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07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彩贵州”——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本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街头依然爱 发表于 2009-9-21 17:2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能代表贵州形象的定位是多彩贵州”。既往的贵州形象定位似乎都很难将贵州神秘和多元的文化色彩全部囊括,直至2005年,“多彩贵州”这个极具包容性和个性化的定位跃然而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其后的“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多彩贵州摄影大赛”、“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大型民族歌舞诗“多彩贵州风”文化演出等围绕“多彩贵州”这一文化名片精心打造的系列活动,逐步使“多彩贵州”成为贵州形象的最佳定位。  “多彩贵州”,一是有喀斯特地貌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有千瀑之省、漂流之省、公园省之称。二是多民族的原生态文化魅力无穷。17个世居民族形成贵州独特的文化大观园。三是红色文化举世无双。贵州是当年红军长征经历时间最久、路线最长、故事最多的省份。四是天然的大氧吧,凉爽的大空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其中多民族的原生态文化是贵州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本。  多彩民族节日   节日是民族心理素质的表现形式之一,起到团结本族群众、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它往往与各民族的历史、生产活动、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等有关。贵州的奇山、奇水和奇特的气候,构成了众多的奇观仙境,形成了天然的“山水园林公园”。这种特定的地理环境,养育着勤劳的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贵州各族人民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异彩纷呈的贵州高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集中展现贵州高原各族人民的时尚生活。“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的民谣是民族节日繁多的真实写照。  贵州各民族与历史有关的节日很多,如贵阳、龙里、惠水一带苗族的“四月八”,就是纪念本民族反抗封建统治的领袖“亚鲁”。传说他就是这天被统治者杀害于今贵阳的喷水池附近。每年这天,上述地区的苗族群众,都要到这里以歌舞纪念“亚鲁”。土家族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或者二十九即提前过年,称“赶年”。相传明嘉靖时期,沿海倭寇猖獗,戚继光调土家族兵士出征,正遇年关已近,来不及过除夕,就提前过年,这天全家团聚吃坨坨肉、甑子饭、为出征将士送行,以后遂相延为习。这个节日表现了土家族群众热爱祖国、抗击侵略的高尚品德。白族的“绕三灵”在每年的农历四月下旬举行,往往持续三四天之久,据说是纪念南诏大将段氏祖先段宋榜。今云南大理还有专门供奉他的祠祀,每年群众前往祭祀,礼仪十分隆重。我省白族地区虽无专门庙宇供奉,但到时仍以节日形式对其纪念。黔西南安龙一带的布依族“六月六”,是纪念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打败兴义封建土豪刘三(即刘官礼)的进攻。兴义一带布依族的“查白歌节”,则是纪念查郎、白妹为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而双双殉情的事件。  与农业有关的节日也很多,如苗族的芦笙节,一般都在春耕前举行,预祝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彝、白等族的火把节也颇具特色,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每逢这天,群众云集,到野外平旷地带斗牛、赛马、摔跤。入夜,每户均在门前竖一小火把,各村在广场燃起篝火,将松脂撒向火焰,让火星喷射入空,以驱赶火灾。然后青年男女手持火把到田间巡视,驱赶害虫。远远望去,蓝天之下,宛如万点繁星,又如火龙游动,景象极为壮观。另在侗、瑶、仡佬等民族中,都盛行“吃新年”,有的在作物开始成熟,有的在收获完毕。届时煮新粮作主食,并杀猪、宰鸡、聚会宴饮,祭祀祖先神灵,表示酬谢。仡佬族的“吃新年”别具一格,每当农作物成熟时,可到其他民族所种田地里采摘少量瓜果、蔬菜、谷物,祭祀尝新,不受干涉。水族的端节、卯节也分别具有喜庆或预祝丰收的性质。除九阡地区的水族于每年农历六月内的卯日,由各寨轮流举办外,其他地区的水族则于每年农历八至十月内的亥日举办,亦由各寨轮流举办。届时举办的村寨除备办丰盛的佳肴、食物供奉祖先外,邻近村寨的水族群众亦携带礼品前来祝贺。祭祀宴饮后,主客一起前往传统的端坡或卯坡上举行赛马、对歌等活动,尽欢而散。以后即按亥日或卯日由其他村寨轮流主持举办,故各寨轮流一周,往往延续二至三月,具有共庆丰收或共祝丰年及亲友团聚的意义,也颇具特色。另外黔东南地区苗族的苗年,颇类似水族的端节、卯节。过苗年的具体时间各地不一,一般在农历九、十、十一月内的卯(兔)、丑(牛)或辰(龙)日进行。有的地区除十月第一个丑日过“能酿寥”(大年)外,还在第二、三个丑日过“能酿优”(小年)。过苗年时除以酒肉祭祀祖先外,还举行斗牛、踏鼓、游方、捕鸟、走亲戚等活动。其起源为相传从前有苗族三兄弟同心协力,战胜干旱,夺得丰收,遂相聚庆贺,后世代传承,形成苗年。牛在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因此贵州各族多在农历十月,杀鸡备酒打粑供奉牛王,保佑耕牛健壮<div id=[/img]

16

主题

9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govern1287 发表于 2009-9-21 18:38:21 | 只看该作者
  贵州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传统音乐舞蹈丰富多彩。  苗族的歌曲可分为飞歌、游方歌、风俗歌、叙事歌、祭祀歌等几种。“飞歌”是苗族音乐中颇富特色的体裁,多在山岗林野和田间地头演唱,特点是音调高昂,气势雄浑,节奏舒广自由,旋律起伏大。飞歌题材内容极为广泛,堪称苗族歌唱艺术的瑰宝。苗族芦笙舞是一种流行最广最具有特色的舞蹈形式,多在节日中表演,以集体舞为主。台江反排木鼓舞的动作热情奔放,被誉为“东方迪斯科”。丹寨的“锦鸡舞”也很有特点,整个舞蹈就犹如锦鸡觅食,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侗族民歌有大歌、小歌、礼俗歌和叙事歌几种。侗族大歌是歌队集体演唱的歌,其主要旋律在低音声部,高音声部由歌头的加花变化而成。大歌的结构严谨,有较为固定的曲式。大歌的种类很多,多声部无伴奏大歌是侗族最具有特色的音乐形式,曾多次出国表演,蜚声海外。其余还有山歌、玩山歌、边河歌、好事歌(酒歌)、伴嫁歌等等。侗族舞蹈有“多耶”、芦笙舞、舞龙、舞狮等。  水族民歌主要有双歌、单歌、调词、“诘俄呀”。双歌分敬酒、祝贺、叙事性双歌和寓言性双歌。前一类双歌演唱时一般是唱一首,和一首,歌首有两句固定的起歌和声,歌尾也有两句颂扬性的衬和。演唱开始时,演唱者举杯或持筷在席上晃一晃,周围的人们就不约而同地起歌和声,歌的主体部分唱完时,众人又默契地唱起衬和帮腔。单歌的每首歌词能独立存在,表达一个独立的意思。水族舞蹈主要有铜鼓舞、斗角舞等。  仡佬族歌曲主要有山歌、情歌、酒歌、婚俗歌、祭祀歌等。山歌节奏明快。情歌旋律婉转优美。酒歌节奏和旋律单纯古朴。婚俗歌、旋律流畅。祭祀歌是在逢年过节祭祀祖先时演唱,其曲调可以说是口语语音的夸张性延伸,朗诵性比较强。仡佬族舞蹈有踩堂舞、酒礼舞、龙灯舞和狮舞等。踩堂舞是丧礼期间在停放灵柩的堂屋中表演。酒礼舞在婚礼上表演。  土家族歌曲有山歌、打闹歌、风俗歌、祭祀歌、哭嫁歌、劳动歌、“溜子乐”等。山歌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打闹歌旋律热情高亢、质朴自由,高音、长音较多,曲调悠长宽广。劳动号子和“溜子乐”是土家族音乐中具有浓厚特色的音乐形式。劳动号子有多声结构特点。一种是一领众和的二声部机构,一种是加副领唱、双领众的三声部结构。后者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对比式复调织体,是我国民间合唱中比较有特色的复调音乐。土家族舞蹈最著名的是摆手舞。表演时,由一善舞者带领众舞者围成圆圈,边走边舞。圆圈中央由一人负责鸣锣击鼓,起指挥和伴奏的作用。舞姿矫健、粗犷、豪放。  彝族民歌有以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为内容的“曲谷”,用汉语演唱的歌曲“霎叉”(汉歌)、婚事歌、丧事歌、叙事歌、“毕摩”歌以及儿歌等。“曲谷”的演唱形式以独唱、对唱为主,也有齐唱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女声多用假声,男声多用真嗓。“霎叉”的歌词主要为汉语,歌词结构和韵律特点均与贵州汉族山歌一样。彝族舞蹈有在婚礼期间表演的“阿妹凯”(姐妹歌舞)、丧礼期间表演的“啃合贝”(也称“铃铛舞”或“跳脚”),反映生产劳动的“撒荞舞”、“栽小麦”以及节日舞“钻龙门”等。  布依族民歌可分为布依语民歌和汉语民歌两种。根据内容和演唱场合,可分为情歌、生产劳动歌和风俗歌等。布依族的舞蹈有模拟鸟类和兽类为主要特征的鸟兽舞,又在祭祀仪式上表演驱邪逐魔、祈福禳灾的祭祀舞,还有表现生产、生活、斗争以及风俗等的民俗舞等等。  瑶族舞蹈主要有猴鼓舞、打猎舞和长鼓舞等。猴鼓舞瑶语称“久格朗”,在丧礼上表演。届时,场中央竖一齐肩高的大木鼓,场地一侧悬挂几面铜鼓。表演者模仿猴的动作不停的跳跃击木鼓。同时,一些人轮流上场敲打铜鼓助兴,其节奏与舞姿相合。打猎舞瑶语称“孰久”,也是在丧礼上表演,有打熊舞,打猴舞,打山羊舞、打野猪舞等,表现的是打猎场面。长鼓舞是一种喜庆舞蹈,主要表现生产劳动和制造木鼓的场面。  多彩民族建筑   贵州各民族的建筑也呈现丰富多彩的景象。在房屋建筑的形式和材料上,贵州各族因居住地区地形地貌、气候、物产、民族传统、社会发展等条件的不同,而各有特色。一般说,汉族住房形式多四合院或一明两暗的三开间,大都选在依山傍水的平地,材料多属木或竹木结构。壮侗语系各族多分布在省境南部地区,且多在河谷、平坝建房,生产以水田稻为主,为避免潮湿暑热和虫蛇之害,住房多作“干栏式”建筑。既以竹木构建为上下二层,顶作两坡式,下层无遮拦,用以饲养牲畜或堆放农具、杂物,人住上层,既可通风避潮,又可防避虫蛇侵害。苗、瑶族多住山区,因耕地少,住房多依山坡修建,为利用地势,多建成半边吊脚楼,即将山坡挖平一段作为地基,将房屋建筑其上,前伸部分用木柱支撑,下面形成半边空间,用以关养牲畜,人住上面,一半是地基,另一半则楼板。这种住房由于只有一面有地基,故出入门户多开在后边向山一面,从正面看虽似“干栏”,其实形成的原因和实际情况并不相同。彝族主要分布在省境西北部的高山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森林资源相对缺乏,住房多用泥土板筑,一般均较矮小,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差。  另外,在安顺、贵阳等地的各族群众,往往利用当地岩石可分层剥取为石板的有利条件,用以代替瓦片盖房。特别是安顺一带,作为明代屯军后裔的“屯堡人”,不但妇女的衣著装饰还相当完整地保留着明代江南妇女的装束,其村寨布局及各户住房,也明显呈现出军事堡垒的格局。他们基本上仍聚族而居,或几姓共为一寨,周围筑有巨石垒砌的寨墙,每户各成院落,住房除屋面用石板覆盖外,四面墙壁也完全用精工打制的石条、石块垒彻,除门窗和檩条外,基本不用木料,形成独具特色的石板房或石头房。  在村寨建筑上另具特色的,还有黔东南东部各县侗族村寨的鼓楼。鼓楼是各村侗族群众进行集体活动的场所,几乎每个侗族村寨都有,有的大村寨还多达三五个。其建筑类似宝塔而别具民族风情,一般三五层,多者可达十数层,全部用木材构建。每逢节日庆典,全寨男女聚集鼓楼前场地,歌舞庆祝,终日不休,遇有全寨大事,全寨群众亦聚集鼓楼,共议对策,一经决定,则人人遵守。逢年过节,各寨相互走访,亦以鼓楼为送往迎来场所。遇有警情,鼓楼又成为瞭望敌情,擂鼓聚众,指挥战斗的中心。  多彩民族服饰   服饰是民俗事象之一,包括衣服、鞋帽、头饰、佩戴等等,是一个复杂的文化体系。服饰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具有保暖御寒、遮羞和美化人体的功能,遮羞与美化人体属于审美的范畴,具有美学意义。服饰传承往往与民族的历史文化有密切关系,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并把他们的文化与智慧凝结在服饰上,因而成为识别民族最直观的一种方法,凭着外观便大体可知是哪一民族。  贵州的民族服饰,至少有两百多种款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同一民族也有多种服饰,以苗族服饰最为复杂。布依族妇女大部分穿在衽大襟衣,宽吕裤,饰以花边和栏杆,盘发辫于头顶,包头由,胸前载围腰及银饰,镇宁扁担山一带穿百褶裙。黔南地区穿大襟短衣、瘦腿长裤。侗族服饰大致分为南、北两种类型:北部妇女束发挽髻、饰以银簪、银花或木梳,上盖侗布,穿右衽无领大襟衣,胸前系绣花长围腰,下穿长裤,间或也有穿裙的;南部妇女发型亦挽髻,贯以木梳,银簪,上衣或高领或无领,或开襟无扣或紧身小袖,下穿百褶裙,常系围腰,脚上要有裹腿。土家族长期与满、汉交往,因而服饰变异较大,仅边远山区保留较多特色,妇女束发扎瓣,头包青丝帕或布帕,上着粉红色或蓝色右袄高领大襟短衣,下穿大脚筒裤,衣襟、领沿、袖口、裤脚均有镶边,多佩载银饰。从妇女头饰上可以看出是否婚配,未婚者用红、蓝、青色毛线扎头,头绳下垂表示自己已经许配,头绳盘在头上表示已经订婚,已婚者则将头发结为饼状。水族妇女多挽发于顶,以巾包头,穿蓝色大襟中长衫,下穿靛青色长裤,将围腰系在银项链上,飘带垂于身后,脚穿尖钩绣花鞋或完宝盖绣花芏,但不同地区亦有差异。仡佬族比较分散,服饰受其他民族影响,历史上有“红仡佬”、“花仡佬”、“披袍仡佬”、“锅圈仡佬”之分,较为典型的是:头盘大发髻,衣短仅及腰,袖背上绣鳞状花纹,下穿无褶长筒裙,裙分三段,中段为红色羊毛织成,外披无袖毛袍。彝族男女皆披“擦尔瓦”,男子头扎英雄结,系青腰带,穿宽裤脚的灯笼裤;女子着乡花短上衣,青、红、白三节裙,包绣花盖头帕,戴银领花、银耳环。瑶族服饰因支系不同而有别,例如荔波就有“白裤瑶”、“青裤瑶”和“长袍瑶”三种服饰。白裤瑶男子的服饰近乎猎装,上着黑色长袖无扣对襟短衣,下穿白色小裤脚短裤,脚缠绑腿;妇女以青布包头成角状,并以白布带环绕头巾,上装是典型的“贯首衣”,系腰带,细褶裙仅及膝,喜戴银饰。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3#
clavadikdik 发表于 2009-9-21 19:56:31 | 只看该作者
  贵州各族由于地处高原,山高谷深,气候变化大,加之劳动条件艰苦,各族群众热情好客,故好饮酒。贵州各族农村,过去几乎每户都会酿制低度米酒,民间称“夹酿酒”或“晃荡酒”,用以自饮和待客。花溪、青岩一带布依族酿制刺梨酒,惠水、平塘一带的布依族酿制黑糯米酒,三都水族的九阡酒,酒味清甜淳和,别具风味。贵州各族群众除喜欢饮酒外,还普遍爱吃辣椒,民间有“湖南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贵州人怕不辣”的说法。辣椒吃法很多,鲜、干均可食用。除一般作为佐料,伴以肉食、菜蔬、煎、炒、焖、炸,或用干粉熬制,制成红油,用以调佐料粉、面,或以干粉调以葱、酱油、醋、香油,制成蘸水,蘸吃菜蔬外,更有以青鲜者入锅焙熟,再加油、盐、酱等佐料,做成“鱼鳅辣椒”,美味可口。每到秋季,选取鲜红辣椒,加姜、蒜以刀宰碎,加盐入坛密封做成酸辣椒,用以炒菜,酸辣适宜,味特鲜美。  壮侗语族各族和苗族、瑶族,日常主食多以大米为主食,喜吃糯食,每逢年节打制糍粑、耳块、蒸黄粑,吃法分烧吃、煮吃、煎吃、炸吃等,有的还以煮熟后之汤圆或糍粑,放在炒熟捣细的黄豆粉内反复翻滚,和“牛打滚”,入口亦别有滋味。安顺一带的屯堡人,还用糯米制成一种“粑果”,颇似近年市场出售之虾片,烹炸或热炒后,迅速膨胀,入口香甜酥脆,亦颇具特色。壮侗语族各族还爱吃酸菜,独山制的盐酸美味可口。安顺、黔东南和黔西南的布依族爱吃狗肉,关岭花江制作的狗肉驰名全省。而有的地区的苗族则忌吃狗肉。黔东南一带的苗族、侗族有制作腌鱼、腌肉的传统,其制法是将新鲜猪肉或鱼类和蒸好的糯米饭,一样一层地装入坛内,密封储存,数日后取出食用,略带酸味,十分鲜美。彝族住地多高寒山区,主食以玉米、荞、麦为主,副食除一般菜蔬外,爱吃酸菜煮红豆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