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 所谓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风俗习惯是各个民族政治、经济的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是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民族风俗是民族形成发展的条例下逐渐形成的,它与各民族居住地区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各民族的生产发展水平,经济特点和经济条件;民族的历史遭遇,社会斗争以及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民族风俗习惯对各民族的发展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民族风俗习惯是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必然带有各个历史时代赋予的精华与糟粕。因此,对民族风俗习惯不能一概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而应当具体分析。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党的一贯政策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于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联合政府》中指出:“少数民族的言语、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被尊重”。1949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在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都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尊重少数民族风俗又是我党我军的一条重要纪律。3.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意义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体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方面,一般说来,各民族人民对于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有深厚感情的,他们会把其他民族对待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态度,看作是否尊重自己民族的问题。因此,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就是尊重其他民族平等权利,尊重民族心理感情,是有利于民族团结的重要问题。4.民族风俗习惯是发展变化的 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变在不断改变着的,它既然是由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长期历史形成的,这些客观条件的变化,也会影响到风俗习惯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渐进的,自然的,扬弃和保留都不是用强制手段所能办到的。因此,对待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周恩来同志说:“风俗习惯的改革,要依靠民族经济基础本身的发展。不要乱改,要由少数民族自己解决,绝不能强迫命令”。解放以来,党的各民族都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政策,得到了贯彻执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受到了尊重,国家专门安排了少数民族生活特需用品的生产和供应,规定了民族节假日制度,对少数民族的有些传统节日国家都给予积极支持和照顾。同时为了这项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还通过法律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宗教信仰和侵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由于党和政府正确贯彻了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自由的政策,逐步清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不信任,改善了民族关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