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41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向502请教,关于粟裕的一些争议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bob5682763 发表于 2009-9-21 04: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我搞林粟之争,是从讲“七月分兵”开始的。因为不把这件事讲清,那么粟派就无法击败林派。而所有的战争传记,包括您写的《苍松劲草:粟裕研究笔记》在内,对此都不愿多讲。要想一本书畅销,就要挠到读者的痒处。“七月分兵”就是痒处,希望你能补充这个空白。林派是粟派的对手,也是最好的观众,如果连他们都被说服了,那么写出来的书就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有一些自己很得意的帖子,如:《关键时刻掉链子--讲讲南麻、临朐战役的失败》,该帖的最大不足,在于:在战略上确实把“七月分兵”这一行动否定了。但这还不够,还不足以将林派说服。因为,在战术上,粟裕当时手中有4个纵队,除非有人强迫粟裕“再打一个孟良崮那样的大仗”,否则并不是“注定了打败仗”。粟裕在南麻、临朐二役中,为什么非要将歼敌目标定为一个整编师(军),为什么不降为一个旅(师)???《粟裕传》披露,8月4日,粟裕起草了《南麻、临朐战役初步总结》,里面讲道:“过去九个纵队集中使用时,每战只要求歼敌一个整师,与歼其援敌之一部或大部。但此次分兵后,由于过分乐观与轻敌所致,仍作歼敌一个师(南麻)与对付其援队之打算,故兵力与要求不相称,致不能取胜。”众所周知,毛泽东早就说过“战役指挥由粟负责”,那么粟裕上面的话作何理解???到底粟裕是在反思自己“过分乐观”还是有所影射?影射谁?我们需要知道内幕:本来“战役指挥由粟负责”,但这次到底怎么了?据《传檄到中原》的描述,陈粟二人在“分兵”问题上争议很大,这是我看过的所有书上,唯一讲到陈粟在“分兵”问题上争执的一本书。象王德作为铁杆陈毅派,一个劲地贬粟,在其《华东战场参谋笔记》,就只讲宿北战役后陈粟的争吵,不讲这次了!我想知道得更详细些,不知你是否知晓??这次争执,加上“渡江跃进”的争执,与1948年5月陈毅被调走,是不是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一直怀疑,这二次关于战略问题的争执,粟裕与中央再次意见不一,陈毅不懂战略,只知听话,二次争执构成了陈毅被调走的导火索。因为战争最讲实事求是,光知道“听话,执行命令不走样”,这显然不是高明的主帅。二、金门战役之前,粟裕那“三个不打”的指示如今广为人知了。但这还不够,因为林派在流传着一个传说:肖锋是在造假,就算不是造假,毕竟那是孤证,无法令人信服地相信历史上真存在这个指示。对于林派的这一攻击,粟派很难还口。不知吴先生对此能指点一二?另外,叶飞打金门时,粟裕当时在干什么?是在参加会议,还是在“维持地方治安”?三、宿北战役后,粟裕和陈士榘关于“留淮北还是回鲁南”的争论,是陈士榘极得意的一件事,在其《天翻地覆三年间》和王德那本贬粟圣经中均有记载。我想驳,但限于史料不足,感到很吃力,不知你是否能指点一二?1、印象中,虽然陈士榘私设电台,给毛通电,但毛并未私下里发给陈士榘电报,后来发电,也是给陈粟陈,而从未只发给陈士榘(或加上唐亮)一人。是否?2、北上鲁南,这个决定,到底是粟裕第一个作出的,还是毛泽东来电强令?按贬粟圣经的说法,是“大家同粟裕作了坚决的斗争,才迫使粟裕改变命令”。不过,好象是粟裕第一个决定北上,然后毛泽东来电同意;而不是毛泽东或陈毅强令粟裕北上,粟裕听从。不知你有否更确切的史料?3、粟裕虽然北上,但最初歼击目标并不是整26师,好象是整59师。是毛泽东来电主张打26师。印象中如此,但我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史料了,不知你是否清楚?四、二淮危急时,粟裕“北上驰援而不及者”。好象陈毅曾认为粟裕对二淮失利负主要责任,不知你知否?另外,我一直怀疑,粟裕是故意北上迟缓,故意丢二淮的。他曾说过:“解放战争开始,敌强我弱的形势很明显,打歼灭战的规模必须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我一直认为,即使1、6师赶到淮阴,并在淮阴同敌人作战,不仅不会讨便宜,还会吃大亏。华中主力在苏中仗打得比较顺利,没有吃过什么大亏,由小到大,逐步发展作战的规模,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粟裕上面的话,更加让我怀疑,他是故意北上迟缓的。杜聿明在《淮海战役始末》中,自供述自己有意晚去徐州,推卸丢徐州的责任。我想粟裕也有此想法。二淮失守之前,9月8日,粟裕再次致电陈毅:“军长将主力转至沭阳、宿迁间阻顽军前进之方案,在实质上将使敌人迅速占领二淮及运河线,变成放弃华中而使山野主力被迫撤回山东。如此,苏中主力势必造成我军因无后方补给,在强敌三面包围下没法北撤,只有渡长江前进。如军长仍坚欲北开,则我们坚决要求调二纵全部留下,由韦国清统一指挥,钳制敌人。假苏中主力北移,以求阻击南下之敌,否则华中局势变化,责任难负。”根据粟裕9月8日的电报来看,粟裕对于二淮的危急,是有一定的预见的。但是,当二淮危急时,粟裕却在率兵攻海安!!这怎么解释?既然粟裕有此预见,那么他就应该“按兵不动,放弃攻海安,以待局势恶化,免得临事仓促,求援不及”。比如,王必成六纵在孟良崮战役之前,就放弃了攻打敌人据点的计划,结果后来出现了歼灭74师的战机,六纵得以快速北上。那么粟裕呢?粟裕难道还不如王必成高明???五、如今的舰船上,大家对陈小鲁与粟惠宁结亲一事感到不太好理解。据阁下言陈毅曾在58年有“让粟裕吃屎”的名言。按理说,如果二家交恶,那么就连下一代也相互看对方不顺眼。能否告知一二?1972年1月6日陈毅逝世,二人结婚是在1971年?这么说来,结婚还是陈粟本人主持的了?粟裕从狱中救出陈小鲁是哪一年?有的网友说陈小鲁是“倒插门女婿”,可有此事?六、如今,在网上,粟裕“辞帅”一事可是广为人知了。但这还不够。据称本来元帅名单上有11人,有粟裕、邓小平,无陈毅。后来邓不当元帅,“粟裕”换成“陈毅”。还是周恩来的建议,认为外交部长应该有军衔,否则外交不利。周又不是傻瓜,他不会不知,他这个建议的实质,就是“以陈代粟”!!还有的网友说:“周恩来在军队中也有一帮人,元帅级的是陈毅、徐向前、贺龙”。按这种说法的话,似乎是周恩来加了加强个人势力,才坚决主张陈外长当元帅,而粟总参谋长不当元帅了。林派如今还有一个法宝:“粟裕无威望,当然当不了元帅”。如果您能提供些55年评衔的史料,那么就会对林派的“粟裕当然当不了元帅”论构成致命打击。如果你为粟裕写书,偏不写55年内情的话,那么你的书还不到“无往不利”的地步。因为人们还会说“陈毅不会打仗,但总揽全局,更显王者风范”。如果把55年陈毅怎么从粟裕手里争来元帅军衔一事,给“拌露出来”,那么“王者风范”的面具,也得摘下来了。另外,粟裕1955年辞帅的信,我认为和1948年5月辞“华野司令员兼政委”是相同的,全是给陈毅让位。当时是不是陈毅委托叶飞等人“作粟裕的思想工作,别跟陈军长争”????你是侗人,还有粟刚兵、鞠开、朱楹,想必有人知道粟裕那信的原件吧。建议你们把原件在网上公开,否则林派还会有人说“历史上并无此事”。七、《陈赓传》记载:1955年的一天上午,彭德怀副主席办公室 秘书打来电话说:“彭总要陈赓大将去一下。”陈赓立刻放下手头工作,很快来到彭德怀面前。他一见彭总,心里顿觉不对劲,彭德怀严肃地板着面孔。没等陈赓开口,彭德怀就把手里拿着的一份报告交给了他,严厉批评道:“你看看怎么写这样的报告?乱弹琴……”陈赓一看,愣了,他从未曾签署过这份报告,不知道这回事。但在彭德怀面前,他无法申辩,只好接受批评。陈赓回到办公室 ,很窝火,气得手都有些颤抖。他先把秘书任金池叫去,敲打着从彭德怀那里取回的报告质问:“这是怎么回事?”……粟裕办公室的一位秘书一脸羞愧地走到陈赓面前,低声说:“报告是我写的,盖了你的章子,送给彭总看的。”没等他说完,陈赓便大声批评道:“你的胆子太大了,这么重大的事儿,不经我同意,竟敢以我的名义给彭副主席写报告,你这不是骑在我的脖子上拉屎吗!……”陈赓狠狠地把这位秘书批评了一顿。因为当时粟裕外出疗养,由陈赓代总长。粟裕的5个秘书都到这里来请示工作,有一个秘书就自作主张,给“报告”私盖了陈赓的图章。……陈赓和任金池先到军人服务社转了一圈,什么也没买。又去了王府井大街的东安市场,这时候他冷静下来,一边走,一边自责:“我怎么发这么大的火?我好多年没有发过脾气了,不该发这么大的火……”------------------------我在网上得知,鞠开1948—1962年间一直担任粟裕的秘书。 想必他知道上面所提的事。《陈赓传》里这么讲,对粟裕的清名不利。如果大家都不站出来讲一讲,那么网上的“彭德怀派”会以此来攻击粟裕:秘书尚且如此嚣张,粟裕本人可想而知。看来58年批他“向国防部要权,有个人野心”并没冤枉粟裕!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份报告里讲的是什么?我怀疑,当时粟裕被排挤,“病”只是借口,而秘书气不过,就玩了这么一手。报告里骂了彭德怀一通,说他“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实际上还真有网友这么评价彭德怀。不知你是否能指点一二??八、《粟裕战争回忆录》里讲“林彪当逃兵”,那篇文章,原本是用来纪念陈毅、朱德的,名为《激流归大海: 回忆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 并不是专门为回忆录而写的。据《粟裕传》记载,林粟二人关系还是不错的。粟裕此举,反正我是看不过。我搞林粟之争不假,却很尊重林彪。一则当时连周恩来的“伍豪启事”都有,说到“当逃兵”,还真不一定在中央高级干部中独林彪一人;二则连韩信也先投项羽,后投刘邦,而“月下追韩信”也不是丑闻而是佳话。我认为林彪“当逃兵”根本不是大不了的错误!不赞成粟派以此来攻击林彪。我想知道:1、这篇《激流归大海: 回忆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具体是哪一年写的?2、粟裕是什么时候,才决心写《粟裕战争回忆录》的?3、把这篇文章,一字不漏地录入《粟裕战争回忆录》,是粟裕本人的意思,还是楚青的意思?我只知道,粟裕逝世时,回忆录并未最后完成。九、十年内战中,有个南阳事件,粟裕对叶飞玩了一手“鸿门宴”,把叶飞抓住了,扭送刘英处。后来遇到土匪,叶飞逃了。后来刘英认为粟裕是故意玩花样,放跑了叶飞。批斗了粟裕一番。好象还真不是粟裕耍花样,粟裕还真是忠实地执行了命令。这是粟裕不光彩的一件事。你是粟派作家,但我建议:不要“为尊者讳”,要懂得“过犹不及”。就拿林派作家张正隆写的《雪白血红》来说吧,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非要把“没理”说成“有理”,有些过头,以至于今天受到一些非议。比如二打四平,对于这一败仗,他大讲林彪的英明,“保住了主力”。其实如果不是斯大林反对蒋军过松花江,“保住主力”一说无从谈起。真正保住主力的,不是“林彪的英明”,而是苏联的干涉。这本书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粟派曾狠狠攻击四野受过苏联朝鲜的恩惠,但实际上三野也未能免俗,只不过数量没四野大而已。如果你写书,千万不要回避三野得到的大连炮弹和从朝鲜进口战争物资一事。希望你作写的书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就要求不要“为尊者讳”。“万川归海,有容乃大”这才是一名作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十、粟裕“二让司令”,我就认为粟裕做错了。说到政治,王剪“向秦王索取田亩”是他学习的榜样。就算不讲“政治”只讲做人,现代人也是主张“当仁不让”的,其实古人也讲究当仁不让。粟裕此举,自讨苦吃,导致自己一辈子被陈毅压着。这是粟裕的一大失策,这种所谓的“人格”,并不是现代人学习的榜样。林派曾以此来攻击粟裕,我认为粟派没必要反驳,因为这确是粟裕在政治上的失策,人格上的不足。“勤勤恳恳打仗,战战兢兢做人”是他的名言,但这不是我辈学习的典范!<div id=[/im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