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04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植物的色彩·草木拓染

[复制链接]

250

主题

254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217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admin 发表于 2017-2-10 19:59: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可以,
我想在你身边睡个懒觉
睡到屁股晒太阳
然后用头发扎起皮筋
新烤的果酱上面涂满了面包
在空闲的一天,我在院子里铺了一些花,采了一块布,
把一条缝儿笑成眼睛的模样
然后拖着你的手说
来嘛,送我一条花裙子:)







好吧,因为一条花裙子的梦,我迷上了植物拓染,手工坊里,大家都在忙活扎染各种形状,我跑去采了马路对面的植物,会不会成不成功?根本不知道。。。。

实验一:植物染色
方法:将店门口采摘后的植物平铺在棉布面上,用踹折的拖布杆卷起,后棉线捆绑,开水锅里煮2小时。
材料:棉布一条,常青藤、蕨类植物、拖布杆
结论:以为植物的叶绿素会染色到棉布上面,但此类植物染色效果较差,失败。





第一次实验失败以后,一路波折地跑到了顺德,山奈工作室。

错层的四合院儿,被山奈拾掇的朴素而灵动。手工扎染的布料,低调,温柔。墙面每个花瓶里的树枝,都是精心修剪的。院落里野蛮生长的植物,屋檐下的燕子窝,青砖上的苔藓,所有电子科技的产物,大工业时代的复制品,任何一样摆在中间都会显得突兀。
静静的在里面呆上一下午,我忘记了时间。







实验二:植物拓染
方法:1、将蕨类植物压平固定在布面上
                为了保障服帖,我和山奈用熨斗熨过,后用针线将茎部缝在布面
           2、将染料喷在布面上。
           3、擦拭多余的水珠。
           4、拆线取走叶子。
材料:牛仔布、真丝布料、棉布、麻布、牛皮纸、宣纸、院子里的蕨类植物、工业染料
结论:真丝轮廓不明显,容易晕染。牛仔布根本无法染出形状。
           棉布效果较好。
           牛皮纸、宣纸效果最好,可以装裱成装饰画。




















古代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纺织品上色的方法,称为“草木染”。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在应用矿物颜料的同时,也开始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人们发现,漫山遍野花果的根、茎、叶、皮都可以用温水浸渍来提取染液。经过反复实践,我国古代人民终于掌握了一套使用该种染料染色的技术。到了周代,植物染料在品种及数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设置了专门管理植物染料的官员负责收集染草,以供浸染衣物之用。秦汉时,染色已基本采用植物染料,形成独特的风格。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





        我国古代使用的主要植物染料有:红色类的茜草、红花、苏枋;黄色类的荩草、栀子、姜黄和槐米;蓝色类的靛蓝;黑色类的皂斗和乌桕等等,它们经由媒染、拼色和套染等技术,可变化出无穷的色彩。



茜草



       茜草(学名:Rubia cordifolia L.)茜草科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紫红色或橙红色,圆柱形,肉质,茎粗糙,嫩枝四棱,有倒生的小刺。叶轮生,单叶; 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叶面粗糙,叶柄长短不等,花淡黄色,聚伞花序; 果实成熟时橘黄色。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等远东地区。
       茜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植物染料,古时称茹蔗、地血,早在商周的时候就已经是主要的红色染料。丝绸经茜草染色后可以得到非常漂亮的红色,在历代文献中也有诸多记载。茜草是一种媒染染料,色素成分是蒽醌类衍生物,主要有茜素、茜紫素、伪茜紫素等,经套染后可以得到从浅红到深红等不同色调。在出土的大量的丝织品文物中,茜草染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诗经·国风·郑风·出其东门》













        《红楼梦》第七十回里,“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的诗,是黛玉做的《桃花行》。《桃花行》里有一句: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诗中的茜裙,也就是红装。
         《诗经〉里所谓的茹藘,便是植物学上,茜草科里的茜草。茜草四五月发新芽,之后,长绿叶,九十月间,在丛林坡地上,开不起眼的小黄花,子实之后,霜秋时节,在寒土冻地里,挖出根须,净土,晾干,研磨成粉,发酵,然后便可以将巧妇手织成的白色丝绵布,浸入茜草的染缸,染成自然界里最强悍的一种颜色---红色。〈诗经〉里的另一种植物蓼蓝,是远古蓝色的来源。蓝色安静、谦和、内敛,是一种让人安守的母性的色彩。而红色正好相反,激越、热烈、狂放的性情里,让人想到火焰、热血和生死的瞬间。将这种不死的印记印在旌旗上、衣妆上的,既是茜草的精魂,也是人心流遍全身的脉动。

  西汉张褰开通丝绸之路,将被誉为“真红”的红花染料自西域传入我国之前,茜草是红色染料里的居首者。这让茜草在历史的河床上有了它曾经不可缺少的地位。很多时候,眼望一片碧野的时候,我们无法想到在这无穷尽的自然表层之下,还有神秘的隐含色彩。
茜草是一种野生的攀援性植物,茎是方的,上面有倒生刺;茎的每一节都轮生四片心脏形的叶子;秋天开着黄色的小花;花落后结出一个个红色的扁球形小浆果;根是黄红色的。现在我们知道,茜草根里含有茜草酸、茜素和紫色精,可以止血,尤其是把茜草根炒一炒后止血效果更显著。






栀子

      栀子(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含番红花色素苷基,可作黄色染料。
      栀子是秦汉以前应用最广的黄色染料,栀子的果实中含有酮物质栀子黄素,还有藏红花素等,用于染黄的物质为藏红花酸。《汉官仪》记有:“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说明当时染最高级的服装用栀子。古代用酸性来控制栀子染黄的深浅,欲得深黄色,则增加染中醋的用量。用栀子浸液可以直接染织物成鲜艳的黄色,工艺简单,汉马王堆出土的染织品的黄色就是以栀子染色获得的。但栀子染黄耐日晒的能较差,因此自宋以后染黄又被槐花部分取代。











苏木

        苏木,为苏木科苏木属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又名苏枋(《南方草木状》),苏方(《肘后方》),苏方木(《唐本草》),窊木(《诸蕃志》),棕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赤木(《兽医国药及处方》),红柴(《四川中药志》)。常绿小乔木,高可达5~10米。分布广西、广东、台湾、贵州、云南、四川等地。苏木始载于《南方草木状》,晋嵇含曰:“苏枋树类槐花黑子出九真南人以染绛渍以大庚之水则色愈深。”《新修本草》载:“此人用染色者出自南海昆仑来,交州、爱州亦有之。树似庵罗,叶若榆叶而无涩,抽条长丈许,花黄,子生青熟黑”。《本草纲目》谓:“海岛有苏方国,其地产此木,故名
,今人呼为苏木尔。”据上述古籍文献记载,虽各本书所列名称不一,但所叙述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产地以及加工方法等均与今用之苏木基本一致。《医学启源》,《雷公炮炙论》:苏方木,若有中心文横如紫角者,号曰木中尊色,其力倍常百等。《本草纲目》:苏木,煎汁忌铁器,则色黯。





       心材入药,为清血剂,有祛痰、止痛、活血、散风之功效。近年来云南植物研究所从苏木的心材中提取一种苏木素,可用于生物制片的染色,效果不亚于进口的巴西苏木素。本种边材黄色微红,心材赭褐色,纹理斜,结构细,材质坚重,有光泽,干燥后少开裂,为细木工用材。








姜黄


         姜黄(拉丁学名:Curcuma longa L.)又名:郁金、宝鼎香、毫命、黄姜等。
姜黄芭蕉目,姜科、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1.5m,根茎很发达,根粗壮,末端膨大呈块根;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叶顶端短渐尖;苞片卵形或长圆形,淡绿色,顶端钝,花冠淡黄色;花期8月。

        姜黄能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主治胸腹胀痛,肩臂痹痛,心痛难忍,产后血痛,疮癣初发,跌打损伤。又可提取黄色食用染料;所含姜黄素可作分析化学
试剂。













红花

        红花,(拉丁学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别名:红蓝花 、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干燥的管状花,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可直接在纤维上染色,故在红色染料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红色曾是隋唐时期的流行色,唐代李中的诗句“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形象地概况了红花非同凡响的艳丽效果。根据现代科学分析,红花中含有黄色和红色两种色素,其中黄色素溶于水和酸性溶液,无染料价值;而红色素易溶解于碱性水溶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可产生沉淀,形成鲜红的色淀。
        古人采用红花泡制红色染料的过程如下:将带露水的红花摘回后,经“碓捣”成浆后,加清水浸渍。用布袋绞去黄色素(即黄汁),这样一来,浓汁中剩下的大部分已为红色素了。之后,再用已发酸的酸粟或淘米水等酸汁冲洗,进一步除去残留的黄色素,即可得到鲜红的红色素。这种提取红花色素的方法,古人称之为“杀花法”,此方法在隋唐时期就已传到日本等国。如要长期使用红花,只须用青蒿(有抑菌作用)盖上一夜,捏成薄饼状,再阴干处理,制成“红花饼”存放即可。待使用时,只须用乌梅水煎出,再用碱水或稻草灰澄清几次,便可进行染色了。“红花饼”在宋元时期之后得到了普及推广。












紫草

      紫草(学名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别名山紫草、紫丹、紫芙、藐、地血、鸦衔草、紫草根,是紫草科紫草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达90厘米。根直立,圆柱形,略弯曲,常分歧,外皮暗红紫色。茎直立,单一或上部分歧,全株被粗硬毛。叶互生,无柄,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糙伏毛。聚伞花序总状,顶生。多生于高山野草丛中或向阳坡地,每年四、五月份或九、十月间挖根采集,除去残茎及泥土,晒干或微火烘干即可入药。此药在采集加工时不可水洗,以防退色。
      在中国,虽然紫色并不需要从昂贵的骨螺紫中获取,但染制也很不容易。中国传统紫色染料基本只有紫草的根,制取复杂,其色素难溶于水,并且不甚稳定,一次只能吸附少量素色,需要十数次反复染着,仅在丝绸上着色相对较易,而在平民化的麻、葛上较难染色,在技术上也适合成为高级颜色。先秦紫草染色多集中在齐国东部,这也是前文提到“齐桓公好紫”得以出现的基础。《管子》中还有一篇“纂茈(紫)之谋”:“昔莱人善染。练茈之于莱纯锱。其周中十金。莱人知之,闻纂茈空。”山东的莱人所染的紫色丝绸一纯在周地可值十金,莱人便大量收购之贩至周地欲获取暴利。这也可见当时染紫并不是一件普及容易的事情。
       宋以后紫色的染取技术逐渐提高和丰富化,宋初有“先染作青,徐以紫草加染”的油紫色染法,到淳熙年间,又有一种“盖不先着青,而改绯为脚,用紫草少,诚可夺朱”的绯青套染法,才得以节省紫草的使用。宋以后由于苏木从南海的大量输入,以苏木加青矾媒染,也成为紫色的新来源。











蓝草

        蓝草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使用地域最广的蓝色染料。荀子的《劝学篇》里的名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指的就是靛青这种蓝色染料是从蓼蓝的植物中提取的。中国古代造靛的蓝草有蓼蓝、菘蓝、木蓝等植物。篮彩的枝叶中都含有靛质,当浸于水中时很容易发酵而分解出原靛素,它是一种吲哚衍生物,可溶于水,呈黄绿素。原靛素在水溶液中受酶的作用分解成吲哚酚,在空气中被氧化而转为靛蓝。靛蓝不溶于水,便沉淀下来,纯净的靛蓝为艳丽的蓝色结晶,由于它不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直接用于染色。大约在汉代发明了发酵法,将靛蓝还原为可溶性靛白,此还原时用酒精发酵作用来完成的。以靛白溶液浸染织物,再经日晒,靛白又被氧化成靛蓝,就完成了对织物的染蓝。
        靛蓝,是一种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还原染料。战国时期荀况的千古名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源于当时的染蓝技术。这里的“青”是指青色,“蓝”则指制取靛蓝的蓝草。在秦汉以前,靛蓝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了。
     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已逐渐摸索出制取靛蓝的关键技术,从而打破了蓝草染色的季节限制。古人的造靛方法如下:先将刈蓝倒竖于坑中,加水过滤,将滤液置于瓮中,按比例加入石灰,再用木棍急剧击水,加快溶解于水中的靛甙与空中氧气的接触,使之氧化成为靛蓝,沉淀后,将水除去,等靛蓝的水分完全蒸发,则可将其盛到容器内,制成蓝靛。这种造靛和染色的技术,与现代合成靛蓝染色的机理是完全一致的。
      与红花一样,蓝草也可制成固体染料:先制成泥状的靛蓝,待染色时,先用酒糟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氢气、二氧化碳可将靛蓝还原成靛白。用靛白染成的白布,经空气氧化,又可显现出蓝色。靛蓝的这种发酵还原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使用,而且该种古老的方法至今仍在沿用。





常见的蓝草:
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性喜潮湿略有阳光之处,染色使用部位是叶片,在日本也叫做阿波蓝、吴蓝。繁殖方法可使用种子於三月底四月初播种即可,也可以使用蓼蓝的茎直接播插於土壤的繁殖方法。种子的采收以十一月开花部位已经变成褐黑色时为佳,采收後要晒乾,并置於树胶袋中,然後放在冰箱中冷藏至隔年春使用。在采摘叶片後,新叶片会由茎节处,再冒出新芽。因此可大量繁殖於培养土的盆栽中,使用完後,亦可使用茎部繁殖。但是要注意施肥,没有施肥的话,叶片会逐渐变小。蓼蓝叶含靛(Indiican)、黄色素、鞣质,根部含葱类成分。
大菁(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
或称之为山蓝、马蓝、山青、大青,是属於爵床科植物,日本也叫做琉球蓝。主要产地在中国的福建、广东、广西、云南一带居多。如苗族的深蓝色或黑色的染料,同时也是台湾使用中的染色材料。繁殖方法是以阡插法为主,性喜潮湿和阴凉之处,冬天12月-1月之间会开淡紫色的小花。叶子含有靛,靛经氧化後,就成为蓝色的色素「靛蓝」。
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 L)
在中国古代称之槐蓝、大蓝、大蓝青、水蓝、小青、小菁、本菁、园菁、台湾蓝、印度蓝、青仔草、野青靛,是属於豆科多年生灌木,以种子来繁殖的,种子是豆夹状,羽状叶、锥状赭粉红色的小花。分部於山东、江蘇、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曾是印度早期对欧洲的输出品,木蓝的英文叫做indigo 和印度的英文indian是很接近的,也和印度河有著密切的关系。
菘蓝(Isatis tinctoria L)
又叫做茶蓝、板蓝、中国大青、中国菘蓝,英文名是Woad。是属於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顶生黄色小花。主要产於欧洲的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中国则产於黄河流域和黑龙江之间的广大北方地区,其根部就是治SARS的中药配方板蓝根。叶片类似波菜或橄榄菜,花开在业片中央,染色部位为叶片。菘蓝叶含色氨酸、靛红烷B(Isatan B)、葡萄糖芸苔素(Glucobrassicin)、新葡萄糖芸苔素-1-磺酸盐(Glucobrassicin-1-sulfonate)、靛蓝(Indigotin)
除了以上蓝的种类外,另外尚有以下11种植物可以提炼出蓝色的染色色素:
1.埃及木蓝又叫做那塔木蓝,属於豆科,产於东非。
2.关节木蓝,属於豆科,产於印度、阿拉伯、西非国家。
3.野木蓝又叫做蕃菁、南蛮蕃菁,属於豆科,产於中美洲。
4.阿拉伯木蓝,属豆科,产於印度、阿拉伯、西非诸国。
5.银木蓝,属於豆科,产於东、北非。
6.瓜地马拉木蓝,属於豆科,产於中美洲。
7.卡罗莱纳木蓝,属於豆科,主要产於北美。
8.欧洲菘蓝,属於十字花科,主要产於西班牙地中海沿岸。
9.矛荚藤,属於豆科,产於西非。
10.芙蓉蓝,属於萝摩科,产於马来西亚、印尼。
11.靛蓝木,属於夹竹桃科,产於印度。






201308-6-123577861-t (1).jpg (200.26 KB, 下载次数: 12)

201308-6-123577861-t (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