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403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寻中华文明历经危机而不倒的原因

[复制链接]

23

主题

105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1#
exine54846 发表于 2009-9-19 23: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字军东征大约是中世纪东西方文明冲突最典型的战争。所谓宗教圣战,无一不是文明冲突引发的战争。就现存文明民族而言,在文明冲突中受伤害最深的恐怕莫过于以色列民族。一部《圣经》中的一个故事(即或这个故事是信史),一个犹大,使以色列人在西方民族(文明)宗教世界堕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 一切对犹太民族的残害杀戮,莫不起源于这个“神圣”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犹太民族的灾难至今仍然没有结束,因为某种文明的狭隘与偏见仍然没有结束。 中国民族的圣人是孔子。孔子在世时的敌人多如牛毛(有没有出卖过孔子的叛徒?我不清楚。请热心的网友查证)。可那个中国人要将孔子敌人的后裔当作异类消灭,那在中国民族看来简直要笑掉大牙,连认真的愤怒都不需要。可能有人说这是不伦不类的比较。我倒认为非常的能说明问题。假如说出卖孔子的叛徒还没有找到,那么出卖武圣人关羽的孟达总是真有其人吧,还有割去了关羽头颅的潘璋(东吴大将)也是证据确凿吧。可是,非但封关羽为“圣”为“王”的政权没有下令将潘璋、孟达的后裔(潘孟二族)斩草除根,就是那些最讲“忠义”精神、尊关羽为“鼻祖”的中国会道门们,也没有对潘孟二族寻仇。中国民族在汉代之后最痛恨的人是秦始皇(姑且不说对不对),可是秦姓依然在繁衍,以致出了个遗臭万年的秦桧之后,竟然姓秦者依然如过江之鲫! 不要说中国文明不认真不严肃没有仇恨意识。斤斤计较仇恨的文明永远不会 “泛滥”为汪洋恣肆的文明。说到底,还是文明的“海纳”问题。 中国民族在历史上遇到的文明冲突大约有四种情况:一、外来民族入侵而被趋赶后,残存人口保留的文明。二、自愿归化的少数民族的文明。 三、和平往来中流入中国的外来民族文明。 四、周边民族的文明伸展。以上四种情况,大约每个民族(尤其是大民族)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 所以也可以说它是具有普遍性的四种情况。 一个民族的文明中隐藏了邪恶与疯狂的基因,能说这个民族的文明是健全的高贵的成熟的么? 对待周边民族文明,中国文明依然是以一贯之的国策,古人人称做“ 怀柔”“安抚”或者“绥靖”。实际上就是立足于和平共处的有限让步,从而获得文明共生。无论中国强大与贫弱,这个传统都没有大的偏离。对越南,对朝鲜,对蒙古,以及对周边更小的民族,几乎没有例外。 在今天看来,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行为遭到非议贬斥。郑和下西洋,许多人都说那是一场毫无经济观念的政治炫耀,是中国人对外交往缺乏经济观念 的典型例证。设想如果中国当初象数百年后的哥伦布那样有用小玩意儿交换 土地的头脑或者征服意识,郑和下西洋都会成为一次规模庞大的征服战争, 至少会成为一次大规模的经济掠夺。从条件说,郑和的远洋舰队拥有这样的能力,当时的东南亚小国没有抵御这种远洋征服的能力。可是,中国的明朝政府没有这样做,郑和没有这样做。为什么?除了中国的固有传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明朝是在趋赶异族入侵之后的统一政权,对蒙古人的结局有着特殊体会,对于依靠武力征服他国有着特殊深刻的认识。蒙古人征服中国将近一百年,最后还是在土崩瓦解, 导致了蒙古民族的大衰落。有着最直接的陆地通道,尚且不能保证征服的最终胜利,况且远隔重洋迢迢万里,征服掠夺的最终结局又会是什么? 如果今人想到了这一层,就会对明成祖政权的和平舰队有更深的理解。 这种和平安边的久远传统,是中国消解文明冲突的基本国策之一。在历史上,她带给中国民族一种旷远持久的亲和力、感召力,使周边小民族产生了滚雪球式的归化效应。最终,中国文明非但没有消亡,而且稳定的壮大为多民族文明的泱泱大国。一个具有强大消解能力的文明形态,必然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个缺乏消解能力的文明,必然是踽踽独行,难以滚大。有人说,大了有什么好?统一有什么好?劝这些朋友去问问欧洲共同体那些竭尽全力追求欧洲统一的官员和有识之士,富得流油的小国家小民族有何不好,偏要追求劳什子大欧洲统一?何况还在当代社会?再去问问西方与日本那些专门研究中国分裂为 多少个“国家”合适的机构与学者,为什么如此卖力?中国“小”了对谁好? 现在的大中国(尽管还是残缺的)对谁不好?一种汪洋恣肆的强大文明形态,如果同时以统一国家的形式出现,其对民族的凝聚力与未来无可限量的竞争力的巨大意义,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会过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