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2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蒙古“金三角”崛起 科学发展之见证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娄清 发表于 2009-9-21 00:5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蒙古“金三角”崛起 科学发展之见证  那么,“十五”以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呼包鄂对于内蒙古经济发展到底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意义?呼包鄂这一被冠之以“金三角”的“经济巨舰”是如何以劈风斩浪之势高歌猛进的?   请让我们放眼那一个个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镜头,去细细品味并破译发生在呼包鄂大地上那些激动人心的奇迹。   命悬一线的两步“棋”  世纪之交时是呼包鄂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道“坎儿”。   经营方式粗放、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回采率低是最难突破的三重障碍,“乡乡点火、村村办厂、户户冒烟”是当年以“金三角”为主的蒙西地区的真实写照。   自治区的一位政府官员称:呼包鄂发展当时已到了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   非常之时,方显智者本色。为挽救产业经济于危困之境,呼包鄂在全区率先走出了在三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步“棋”。   第一步“棋”:转变发展方式。“十五”以来的短短几年中,三市以“五小”为主形成的近3000万吨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落后产能在关停并转中被送上市场“断头台”,近2000座矿井和数十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在“上大压小”行动中结束了其历史使命。与此同时,一批以六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大园区、大基地在三市纷纷登台亮相。   第二步“棋”:调整经济结构。进入2002年以后,手握优化投资、消费升级、多元出口“三张王牌”,“金三角”走上了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共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希望之路。时至今日,遍布在三市的重轨、单晶硅等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叱咤风云,面向生产、生活的服务业成为三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支“劲旅”,上湾矿、托电工业园等一批引领三市经济发展的“投资洼地”成为“内蒙古经济现象”的头号书写者。   在可持续发展的光芒照耀下,两步“棋”逐渐促成了内蒙古“金三角”的崛起。   三市的资源回采率由2003年的不足30%提升到目前的60%以上,30万千瓦以上单机容量占呼包鄂地区电力装机容量的60%以上。   三市形成了乳业、稀土加工、装备制造、煤化工等十大优势产业集群,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50%以上。   三市社会消费品年零售总额超过了1300亿元,拉动全区消费增长56个百分点。   三市年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均超过23亿美元,占全区比重的3/4 以上。   三市GDP总量、地方财政收入等占到全区比重的一半以上,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4年达到50多个百分点,为内蒙古经济高速增长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三市50万元以上项目年投资额已接近2800亿元,占全区投资额的1/2,成为内蒙古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坚强后盾。   可以这样说,没有“金三角”的崛起,就没有全区经济的茁壮成长。“金三角”的成长史,其实就是内蒙古经济好中求快的历史。  生死抉择之四个“三”  呼包鄂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   “十五”中期,西部大开发进入产业开发新阶段,“金三角”地区却难掩四大“内伤”: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资源转化率低、城镇化进程慢。)“何去何从”这一亟待作答的命题对当年的呼包鄂而言,可谓生死抉择。   当时,自治区一位政协委员一针见血地指出:四大“内伤”若不根治,呼包鄂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中付出的努力将付之东流。   为了“疗伤”,也为了生活在“金三角”地区600多万人民的福祉,呼包鄂以开风气之先的精神走上了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决定三市经济发展前途和命运的四个“三”发展模式浮出水面。   ——呼包鄂在全区率先扛起了以新型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为纲的“三化互动”大旗,为内蒙古由加快发展、又快又好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转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市目前规模以上优势企业占全区总数的60%以上,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城镇化率均达到63%以上。   ——呼包鄂在全区率先掀起了“三业(三次产业)并举”浪潮,为内蒙古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型创造了条件,从而使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做大成为全区经济发展中当之无愧的亮点,三市目前的第三产业产值占全区总量的62%,第二产业产值占全区总量的54%,传统农牧业不断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呼包鄂在全区率先实行的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三力推动”战略,为内蒙古探索出了一条由技术跨越向产业跨越、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型的康庄大道,国家支持我区的80%以上重大科技项目落户“金三角”,亚洲最大的现代化牧场园区、世界上首条煤直接液化线、国内首条煤间接液化线和世界上装载量最大的首辆矿用车在“金三角”诞生。   ——呼包鄂在全区率先开辟出了以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的“三生共赢”局面,为内蒙古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市目前的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近9000元,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分别突破2万元和7000元,与沿海发达地区站在了同一水平线上,生态环境由不断恶化向局部改善、整体遏制转变。   千舟竞渡逐浪去,敢教日月换新颜。   四个“三”的选择,不仅为“金三角”治愈了“内伤”,也为呼包鄂地区进一步实现经济扩张赢得了丰厚资本。未来,这些资本所催生的经济增长“裂变效应”,必将在“金三角”发展中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强大生命力。   充满特色的发展之路   几年来,面对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节能减排和金融海啸等严酷考验,坐拥煤炭、稀土等资源的呼包鄂三市通过产业集中、产业升级、产业集群和产业多元化发展,走出了充满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这是一条贫困落后地区在改革大潮中突出重围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呼和浩特在塞北高原上首创了一个“乳业帝国”——中国乳都,并引发了横亘北疆数千里的养牛热,包头市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名城”,鄂尔多斯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集散中心,曾被冠之以“国贫”的准格尔旗、土右旗、托克托县等旗县在“中国西部百强县”、“中国百强县”榜单上频频亮相。   这是一条资源富集地区节约能源、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几年来,“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发展经济不破坏环境”成为三市经济发展中最具威力的指挥棒。在这一“大棒”的打压下,呼包鄂已形成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粉煤灰综合利用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这些“吃废吐金”的链条,正载着内蒙古新型工业化的光荣与梦想向着未来飞奔。   这是一条生态脆弱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发展之路。在丘陵沟壑纵横、沙漠与矿区集中的“金三角”,呼包鄂三市先声夺人地打出了一套“矿漠增绿、产业增收、碧我家园”的组合拳,包头市因此荣膺“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桂冠,鄂尔多斯捧回了“中华宝钢环境奖”,呼和浩特的空气质量在北方15个省会城市名列第一,包铝产业园、蒙西高新区等金三角地区的工业园已成为国内外游客争相光顾的工业生态旅游区。   这是一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率先在优势区域崛起的集中发展道路。纵观几年来的“金三角”经济发展,我们发现:凭着人才、技术和资源密集的优势,三市GDP总量从500亿增加到1000亿只用了三年时间,从1000亿增加到2000亿只用了两年时间,从2000亿增加到4000亿仅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创下了经济增长中的“刘翔速度”。   这是一条中国边远地区突破“瓶颈”自主增长的经济发展之路。“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点灯靠油、货运靠牛”的生产生活状况曾一度制约着呼包鄂的经济发展。可贵的是,三市没有因落后而怨天尤人,而是通过打造“阳光政府”向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民营企业“输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目前,呼包鄂民营经济总量占到全区民营经济的2/3。在最新出炉的“中国民营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18个旗县中,“金三角”地区的旗县占到了1/3,创下了中国之最。   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发生后,呼包鄂通过加大信贷投入和积极投身电力多边交易等措施,在扩大内需中表现出了应对危机的顽强斗志。目前,这种斗志已成为三市保增长的新一轮“春潮”,“春潮”沐浴下的呼包鄂“经济巨舰”正在自强不息地远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