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75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瑶族发展历史述略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theist1395 发表于 2009-10-11 18:3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瑶族发展历史述略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远古。瑶族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根据《盘瓠》、《渡海》和《长鼓》三个神话传说推断,瑶族先民曾是一支比较强盛的氏族,生活在中原一带。
黄帝战蚩尤的传说,在我国可说是已经家喻户晓。蚩尤是瑶族人最为认可和影响最大的先祖。远古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原始人类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形成了以蚩尤为首领的名为“九黎”的部落联盟。正如《国语?楚语》注中所载:“九黎,蚩尤之徒也”。《吕氏春秋?荡兵》、《战国策?秦》高诱注亦称蚩尤是“九黎”之君。蚩尤部落被黄帝、炎帝击败,遗裔南逃,汇入南蛮部落,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在江淮地区形成了一个大部落——三苗,统称南蛮。瑶又自称尤绵,绵为蛮之音转,南蛮含有尤之成分无疑。《尚书?吕刑》载:“三苗,九黎之后。盖黎与苗,南蛮之名,今日犹然。”禹统治中原的集团期间,经过长期征战终于击败三苗,三苗解体。瑶族先民为古代九黎、三苗之后,最初活动于中国江南地区,后逐渐向北寻觅生活基地,进入黄河中下游一带,蚩尤部落联盟被击败后,酋长被杀害,遗众被迫向四夷边境迁徙,主部退入江淮一带,分别汇入南蛮或东夷集团,成为这些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蚩尤与黄帝、炎帝和舜帝进行三苗战争,导致瑶族被迫迁徙、大分化、大组合的局面,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迁徙分化活动仍在延续。南北朝时期部分蛮族包括瑶族先民在内,曾一度越过江北,进入豫、皖地区。由于“蛮族”处于南北朝封建势力争夺要冲,成为两朝相互争夺或征讨对象,因而导致瑶族历史上第二次大迁徙、大分化、大融合的局面。瑶、苗先民,为了反对封建分割统治,反对强制同化,拯救民族危亡,又重组合成名为“莫徭”的强大部落联盟,与封建统治进行顽强斗争。其后人向西南方向迁移,在今江西、湖南、湖北地区与当地土著结合迅速崛起并形成一个部落集团。商末,聚居荆山、育水一带的南蛮,由于诸侯兼并、战争频繁,西返于荆江与荆蛮汇合,受楚附属。瑶族从居住地华中洞庭湖周围白山间峡谷一带,缓慢南移,聚居在长沙郡、武陵郡,与当地的土著民族融合,他们就是史称的“长沙武陵蛮”或“五溪蛮”。
秦汉时期,洞庭湖、鄱阳湖和荆襄地区,先后成为瑶、苗族先民活动地带。经过大分化、大融合之后,未被融合或新组合的部分,原来迁徙四夷之瑶苗先民,乘封建诸候战争之机,又汇入南方“蛮族”集团,与这一带瑶、苗族先民结合,势力一度强大。
秦始皇统一中国,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专制国家。秦代封建统治阶级推行郡县制,瑶族先民的居住地归黔中郡和长沙郡管辖。从此,瑶族社会进入一个广泛地与中原华夏族进行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时代。
刘邦建立汉朝后,仍沿用秦代的郡县制度,在瑶族先民的居住区增设二郡——零陵、桂阳,与原先的长沙、武陵二郡统属于荆州范围。西汉时期,中原统治阶级忙于内部建设和应付北方少数民族,对“武陵、五溪蛮”顾及不到,因此,包括瑶族先民在内的“武陵、五溪蛮”得到较长时间的休养生息。
三国时代,瑶族先民先后属于吴、蜀两国管辖,吴、蜀两国对峙,吴国派遣潘浚、吕贷等人率兵进剿“蛮人”,瑶族先民卷入战乱之中,一部分又被迫迁入岭南山区。魏晋南北朝时,南蛮势力一度扩展到“东连寿春(安徽),西通上洛(陕西),北接汝颖(河南)”的广大地区。经过南北朝大动荡、大迁徙、大分化、大融合的变化与发展,聚居在长沙、武陵或五溪中心地区崇信盘瓠的蛮人部落,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莫徭部族群体。
隋唐时期瑶族居住和生活比较稳定。尤其是唐代,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唐王朝采取羁糜的民族政策,瑶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社会进入一个空前的稳定繁荣时期。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中原农耕技术的传入,无疑对瑶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莫徭部族在发展中,逐步形成比部族更高级、规模更大、具有民族特征的瑶族共同体,属于封建性类型民族。
至宋代,湘地和赣西南、桂北、粤北的部分地区,为瑶族主要的活动基地。宋代,中原汉族人民大量南迁,促进了赣南、广西、广东的瑶族与汉民族和其他兄弟少数民族的交流。宋元时代,一些靠近汉族地区的瑶族地区的瑶族聚居区,由于采用了封建土司领主制的社会形式,使得其社会生产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于是,“平地瑶”与“高山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差异越来越大,使得今天我们仍能够看出瑶族社会的不同地区、不同支系间较大的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
元代,大量瑶族南迁,汉族不断进入瑶区,瑶族地区土司制受到很大影响,领主经济逐步失去发展土壤,加之中原封建地主经济强大压力,从而加速领主经济的崩溃速度。由于封建王朝对瑶族加强统治,瑶民被迫迁徙,不断深入两广腹地。
朱元璋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进一步在瑶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其势力更深地渗透进瑶区,推动了瑶区的封建化进程。瑶族垦出水田较多,种植水稻面积不断扩大,水利设施和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地主经济日益发展。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经济地区,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了改进,还垦出不少固定耕地,生活进入了稳定状态。由于明王朝在瑶区屯田堡,大量占用耕地,瑶族人民被迫揭竿起义,进行反抗斗争。明代瑶民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遍及两广、湖南、赣南整个瑶区,持续两百多年,反抗斗争给明代封建统治阶级以沉重打击,也给瑶族人民带来很大灾难,遭受的损失惨重。一部分瑶民因反抗斗争失败,被迫逃荒迁徙,进居崇山峻岭;未能逃离家园的瑶族人民,土地被占,财产被掠,生产破坏,遭受“安抚”统治。经过战争洗劫,民族处于危亡境地,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影响,这个时期是瑶族历史上经历的最惨痛时期。
满族入主中原,建立清王朝,瑶族社会经济进入恢复发展阶段,瑶族的活动中心逐渐移迁到广西。此外,广东、湖南、云南、贵州、江西等地的山区仍居住着不少的瑶民。经过宋、元、明三朝的不断开发,瑶族地区在清代与汉、壮等民族的关系更为密切,民族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更为广泛与频繁。
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原来,在与某氏族的战争中惨遭失败,此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历尽千辛万苦,以“今日是此山,明年又别岭”的特点,频繁游耕于华南及东南亚的广大山区,而且为了免遭“用兵诛锄”之苦,他们“进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密”,出现了“岭南无山不有瑶”的分布局面。瑶族向国外迁徙,主要是因为逃避战乱。元代,瑶族继续南迁,不断进入两广,明代两广已形成瑶族聚居中心,地连湘南、赣南、黔南、滇东南山区。瑶族向东南亚迁徙是在明清时代,而大集群的迁徙则是在清康熙年间。吴三桂坐镇西南,羽翼丰满后,权倾一方,兴兵反清,清王朝举兵进剿,血战二年有余,一部分瑶民卷入这场战乱之中。“兵之所至,辄屠其人,火其居,掠其子女……往来大路,桑麻久废,鸡犬无闻。”滇黔的一部分瑶族又继续向与中国接壤的越南、老挝和缅甸东部地区迁徙,再迁至上泰国北部。分布十分广阔,在地理上形成了间隔分散、地处相连的分布局面。在20世纪70年代,印支战争期间,又有部分瑶族作为难民由东南亚分别迁徙美、法、加拿大等国居住。一个源自华夏黄河流域的古老民族,终于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民族。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政府执行民族平等的政策,使得长期处于漂泊状态的瑶族获得了新生。他们安顿下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家园的建设工作之中,瑶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焕然一新。为了给瑶族更大的自主权,中央政府在瑶族主要聚居区成立了瑶族自治县。在广东有连南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在湖南有江华瑶族自治县;在广西有金秀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富川瑶族自治县和防城各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在云南有河口瑶族自治县。此外,还在各瑶族小块聚居区建立200多个瑶族(或各族)自治乡。瑶家人民充分享受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过去长期漂泊迁移、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历史宣告结束,瑶族人民迎来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新时代。
总之,瑶族在大约一千年的时间里,扩散到广大的空间,发展为在语言、服饰、信仰方面,在社会组织和生态适应的结构方面各不相同的许多亚种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