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71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凡忠:从打工创业者到“中国十大儒商”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treatydeices 发表于 2009-10-11 18:3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凡忠,男,瑶族,湖南永州人,1972年生,中国十大儒商、首届中国创新杰出人物金像奖、中国当代百名知识型青年企业家、中国民营企业家社会贡献大奖、2006年度中国爱心人物、中国行业著名专家、香港商学院MBA、新闻学研究生,青年作家、诗人、报纸收藏家、慈善家、国际儒商学会会员暨东莞分会理事、企业文化传播与研究实战派专家,人生激励与潜能开发训练师,现任广东东莞市凡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维美广告设计印刷公司总经理、曾凡忠教育发展基金会创办人。先后从事教师、秘书、编辑、企业报主编、广告策划设计等工作。2000年初南下东莞,次年创业,三年来所创办公司已经成为珠三角地区设计印刷企业报刊最大的专业化公司,荣获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全国优秀报刊设计一等奖,服务客户有世界百强、跨国公司、港台日韩美等企业上百家,公司先后成为中国第三届国际汽车博览会参加单位、中国第十届广告艺术节特邀单位,荣获国家金贸工程“诚信企业”、“2006中国最具人气企业”荣誉称号。

曾凡忠,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创办了个人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山区教育事业,先后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宁夏等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含募捐)百余万元,资助数十名失学儿童上学。1999年10月,花费千元举办首届(永州)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大型个人集报义展,1999年12月花费数千元举办迎澳门回归剪报巡回义展,2005年11月举办东莞市首届千份珍稀报纸展,先后十余万人观展、留言。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有“曾凡忠全国巡回励志演讲报告会”、“曾凡忠著书义卖助学”等活动。举办励志演讲培训课程近千场,听众受益者达数十万人。著有《大脚走天下》、《儒商是怎样炼成的》等两部。

曾凡忠,广结良朋,兴趣广泛,喜爱文学、收藏、音乐、书画等,先后在中央省市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500余篇,获全国十佳诗歌新人、1992现代主义诗歌群体大展一等奖等全国性奖励二十余次。收集有各类报纸100000多份,10000多种,集报成果载入“中国之最”,并创办中国首家企业报刊收藏馆,填补国内外空白。系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乡土诗人协会、当代校园诗人协会、收藏家协会会员,全国第二届“名星杯”诗书画影评委会委员、郑州青年音乐家协会会员等。

曾凡忠出生于七十年代的湖南永州市一个瑶山,他从小就是个苦孩子,七岁那年,身为山村医生的父亲却无力治好自己的病,就这样,扔下他们母子六人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母亲带着小凡忠和四个弟妹艰难度日,凄风苦雨,母亲艰辛地在田里地里劳作,供孩子们读书。凡忠12岁那年,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这十几元学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学校与课本,每天帮着家里干农活,砍柴、放牛、割草、总是提着一根小扁担,包着几个煨好的香香的红薯上山砍柴,弯弯的山路像命运的绳子,束缚着他,他想我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山外呢?作为家里的长子,他希望能多帮母亲多挑一点柴,给家里换点灯油和买盐巴的钱,每天不是上山,就是下田地,采茶叶、摘。杨梅、香藤、山樟子什么的,什么可以卖钱采摘什么。然后把采摘回来的茶叶、杨梅挑到二十多里的山外去卖,十几岁的孩子,每次卖完东西,连三分钱一根的冰棒都舍不得吃,有时饿得难受,他真想到街边的小食摊饱餐一顿,馋得口水直流的他知道,家里正等着他手中的钱去给弟妹交学费、还有家里的零用钱,便空着肚子又走二十多里山路回家,饿了,喝口山泉水充饥。后来,家境稍好一点,凡忠又有书读了,学费经常是他到学校放假了,他家才把欠着的学费补交,时常欠着学校的。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每天早早起床第一个到学校,凡忠放学还要做很多家务活或采药、砍柴去为家里挣零用钱,但学习成绩从来都不耽搁,每年都是全班第一名,老师们都很喜欢这个上进心强的孩子。母亲也在他身上看到了希望。上初中了,要到山外去,他每天走很长的山路,还要过一条小河。初中二年级那年,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患上了水肿病,先是双脚浮肿,接着是全身无力,一次下大雨,他被河水冲得老远,好久才挣扎着爬上岸,一年四季他都没有鞋子穿,赤着脚走山路上学的他,却以全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师范学校。那时的师范生学费交得少,还有补贴,终于可以吃饱饭了。第一次有鞋穿,却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大脚因长期没鞋穿而要特别订做的四十五码的大鞋。

因为家里穷,吃得穿得都很差,于是老是被城里的同学瞧不起他这个性格内向的山里娃,他把满腔的热情化作一篇篇优美的散文,投寄到报社,因为苦难的少年人生和深刻的生活体验让他的文章多了一份沉重与成熟,很快他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了,接着又有一首诗歌在92年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群体大展中荣获一等奖,继而又获得了全国十佳诗歌新人奖,从此,他更勤于笔耕了,为了更好地读书写作,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和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他省下吃饭的钱来买书买投稿的邮票,还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唐诗三百首》,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把它全抄了下来,而后一首一首地品读和背诵。他的勤奋赢来了硕果累累,文章发在了《永州日报》、《湖南日报》、还上了《中国教育报》、《中国诗坛》等刊。同学们即羡慕又嫉妒,也对他另眼相看了。毕业后,他分在山村小学教书,因为文章写得好而被乡镇府借调做文书写材料,那段时间,还一边自学汉语言文学大专和本科的课程,还读了研究生的课程。贫苦的曾凡忠从小就知道,山村为什么这么穷,除了地理环境的劣势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文化的落后。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苦难,也是一种人生难得的财富。 艰苦创业,从打工仔到金领
从机关到南方的工厂,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是他走向成功最关键的一步。凭着发表的文章,他很快就在东莞一家电脑设备公司找到了一份厂报的编辑工作,虽然工资才一千元,但他干得很努力,企业不像机关也不像学校,一切从零开始,除了办好报纸,他还负责企业文化的全面推行,员工培训工作,他进的是一家公司新开的分公司,没日没夜地加班,小到一条宣传标语,大到公司的司歌的作曲教学演唱,厂规和公司制度的制订,几个月后,终于把一个刚刚组建的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企业文化全面落实,厂区面貌焕然一新,他成了老板的得力干将,公司逐渐走上正规化时,他却提出了辞职,先后到广州、深圳做广告策划、广告设计、最后还是到了东莞常平的一间毛织厂又做起了主编,厂里舒适的环境,加之老板非常支持企业文化的建设,他的工作也很顺畅,要是换了别人,也许能做个三五年,但他又干了几个月就选择了离开,我曾经问过曾凡忠,为什么这么好的工作你不做?他说,我出来打工真正的目的是创业,我走这么多的企业,一是学经验学技术,再就是学学不同公司老总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我觉得他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到东莞不到一年的时间,自己出来创业开广告设计公司,他的广告定位就是专门为企业办报,做宣传画,对于一个一没多少资金的外地人,要自己创业谈何容易?曾凡忠有时也心里打鼓,他给自己打气,既然做了,就不要放弃,万一失败了,还可以再去工厂打工;等积累了更多的资金和技术,还可以重新再来,一旦成功的话,对社会对自己都是有好处的。可以做很多有益的事啊!想到这里,他又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山里那些没有书读的孩子,有些人家的孩子不但没有书读,一日三餐连饭也吃不饱。想到这些,他的心便揪得很痛很痛。咬咬牙坚持了下来,买完设备,做好必要的准备,余下的钱也就只有几千元了,除了资金的筹集还要寻找客源,他想起昔日一个在做厂报编辑的文友,那时正是年底,终于接到了第一张单赚了600元,捧着这薄薄的几张老人头,他的心里乐开了花,毕竟,这是他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希望过了年有个好的开头。在东莞的一个小村庄里,他一个人孤单地过完了年,正月初,他捧起设计书学习,等候工厂开工了,再去找客户,他请不起员工,就自己跑业务,打字、设计、校稿、跑印刷厂、送货。整套工艺流程全是一个人在跑,经常吃清水煮面条,忙不过来他就通宵开夜车,累了就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休息一下,几个月下来,人瘦了一圈,有时,真想不干算了,但他想起年事已高的老母亲,想起家乡那些没钱读书的山里娃,那些渴求知识的目光,想起自己读书城里同学的冷眼,他又挺了下来。用冷水冲一把疲倦的脸庞,又投入到工作中,虽然有业务做了,但很多工厂是月结,以至他的资金经常周转不灵,日子过得很简单。有一次,到广州办事后晚上九点多了,没有回东莞的车了,他坐在火车站的空地上,拿出包里的书来打发时光,到下半夜他不知不觉睡着了,治安查夜把他叫醒,差点没把他当成盲流抓起来,他经常为了节约租车的几元费用,扛起百多斤的报纸,上完广州一座座的天桥,最后到达火车站时全身都湿透了,身上冷冰冰的。一次外出,中午时分,他的身上只有一元钱了,看着食摊上的价格表,只有一元的硬币能买到什么?最后只喝了一碗白粥,想起在厂里打工的舒适日子,吃着眼前的白粥,他的泪水就滚滚而下,又怕别人看到他伤心的泪水,他装成沙子掉进眼里样去揉眼睛,他想成功真的要吃这么多的苦么?何处是我苦难人生的尽头,要是还在工厂,哪要吃这份苦?“不能,我不能放弃。”山村的孩子那渴盼的眼睛又在他的眼前晃来晃去,他想起自己幼年那饥寒交迫的求学日子,饿了喝山泉水的日子,靠打柴维持生计的苦难少年,甩甩头对自己说:“这么艰难的路都走了过来,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这样的日子足足熬了半年,才有所好转,想起当初创业,他自己都感慨不已,如果不是苦难的童年和家乡山里那些企盼的孩子们的眼神,他那点家底是没法坚持下来的。两年了,公司有了很大的发展,人员添了,还添置了不少新设备,以前用CORELDRAW9排版设计,现在用的是方正飞腾3.1版本的软件排版设计,达到了正规报社和印刷厂的排版设计要求,又快又好,他设计出来的报纸、商标、画册、海报很独特,有几个出书的朋友也慕名请他设计封面和内页。得到了所有客户公司上下一致的好评。做出来的一份校报还在全国优秀校报校刊大赛中获得了设计一等奖,业务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东莞很多的大公司都在他那里排版设计,还把业务做到了广州、深圳、惠州、佛山等地,许多客户做了很满意,而后又介绍别的厂家主编到他哪里,天下文友是一家。有些企业要编辑,都叫曾凡忠帮忙推荐,他也经常介绍文友到有需要的工厂做编辑。在东莞,几乎所有的企业报编辑,都认识曾凡忠,缺人了,总是先跟他打一声招呼,让他发现合适的人才就推荐,他也总是有求必应。曾凡忠在企业报中是一枝独秀,维美广告也成了东莞一个专业设计企业报的优秀品牌,以前是没日没夜地找客户,现在是客户慕名而来。他除了价格优惠,对来校稿的客户、编辑还免费供应三餐,提供各种方便。做一行爱一行,曾凡忠在工厂做报刊时,繁重的工作之余收集很多设计方面的书籍自学,直到熟练掌握。他想想,以前在厂里学的技术、经验,企业管理、为人之道通通能派上用场。这是他最大的快乐。至于没挣到多少钱,他倒不是太在意。只要好好做,随着公司的发展,挣钱是迟早的事。
从机关到南方的工厂,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是他走向成功最关键的一步。凭着发表的文章,他很快就在东莞一家电脑设备公司找到了一份厂报的编辑工作,虽然工资才一千元,但他干得很努力,企业不像机关也不像学校,一切从零开始,除了办好报纸,他还负责企业文化的全面推行,员工培训工作,他进的是一家公司新开的分公司,没日没夜地加班,小到一条宣传标语,大到公司的司歌的作曲教学演唱,厂规和公司制度的制订,几个月后,终于把一个刚刚组建的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企业文化全面落实,厂区面貌焕然一新,他成了老板的得力干将,公司逐渐走上正规化时,他却提出了辞职,先后到广州、深圳做广告策划、广告设计、最后还是到了东莞常平的一间毛织厂又做起了主编,厂里舒适的环境,加之老板非常支持企业文化的建设,他的工作也很顺畅,要是换了别人,也许能做个三五年,但他又干了几个月就选择了离开,我曾经问过曾凡忠,为什么这么好的工作你不做?他说,我出来打工真正的目的是创业,我走这么多的企业,一是学经验学技术,再就是学学不同公司老总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我觉得他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到东莞不到一年的时间,自己出来创业开广告设计公司,他的广告定位就是专门为企业办报,做宣传画,对于一个一没多少资金的外地人,要自己创业谈何容易?曾凡忠有时也心里打鼓,他给自己打气,既然做了,就不要放弃,万一失败了,还可以再去工厂打工;等积累了更多的资金和技术,还可以重新再来,一旦成功的话,对社会对自己都是有好处的。可以做很多有益的事啊!想到这里,他又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山里那些没有书读的孩子,有些人家的孩子不但没有书读,一日三餐连饭也吃不饱。想到这些,他的心便揪得很痛很痛。咬咬牙坚持了下来,买完设备,做好必要的准备,余下的钱也就只有几千元了,除了资金的筹集还要寻找客源,他想起昔日一个在做厂报编辑的文友,那时正是年底,终于接到了第一张单赚了600元,捧着这薄薄的几张老人头,他的心里乐开了花,毕竟,这是他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希望过了年有个好的开头。在东莞的一个小村庄里,他一个人孤单地过完了年,正月初,他捧起设计书学习,等候工厂开工了,再去找客户,他请不起员工,就自己跑业务,打字、设计、校稿、跑印刷厂、送货。整套工艺流程全是一个人在跑,经常吃清水煮面条,忙不过来他就通宵开夜车,累了就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休息一下,几个月下来,人瘦了一圈,有时,真想不干算了,但他想起年事已高的老母亲,想起家乡那些没钱读书的山里娃,那些渴求知识的目光,想起自己读书城里同学的冷眼,他又挺了下来。用冷水冲一把疲倦的脸庞,又投入到工作中,虽然有业务做了,但很多工厂是月结,以至他的资金经常周转不灵,日子过得很简单。有一次,到广州办事后晚上九点多了,没有回东莞的车了,他坐在火车站的空地上,拿出包里的书来打发时光,到下半夜他不知不觉睡着了,治安查夜把他叫醒,差点没把他当成盲流抓起来,他经常为了节约租车的几元费用,扛起百多斤的报纸,上完广州一座座的天桥,最后到达火车站时全身都湿透了,身上冷冰冰的。一次外出,中午时分,他的身上只有一元钱了,看着食摊上的价格表,只有一元的硬币能买到什么?最后只喝了一碗白粥,想起在厂里打工的舒适日子,吃着眼前的白粥,他的泪水就滚滚而下,又怕别人看到他伤心的泪水,他装成沙子掉进眼里样去揉眼睛,他想成功真的要吃这么多的苦么?何处是我苦难人生的尽头,要是还在工厂,哪要吃这份苦?“不能,我不能放弃。”山村的孩子那渴盼的眼睛又在他的眼前晃来晃去,他想起自己幼年那饥寒交迫的求学日子,饿了喝山泉水的日子,靠打柴维持生计的苦难少年,甩甩头对自己说:“这么艰难的路都走了过来,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这样的日子足足熬了半年,才有所好转,想起当初创业,他自己都感慨不已,如果不是苦难的童年和家乡山里那些企盼的孩子们的眼神,他那点家底是没法坚持下来的。两年了,公司有了很大的发展,人员添了,还添置了不少新设备,以前用CORELDRAW9排版设计,现在用的是方正飞腾3.1版本的软件排版设计,达到了正规报社和印刷厂的排版设计要求,又快又好,他设计出来的报纸、商标、画册、海报很独特,有几个出书的朋友也慕名请他设计封面和内页。得到了所有客户公司上下一致的好评。做出来的一份校报还在全国优秀校报校刊大赛中获得了设计一等奖,业务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东莞很多的大公司都在他那里排版设计,还把业务做到了广州、深圳、惠州、佛山等地,许多客户做了很满意,而后又介绍别的厂家主编到他哪里,天下文友是一家。有些企业要编辑,都叫曾凡忠帮忙推荐,他也经常介绍文友到有需要的工厂做编辑。在东莞,几乎所有的企业报编辑,都认识曾凡忠,缺人了,总是先跟他打一声招呼,让他发现合适的人才就推荐,他也总是有求必应。曾凡忠在企业报中是一枝独秀,维美广告也成了东莞一个专业设计企业报的优秀品牌,以前是没日没夜地找客户,现在是客户慕名而来。他除了价格优惠,对来校稿的客户、编辑还免费供应三餐,提供各种方便。做一行爱一行,曾凡忠在工厂做报刊时,繁重的工作之余收集很多设计方面的书籍自学,直到熟练掌握。他想想,以前在厂里学的技术、经验,企业管理、为人之道通通能派上用场。这是他最大的快乐。至于没挣到多少钱,他倒不是太在意。只要好好做,随着公司的发展,挣钱是迟早的事。
集报八载情未了
曾凡忠除了读书写作,自学、打工、办公司,还是一大爱好那就是集报,走进曾凡忠的宿舍,只见地上,床下堆得全是报纸,他的铁架上,木柜里放的也是报纸,如同走进了报纸的世界,报纸的海洋,他收集的报纸有晚报、日报、党政机关报、企业报、解放区报、文革早期报、外国报约几十类,不大的房间,数万的报纸却摆得整齐而井然有序。

曾凡忠集报要从读师范说起,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次在校办看到一大堆报纸,酷爱写作的他被报纸新颖版面内容吸引,于是他开始收集报纸,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后来有了工作,他集报更多更勤,他的工资除了吃用及日常开支大都用来集报了,他经常到废品收购站去收集报纸,每次回来,都是灰头土脸,有时收到一些平常难以看到的好报或年久的报纸,他会很开心,高兴得忘了吃饭。同事、朋友有时外出也帮他带几份外地的报纸回来给他,他会很开心很兴奋。为了报纸,他平常很节约,但买报却很大方,为了更好地收集报纸,他广交朋友及全国各地的报友;走访报友,为得是交换报纸,走访不到的,就写信交往。

2000年,他开始了他的集报之旅,先后到广西,海南、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地,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行程数万里,花费上万元,结交了一批报友,每到一处,他不是先看名胜古迹,而是先找到邮报亭,把当地的报纸每样都买很多,然后寄给全国各地的报友。他收集到的一份《南京人》报,就是在南京的一个旧书报交易市场收集到的。一次,一个老人家有文革时期的报纸,他把身上的两百元全给了那个老人以表谢意,自己连一元坐车的钱也留下,只好步行走十多里山路回家。贵州的一个“中国集报大王”,鼓励他集报用报,还有好多报友给他寄来各地的报纸,他宁可三天不吃,也不愿一日没报。为集报,他曾放弃了工作,每天就是收报、看报,把报纸分门别类整理,很多人都不理解。他却无怨无悔,自得其乐。多年来,曾凡忠辛勤地在报海中畅游,他把别人消费的钱和消遣的时间都用在集报上,一有空闲就呆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乐而忘食,春夏秋冬,年年如是。

99年十月,曾凡忠在离家出外打工之际,自费1000元在家乡永州市举办了首届个人大型报展,这是他第一次开报展,共展出各种报纸3200多种,非常成功,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同年十二月,为了迎澳门回归,他又广泛征集反映澳门回归内容的报纸、资料,并向全国各地报友发出征集信上百封,自费义务举办了澳门回归剪报展,内容分为澳门历史、澳门经济文化、澳门习俗等,共展出剪报资料240份,图片120幅,他还自费到该区十余个乡镇进行了巡回义展,为社会各界人士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前后共有三万人参观,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永州日报》、《湘声报》、《湖南日报》等十几家报纸报导了他的事迹。他是通过写作迷上了集报,集报中更热爱文学写作。多年的集报生涯,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集报是求知的一个好途径,他集报的目的是为了求知,利用报纸上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目前已收藏报纸7000多种,6万多份,其中不乏珍稀奇特之报,如香味报,雨伞报,还有各种各样的号外,纪念报等。报中自有黄金屋,在他创业之初的时候,有位港商得知他有集报的习惯,愿出资20万元收购他的报纸,他想都没想,就婉言谢绝了人家。

集报,已成了他的作业,生活的必修课,他的目标是向集报一万种进发,将来,报多了,钱也有了,就建一个报纸展览馆。免费向社会各界人士开放。“珍藏千家报,一览天下事”,以集报为乐事,在报里求真知,幸哉。

爱心宣言:哥哥一定会来资助你读书
山里的孩子大多数都和曾凡忠一样,没有书读,有的一辈子只能呆在山里,他想起父亲过世那阵,家庭生活的重担突然变成母亲肩上沉重的负荷,一到开学那天,是他最忧虑的一天,母亲除了操持家务农活外,还要为他兄妹几个四处筹集学费,自己常泪眼婆娑接过母亲给的大把零钞而伤心落泪,失学那些日子,他天天想,为什么我这么小就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去读书,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如果这是命运的话,那自己的命是太惨了,什么时候可以重新上学?长大了也坐一回火车到山外的世界去看看,那个时候,他就想成功后一定要让村里所有的孩子都有书读,他要当老师,教给他们更多的知识。

作为少数民族瑶山走出来的苦孩子,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更理解山村的孩子需要什么,纯朴的山娃子曾凡忠觉得穷山村要改变命运首先要有文化知识,想起他当初教书的时候,不是东家的孩子不来,就是西家的孩子辍学。到家长那里去劝说,家长无奈地说:“不是不想让孩子读书,我们家连饭都快没得吃了,还读啥书哟。”接着就是连声的叹气,他有时看不过去也资助一点,可他那点工资能够资助得过来吗?许多学生小学都没有读完,就回家帮父母干农活做家务,看着每天都在减少的学生,他的心里好痛好痛,他发誓有了钱一定要改变山村孩子的精神面貌。

2002年开始,他联系了广西百色,贵州遵义几个学校的一些特困生予以捐助,2003年底,以曾凡忠名义捐资的教育基金会在贵州遵义的一所学校成立,每年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贫困学生和部分教师的教学奖励,对于希望工程,他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了儿时的心愿。他还想等自己有了很多钱,还要捐建一座希望小学,让那些贫困的孩子们有更好的读书环境,安心地读书。他说,穷地方的孩子要是都读了书,对社会更有用,因为他们经历过太多的苦难生活。愿曾凡忠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努力拼搏,不怕挫折和困难,让我们祝福他:早日实现心中的追求和梦想。

曾凡忠的价值观:

“我觉得一个人活着,不能太自私,不能光为自己,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爱心,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自己所能帮助的人,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繁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付出是一种快乐,当我不断地为社会为他人服务,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成功。我乐此不疲。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善如流,积善成德。
和而不同,以儒行商,修身治企,兼济天下。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儒行天下,仁者无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