部生命,从小孩出生、结婚生孩子到生命结束,都与树的生命相连,特别是人死后,是与树同眠于地下,地上,种上新的树。这样的葬礼有着宏观的诗意。余秋雨说,“比现在我们的各种生命开始和结束方式更精彩。”“我想以后中外的游客将会以非常仰望的态度面对这种生命价值,他们没有出现哲学家,他们这种生存方式就是哲学。”余秋雨感慨万千。  对于黔东南的建筑,不管是非常旧的还是比较新的,都色彩低调,与山河连为一体,保存着对大自然的谦恭。余秋雨认为,黔东南在生态方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爱的课堂。“黔东南虽然不能解决全人类的问题,但是可以来忏悔,明白人应该谦虚地面对一切自然物,他们用那么低消耗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一生。虽然这是由贫困造成的,但是长久的贫困慢慢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就是对自然的谦恭,贫困转化成了文化,我们不要重复贫困,但是我们要吸取文化,这是黔东南对现代生存的第一个启示,以敬畏来崇敬自然。”  旅游业  会破坏原生态吗?  旅游业会不会破坏原生态?  这是长期以来一直争议不休的问题。  “会有点破坏这是肯定的,加强管理就好了。但是,一些人有一个错误的幻觉,以为我们看到的原生态是千古以来都是这样的,其实不是,我们为什么当时定的时候讲不是原生,而是原生态,这是原生的状态,我强调态的问题,它是状态。”余秋雨说。  有人认为比较淳朴的村寨的农民,在跳着比较原始的舞蹈,这就是原生态。但余秋雨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那是他们“在延续现代人的路子,他们也看电视也读报,他们已经是现代人,即使这么表演,却已经带有状态性质。所以,你们不能按照考古学的要求来要求原生态。考古学和原生态是两件事,所以我希望雷公坪上面发现碑的地方,按照原来的情况保留。先不要搞成一个伪造的军营,但是其他地方我前面讲到,母亲和祖母理解的不一样,女儿和母亲理解的不一样,但是他们和自然的关系基本在延续,他们的生活方式在基本延续,他们的思维方式基本在延续,这些保存下来就基本上是原生态了,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不要用过多的严格的学术要求,去要求我们好不容易打造起来的原生态的状态。”  与此同时,“如果我们不发展旅游,不获得自我认定的过程,不获得发展所需要的经费,原生态资源可能很快就没了。好多学者是单向思维,他以为保存在那里,到处都是博物馆。其实,如果不开发,很快就灭亡了,房子很快就变了,盖了水泥厂了。如果不发展旅游的话,那个毁灭无形中会变得极高。只有让目光聚集,让很多人关注,原生态才能保存好。”  余秋雨说,不光是黔东南,全国开发景点的地方进入了一个误区,我们捧着大文化,苛求小文化。我们是碰着大文化,就说我们没有文化,文化分很多形态,他的最高形态是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各民族都是如此。文化中间形态是公共审美和历史故事,低级形态是玩弄概念和姿态,很多学者在弄的,这是最低级的形态,这是文化最要不得的。我们不能碰着大文化苛求小文化,我们想的旅游口号不重要,大家不要对旅游口号和城市的定位过多的苛求,没什么大意思,就是玩概念。  现在杭州的旅游业非常发达,这些年来九寨沟也很有名,但是也没有什么口号,美丽就是美丽。“我们现在的有些口号可以商榷,比如我们这是歌舞之乡,这就首先就拒绝了不喜欢歌舞的游客,因为不喜欢歌舞的游客很多很多,这样口号至少拦掉了一大半游客,自己设定了限制。口号实际上没价值,至少我说明这是小文化,我们不要落在这一点,真正大的东西不是要通过炒作、策划。”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以为一个地方旅游好是做宣传来的,但是宣传来的却只能是背包客。可事实上,“一个地方的旅游是不是进入轨道了,是看他有没有排入国内几个主要旅行社的线路图,因为现在中国人的旅游主要交付给旅行社,这是一般层次的。如果是高层次的,就是世界级的旅行社把他排入了路线图,那比如像现在丽江是排入了,每天必须要这么多外国游客来。按照旅行社的要求建造,他们帮我们做推介,做宣传,不安全是怕买不到车票,找不到旅馆,在关键时刻找不到医疗。这一切都要找旅行社,比较层次低的是本地旅行社,这不太解决问题,一定要出发地旅行社,排入他们的线路图。最高层次的是,排入国际的旅行社,国际的旅行社都虎视眈眈地看着中国,联合国都说最佳的旅行社目的地是中国。”  并且,“我们要减少学者和政府官员的,要增加旅行社的调研,在景点上最缺少的是旅游管理人才,最关键是在瑞士洛桑成立了一个旅游管理学院。管理学院里面的人才是把世界旅游业支撑起来的骨干,要全力培养适合我们的旅游管理人才,懂点英语,到那里培训,这样我们的旅游就发展起来,强大的旅游人才队伍还没有形成。”作者: 潘丽娜 本报记者 杨雄 罗晓松  编辑: 李茂原地址:(51.69 KB)</em><div  class=[/img]<div class=[/img]下载次数:142007-7-26 10:2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