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5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川甘孜、阿坝藏族风情

[复制链接]

20

主题

84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0506201 发表于 2009-9-21 01:0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藏族主要聚居在川西横断山地区和川西北高原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 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冕宁、盐源、宝兴、石棉、平武等县 也居住有一些藏族。藏族人口四川现约有一百万余人。 今四川藏区有旧、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遗存。汉代在今阿坝地区有冉、毵等部 落。六七世纪又演化为“西山八国”诸部 。7世纪西藏山南的雅隆部落逐步与之融 合。此时四川藏区进入奴隶制社会。10世纪—13世纪逐步封建化。元、明、清三朝, 四川藏区分别受中央王朝分封的土司统治。19世纪末20世纪初藏区大规模推行“改 土归流”,但清朝的迅速崩溃,流官制度末能巩固,土司制度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以后才被废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处在封建农奴制阶段,土司、头人和上层喇嘛是统治者, 农奴被称为“差巴”和“科巴”。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藏区达一年多时间,建立 “博巴”自治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州 ,1个自治县、20个藏族乡。语 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藏族操康、安多方言属及嘉戎语。藏文是7世纪时 参照梵文字体创造制的拼音文字,迄今普遍使用。信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佛教传入之前,流行“本教”,即崇信多神的原始宗教 。7世纪上半叶,佛教传入 统治阶层。12世纪已经建立的喇嘛教宁玛(红教)、萨加(花教)、噶举(白教) 等教派由西藏传入四川藏区。此后格鲁派(黄教)逐淅传入四川藏区并取得优势。 藏文典籍丰富。德格印经院著称于世。以青稞为主食,制成“糌粑”,喝酥油茶, 或以牛、羊肉和乳酪佐食。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有塔葬、火葬、天葬、水葬、 土葬。节日与宗教相关,主要有藏历年、转山会、燃灯节。主工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藏区水利、林产、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绝大部分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特别是在牧区,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食用糌粑时,要拌上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于储藏又便于携带,食用时也很方便。在藏族地区,随时可见身上带有羊皮糌粑口袋的人,饿了随时皆可食用。 藏族过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为主,猪肉次之。藏族食用牛、羊肉讲究新鲜,民间吃肉时不用筷子,而是将大块肉盛入盘中,用刀子割食。牛、羊血则加碎牛羊肉灌入牛、羊的小肠中制成血肠。肉类的储存多用风干法。一般在入冬后宰杀的牛、羊肉一时食用不了,多切成条块,挂在通风之处,使其风干。冬季制作风干肉既可防腐,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冻附,能保持风干肉的新鲜色味。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历为阴阳合历,以“五行”(指木、火、土、金、水)阴阳配合十二生属系年,每60年一周,以阴火兔年(丁卯)为始年,月有大、小建,一般三年置闰;藏历元旦是最重要的节日。藏历正月十五,当地群众有观酥油花灯的习俗。4月15日纪念佛诞和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吉日良辰,民间举行庆祝活动。(不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