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97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族传统风味“白水羊头”

[复制链接]

16

主题

77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slopes9442 发表于 2009-9-20 18: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羊头上市味无穷。盐花撒得如飞雪,薄薄切成与纸同。这是一首《燕京小食品杂咏》“竹枝词”描述白水羊头肉的诗。旧时的北京,立秋一过,小贩就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地叫卖羊头肉了。  小贩切肉的工具是大片刀,细盐和香料装在牛角内,香味不易散去。他们现切现撒盐现卖,故而留下一句歇后语:卖羊头肉的回家———没有戏言(细盐)。  “羊头马”是老北京制作白水羊头的代表,至今已有七代,现在的传人是马国启、马国义兄弟。清道光年间马氏家庭世代经营的“白水羊头肉”,马纪元为家庭经营的“第一人”,后经马启承、马熙、马重义、马元凤、马玉昆,直到马国启、马国义兄弟。从道光年间创业起历经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民国,经历了六代人,一百七十余年。其制作工艺、作料配制上都有独特之处,更以其选料精、涮洗干净、刀工细腻、大刀薄片、味道醇厚、口感奇佳,而名满京华,口碑甚佳。  马国义介绍说,要想做好白水羊头,首先得知道它是什么。羊头肉分三种,一是白水羊头,制作的时候只加白水,不添加任何调味料;二是白汤羊头,制作时可以添加盐等多种调味料,但不用酱色;三是酱羊头,加工的时候不仅添加盐等调味料,还要用酱色。  “羊头马”的羊头独具特色,就是因为只用白水加工,不添加任何调味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马玉昆制作的白水羊头肉在京城可称是一绝。他在前门外廊房二条一家酒馆门前摆摊卖羊头肉,经营风格与众不同。马玉昆1米8的个头,身穿兰布大褂,白衬衫,挽着白袖口,围着洁白的围裙。每天下午四点后推着一个轱辘的木制手推车,车的四周是铜活包角,带着独家自制的椒盐。夜幕降临挑灯经营,老马在车中央一站,手持牛耳刀一挥,刷刷片起来羊头肉,快速似刀飞,肉片薄如纸,撒上装在牛角里的椒盐,放在碧绿的荷叶上,清香四溢。每天老马的车子周围都有好多群众专看老马片羊头肉的功夫,久之就成了前门外的一景儿了。老马卖羊头肉还有一个特点,如果说椒盐一用完,再有多少羊头肉也不卖了。所以后来留下了一个口头禅:“卖羊头肉的回家没有细盐(戏言)”。看来吃白水羊头肉,要是离了老马特制的椒盐也就没有它的风味儿了。 当时,梁秋实、马连良、张君秋、肖小云、谭富英等即是常客。马玉昆用的是一把又长又宽的大刀,把羊头肉片得很薄,而且肉片极有弹性,呈半透明状,清香味道扑鼻,再撒上作料,令人口舌生津。马玉昆制作羊头肉选料精、操作细、功夫到家,所以每天货车没到位时,就早有买的人排队等候了。食客们不仅是为了买羊头肉,同时也为了欣赏他的刀功和充满艺术感的操刀动作。   白水羊头听着简单,其实技术含量挺高。如果光用白水煮羊头,那味儿能把人从厨房熏出去。只有经过家传秘方制成的羊头肉,才清香宜人。但这时还不能吃,要根据脸子、舌头等不同部位,施以不同刀法,片出薄如纸的肉片,然后撒入装在牛角之中的五香盐。肉吃在嘴里,香咸有味,筋道耐嚼,回味无穷。片肉的刀必须是大片刀,如果用小刀,一刀走不到头,也不容易把片片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